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出通告,提示對乙酰氨基酚可能會引發一種罕見的嚴重不良反應,甚至導致死亡性皮疹。這一消息很快被國內網友翻譯并在網絡上傳開來,引起廣泛關注。
據專家介紹,對乙酰氨基酚存在于多種常用藥,因此在使用這類藥物時,一定要嚴格遵照推薦劑量,切勿重復用藥或超劑量使用。
多種常用藥含有
對乙酰氨基酚,這個化學名詞對很多消費者來說比較陌生。不過,說起它的另一個名字——撲熱息痛,很多人都不陌生。泰諾、百服嚀、泰諾林、散利痛等多種感冒藥和止痛藥中,都有對乙酰氨基酚成分。
記者從國家食藥監總局網站查詢發現,國內生產的對乙酰氨基酚相關藥品共1323個。
衛計委全國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專家孫忠實告訴記者,對乙酰氨基酚別名撲熱息痛,是使用非常普遍的藥物。“這個藥至少有50年以上了,是相對安全有效的。但正因為這些年來使用人群非常龐大,美國FDA積累了許多的不良反應數據庫,這次提出的嚴重皮膚不良反應,在國內還未提及過。”
FDA稱,有可能致命的副作用包括重癥多形性紅斑以及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病情初始有流感癥狀,隨之伴有皮癢以及皮膚表皮脫落。
孫忠實指出,從FDA官網發布的通告來看,此次提示對乙酰氨基酚的一種罕見嚴重不良反應,是基于1969年至2012年43年間收集到的107個嚴重皮疹病例中出現的12個死亡病例所做出的。“從43年時間里數以百萬計的使用者中統計到的這些極端嚴重不良反應例數來看,這屬于非常罕見的不良反應,公眾既要關注,但也無須緊張”。
FDA要求所有制作處方類對乙酰氨基酚的企業都必須要在處方條上添加皮疹風險這項內容,并鼓勵所有售賣非處方類對乙酰氨基酚的企業添加此項風險提示。
而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目前市場上的對乙酰氨基酚還未標有此項風險提示。
切勿超劑量使用作為解熱鎮痛藥,對乙酰氨基酚廣泛用于治療感冒、咳嗽、鎮痛等,有不少是消費者在藥店就可以自行購買的非處方藥,被很多家庭備為應對感冒、發熱、止痛的“看家藥”。
孫忠實表示,使用對乙酰氨基酚要掌握好三個原則:首先是盡量少用,是藥三分毒,一般普通感冒如果癥狀較輕,多休息、多喝水,經歷了一定的病程之后多能自愈。
其次,一定要嚴格控制劑量和時間間隔。他告訴記者,近20年來,FDA不斷地公布對對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應檢測。而在兩年前,FDA也發出過“對乙酰氨基酚過量會造成肝毒性”不良反應的通告,并要求制藥商生產每片或每個膠囊的對乙酰氨基酚含量不得超過325毫克。
最后,勿重復用藥。孫忠實指出,一些患者為盡快治愈,不惜多種相似藥物并用。這一情況在我國尤其值得關注,因為我國有一類特殊的劑型——中西藥合劑,就是中成藥中添加了西藥成分。如果重復用藥,可能出現嚴重肝、腎毒性。“幾種解熱鎮痛藥一起用,只增毒,不增效”。
孫忠實建議,服藥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清楚藥物的成分和劑量。
不可與酒同服
雖然此次FDA公告了對乙酰氨基酚嚴重的皮膚不良反應,但對乙酰氨基酚目前已知的對人體最大的傷害,仍然是其對肝腎的毒性傷害。孫忠實指出,對乙酰氨基酚在體內與酒精相遇,可以使對乙酰氨基酚有毒代謝物過量產生,嚴重時可導致肝壞死。
記者注意到,在含有對乙酰氨基酚的OTC藥品中,其藥品說明書上都注明了“服用本品期間禁止飲酒”或“本品不能與酒及含有酒精的飲料同服”的警示語。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在過量飲酒后感覺頭疼,此時會服用一顆止疼藥來緩解頭痛,而止疼藥里多半含有對乙酰氨基酚,這就會加重肝臟毒性。服用該藥同時飲酒,比沒有飲酒時的毒性大很多很多倍。”
孫忠實特別提醒,服用對乙酰氨基酚千萬不能同時飲酒,如需飲酒,也至少得與服藥時間間隔三四個小時。
逢年過節親朋好友小聚,難免會“微醺”一下。與好友/親人許久未見,可不得“勸君更盡一杯酒”?人們常說“小酌怡情,大飲傷身”,少喝幾杯助助興,應該沒事兒吧?近日,來自牛津人口健康中心和北京大學的研究團隊在......
國際藥物警戒的發展:Pharmacovigilance源于古希臘語pharmko(意為藥物)及拉丁詞vigilare(意為警戒),最早是出現在法國,縮寫為PV。所以,其通常被譯為“藥物警戒”,也叫“藥......
近日,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泌尿外科團隊在國際期刊《微生物學前沿》(FrontiersinMicrobiology)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深入探討了腸道菌群及其代謝物介導慢性飲酒所致精子質量......
根據《自然》近日發表的遺傳學研究,在一項涉及近340萬人的多血統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中,發現了近4000個與吸煙和飲酒行為相關的遺傳變異。這些發現對這類復雜行為的潛在遺傳影響提供了見解。吸煙和......
“退燒藥不漲價,‘撲熱息痛’20片兩元。”12月18日,在遼寧省沈陽市東北大藥房艷華分店,工作人員正從庫房里搬來退燒藥品,藥店內的購藥群眾自覺排隊,秩序井然。有群眾購藥后在網上留言道:“正是這1毛一粒......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篇遺傳學研究論文稱,在一項涉及近340萬人的多血統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中,研究人員發現了近4000個與吸煙和飲酒行為的遺......
牛津大學的一項大規模的基因分析研究表明,飲酒導致端粒縮短,從而直接加速衰老。這項研究發表在《分子精神病學》雜志上。酒精可以為人們帶來快樂,同時也對健康產生一定影響。研究表明,酒精會永久性地損害DNA,......
酒,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歷史。飲酒是世界范圍內導致死亡和殘疾的主要因素,酗酒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甚至與某些癌癥密切相關。過量飲酒是全球人口健康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每年導......
人生一串!今夏,燒烤配啤酒!又到了燒烤、小龍蝦配啤酒的季節!去年喝起來的啤酒肚是否有小點?飲酒可能是導致體重增加的原因之一。然而,卻有幾十年的流行病學證據表明,飲酒量增加與肥胖測量指標之間存在矛盾。例......
酒,是人類文明的產物,酒文化伴隨著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而不斷壯大。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無論是悲歡,還是離合,酒從不缺席,歡喜時人們會喝酒慶祝,憂愁時人們會借酒消愁。近日,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在Sc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