<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8-12 10:40 原文鏈接: 愈演愈烈!日本福島估算每天約300噸臟水流向大海

      日本政府的原子能災害對策總部日前公布估算結果稱,福島第一核電站每天約有超過300噸污水流向大海。

      分析認為,地下水是在核電站廠區內遭受污染并流出的。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正在考慮采取盡快抽取護岸附近的地下水以減少污水流出量的方法。據悉,截至明年9月,污水抽取量將達到約4萬噸。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負責人表示,將在廠房內增設儲罐,以暫時存放抽取的污水。

      估算結果顯示,第一核電站1至4號機組周邊每天流動著約1000噸地下水,其中約400噸流入反應堆廠房地下,剩余600噸中約有300噸地下水流入與廠房相連的坑道后,遭滯留在其中的高活度污水污染,流向大海。還有約300噸地下水則是在未遭污染的情況下流向大海。

      東京電力公司正在完善護岸地基以防止污水流入大海。該工程可使每天的污水流出量減少至60噸,但最早要到12月才能完工。

      相關閱讀:

      福島核事故影響蔓延 東電承認將低污染水排入海

      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事故后,東京電力公司曾一度因為污水處理設施捉襟見肘,而人為向大

      海排放低放射性污水。東京電力公司22日首次承認,福島第一核電站附近被污染的地下水也正滲漏入海。

      2011年4月,東京電力公司工作人員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低放射性污水有意排入海中,以便騰出空間處理高放射性積水。東京電力公司估計,當時在一周內排入海洋的污水中,所含的放射性物質總量約為1500億貝克勒爾。該公司還認為,在2011年6月之后,沒有新的放射性污水排入海洋。

      不過,東京電力公司22日卻首次向外界透露,確認發現被污染的地下水正向海中滲漏。東京電力公司說,由于在出現潮位變化和降雨時,福島第一核電站院內靠海的水井內的水位也隨之變化,所以判斷核電站院內與海之間存在水的流動,證明有污水流入了海中。這對該公司阻止放射性物質擴散的努力又是一個新的打擊。

      東京電力公司還稱,由于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入口附近和近海的放射性物質數值很低,所以放射性物質基本都留在了港灣內。但福島縣的漁業團體對東京電力公司似乎有意延報的行為深表不滿。

      福島核電站被揭豆腐渣工程 滲水導致污染地下水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15日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所屬的福島第一核電站自發生事故后,接連不斷曝出負面新聞。最近,東京電力方面又發現其地下貯水槽發生核污染水泄漏問題,經過調查發現竟然是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

      據報道,東京電力方面經過調查得知,日前發現福島第一核電站地下貯水槽發生核污染水泄漏的問題,其產生原因是貯水槽止水閥在使用前,地下水從外側滲入,并受到污染。

      東京電力相關人員認為,應該是“施工時雨水滲透”,而貯水槽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投入使用的。這是貯水槽在防雨水滲漏方面設計得不完善導致的。由此可見,東京電力方面并未對防止污染水泄漏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發生漏水事故的三個貯水槽是在2012年11月至12月間完成施工的。此后,東京電力方面通過貯水槽中用于測量水位的水位儀數值發現,位于三層貯水槽止水閥以外的位置發生污染水泄漏。而這些水在貯水槽底部大約1米處透出。由于貯水槽中的水位與周邊地下水水位相同,因此,東京電力方面判定,應該已經有地下水滲透到貯水槽中。

      東京電力最初認定“這是雨水”,并未對漏水事故究根探源,結果1月以后,貯水槽便發生了污染水滲入的情況。

      滲漏水會之所以會出現在第三層,是因為第一第二層所處的位置是一個工業廢棄物的最后處理廠,外面由約1.5毫米的聚乙烯圍裹,比較嚴密,水無法滲透。此外,按照標準的施工要求,在工業廢棄物處理廠最外側,還應該一層厚約50厘米的粘土保護層,這也從另一個方面體現出貯水槽在施工時出現的漏洞。

    相關文章

    洪水災害后,應該如何確保居民的飲用水安全

    受臺風“杜蘇芮”影響,多地迎來了連續強降雨,除了降雨之后高溫濕熱天氣對水質的影響,伴隨強降雨而來的還有洪水造成的災區水源中的泥沙量增多,在這種情況下,災區人民的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如何保障洪澇災害后的......

    生態環境部發布8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

    2023年7月31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8月上半月(1—15日)全國空氣......

    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進展如何?

    “結合‘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的實施,以化工、有色金屬行業企業為重點,實施100個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在2022年4月的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土壤司司長蘇克敬給出了這樣的訊息。土壤污染源頭管控......

    黑龍江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

    百年老道外,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較早開發的老城區,滄桑與機遇并存,問題與挑戰并存,曾有著諸多難以破解的環境問題,也曾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了諸多有效的生態環境治理方法,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哈市道外生態環境局有效......

    本世紀末地表水污染或影響55億人

    《自然·水》最新發表的一項建模研究顯示,到2100年,地表水污染可能會影響到55億人。研究結果指出,到本世紀末,撒哈拉以南非洲預計將成為全球地表水污染熱點地區。氣候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被認為會影響今后幾......

    生態環境部發布7月上半月全國空氣質量預報會商結果

    2023年6月30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7月上半月(1—15日)全國空氣......

    防治污染,讓微生物“吃掉”有害氣體

    常用的生物大氣治理技術主要有生物過濾、生物滴濾和生物洗滌3種。與其他有機廢氣處理技術相比,生物大氣治理技術具有安全性好、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對處理低濃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強的有機廢氣效果較好。隨著我國工業的......

    中國環境報:到二○二五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

    近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和信息化廳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要著重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

    中國已成為全球首個全面治理PM2.5污染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28日在北京對記者表示,2013年至2022年,中國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57%,重污染天數下降了92%。十年間,中國實現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空氣質......

    《農藥制造工業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國家標準首次發布

    我國是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農藥品種繁多,組成和結構復雜,農藥生產過程中污染物排放濃度高、種類多、危害大。有效防治農藥制造工業污染事關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糧食安全。日前,生態環境部批準發布了國家生態環......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