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出臺《山東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預案》要求,提高政府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控制、減輕和消除突發環境事件的風險及危害,保障群眾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維護環境安全。
■突發環境事件分為幾級?
按照突發事件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為Ⅰ級(特別重大)、Ⅱ級(重大)、Ⅲ級(較大)和Ⅳ級(一般)四級
《預案》規定,特別重大(Ⅰ級)突發環境事件的情形包括: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因環境污染需疏散、轉移群眾5萬人以上的;因環境污染造成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因環境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喪失或國家重點保護物種滅絕的;因環境污染造成地市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Ⅰ、Ⅱ類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后果的;輻射后果可能影響鄰省和境外的;造成跨國境影響的突發環境事件。
重大(Ⅱ級)突發環境事件的情形包括: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因環境污染需疏散、轉移群眾1萬人以上 5萬人以下的;因環境污染造成經濟損失2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的; 因環境污染造成區域生態功能部分喪失或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群大批死亡的;因環境污染造成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Ⅰ、Ⅱ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造成環境影響,或進口貨物嚴重輻射超標的事件;造成跨省(區、市)界影響的突發環境事件。
較大(Ⅲ級)突發環境事件的情況有,因環境污染直接導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因環境污染需疏散、轉移群眾5000人以上1萬人以下的;因環境污染造成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2000萬元以下的;因環境污染造成國家重點保護的動植物物種受到破壞的;因環境污染造成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斷的;Ⅲ類放射源丟失、被盜或失控,造成環境影響的;造成跨市界影響的突發環境事件。
根據《預案》,除特別重大、重大、較大突發環境事件以外的突發環境事件為一般(Ⅳ級)突發環境事件。
■部門如何進行職責分工?
成立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機構,逐一明晰20余個部門單位的責任分工、任務措施、目標要求
《預案》規定,要成立以分管環保工作的副省長為指揮長,省環保廳廳長、省政府分管環保工作的副秘書長(或辦公廳副主任)為副指揮長,省環保廳、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公安廳等20余個部門單位為成員的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機構。
記者從《預案》上看到,山東省逐一明確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各組成部門的責任分工,任務措施、目標要求均一一羅列,避免出現職責不清、銜接不暢、工作不力的情況。
省環保廳負責組織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監測,確定危害范圍和程度;負責自然生態系統(除農、林外其他生態系統)的外來入侵生物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根據省政府和環境保護部授權指導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的調查處理。
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組織協調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物資的緊急調度;參與突發環境事件災后生態恢復重建工作。
省公安廳負責丟失、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查和追繳;在應急救援時維護現場治安和交通秩序;協助組織群眾從危險地區安全疏散、撤離;指導全省公安消防突發環境應急搶險救援工作;參與特大、重大突發環境事件的調查處理。
省監察廳負責對特大、重大突發環境事件中存在失職、瀆職等行為的公職人員和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進行調查,并追究有關單位和責任人的責任。
省水利廳負責配合做好突發水污染事件的調查和應急處置工作,監測并發布相關水文水資源信息,組織協調并監督實施重要江河湖庫及跨市、跨流域環境應急水量調度。
山東海事局負責海上溢油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負責省轄區海上船舶污染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
各級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的預防、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等應對工作。
■怎樣應對突發環境事件?
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實行四級預警,分級響應,做好現場應急處置
《預案》規定,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組成部門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開展對省內(外)環境信息、自然災害預警信息、例行環境監測數據、輻射環境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風險評估工作。省政府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負責突發環境事件信息接收、報告、處理、統計分析和信息監控。
按照突發環境事件嚴重性、緊急程度和可能影響的范圍,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從重大到一般分為四級,顏色依次為紅色、橙色、黃色、藍色。各級政府應當根據收集到的信息對突發環境事件進行預判,啟動相應預警。
按照突發環境事件的可控性、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根據預警級別的劃分,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響應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響應、重大(Ⅱ級)響應、較大(Ⅲ級)響應和一般(Ⅳ級)響應。超出本級政府應急處置能力時,應及時上報上一級政府。特別重大(Ⅰ級)響應由國務院組織實施。
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企事業單位,應當按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立即啟動應急響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擴散,通報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單位和居民,按規定向當地環保部門和有關部門報告,負責消除污染,將受損害的環境恢復原狀,或承擔相應的費用。
《預案》規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建立獎勵與責任追究制度,實行行政領導負責制和責任追究制。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工作中,未認真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引發突發環境事件的;未按照規定制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拒絕承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準備義務的;未按規定報告、通報突發環境事件真實情況的行為等,按照有關法律和規定,對有關責任人員視情節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德國科學家的一項研究發現,暴露于臭氧污染可能會破壞果蠅在空氣中傳播的信息素,干擾它們吸引伴侶或認知異性果蠅的能力。這些發現凸顯了人類活動對昆蟲種群的又一可能威脅。相關研究近期發表于《自然—通訊》。許多......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魏源送記得,1992年,他在大連讀研究生時,1平方米進口水處理中空纖維超濾膜的價格是400美元(約2800元),當時“頂多用一兩根膜絲就了不起了”。2000年......
大氣近地面臭氧(O3)對人類健康、植被生態系統等構成較大威脅。自2013年我國全面加強大氣污染治理以來,以PM2.5為主的空氣污染問題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然而,高濃度的近地面O3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呈......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未來五天(2月16—20日),受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空氣質量優良,局地可能出現輕度污染,華北中南部、黑龍江南部、遼寧西部、陜西關中地區、成都平原和川南局地可能出現中度污染,華北中......
2月初,一列載有有毒化學品的火車在美國俄亥俄州東巴勒斯坦發生脫軌事故,造成不明數量的有毒物質和氣體泄漏。該事件引發了對該地區空氣、土壤和水污染的擔憂。脫軌列車被曝載有更多種有毒化學品美國媒體13日報道......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章家恩團隊在微塑料污染生態影響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發表于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據悉,這是該......
2021年11月中旬在非洲南部首次發現的SARS-CoV-2Omicron變種(BA.1)的地理和進化起源仍然未知。2022年12月1日,洪堡大學CarloFischer等人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
關于公開征求《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2-00464分類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2-11-28文號環辦便函......
因疫情影響,導致各種會議、展會暫停或延期舉辦,為了充分展示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林廢棄物行業發展,展示優秀品牌企業、挖掘創新技術、推廣應用產品,傳播區域項目信息,宣傳先進經驗,現誠邀地方政府、......
關于發布《印刷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四項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公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現批準《印刷工業大氣污染物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