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8-15 09:15 原文鏈接: PM2.5影響分析研究入選基金委第3期應急研究項目

      一、項目類型和意義說明

      為對經濟、科技、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一些重大管理問題快速做出反應,為黨和政府高層科學決策及時提供政策建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特別設立了管理科學部主任基金應急科學研究專款項目(以下簡稱“應急研究項目”),主要資助在已有相關科學理論基礎上、運用扎實的科學方法開展關于國家宏觀管理及發展戰略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和關鍵性問題的研究,以及與之相關的經濟、科技與社會發展實踐中的“熱點”與 “難點”問題的研究。

      設立應急研究項目的目的是為黨和政府高層科學決策及時提供政策建議及其科學基礎。根據學部對于應急研究項目的一貫指導思想,應急研究項目應從“探討理論基礎、評介國外經驗、完善總體框架、分析實施難點”四個主要方面對政府決策進行支持性研究;研究成果要具有針對性、及時性和可行性;所提出的政策建議應當是技術上可能、經濟上合理、法律上允許、操作上可執行、進度上可實現、政治上能為有關各方所接受,以盡量減少實施過程中的阻力;研究方法要求注重科學方法的應用和實際數據/資料/案例的支撐,切忌空洞的討論和沒有實證根據的結論。應急研究項目的承擔者應當是在相關研究領域已具有深厚學術成果和數據/資料/案例的積累、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具有實際應用價值成果的專家;在同等條件下,主持完成過相關領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學者將得到優先考慮。應急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最終體現為政策建議報告、媒體報道、研究報告、專著及學術論文等形式。

      應急研究項目實行滾動立項,全年接受項目建議。歡迎國內外各領域專家和國家宏觀管理部門從國家戰略高度提出具體的項目建議。項目建議書應針對立項課題的國家現實需求、迫切性與必要性、國內外研究進展、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預期研究目標和政策效果等提出明確具體的觀點、證據和建議,并對國內現有研究基礎和研究隊伍進行分析。

      應急研究項目立項建議書請寄至: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83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 方德斌,郵編:100085,電話:010-62326660,電子版請發至應急研究項目專用電子信箱:yjyj@mail.nsfc.gov.cn。

      二、2013年第3期應急研究項目《PM2.5的影響因素分析與控制對策研究》申請指南

      根據專家提出的項目建議書和實際宏觀管理部門有關專家咨詢意見,管理科學部決定設立2013年第3 期應急研究項目《PM2.5的影響因素分析與控制對策研究》,從即日起向全國公開進行課題招標。

      我國大氣污染已經從上世紀煤煙型污染演變為區域性、復合型大氣污染。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氣溶膠污染最為嚴重的地區,其中以京津冀、長三角、成渝、中原地區等為全球污染之最,PM2.5年均濃度已超過70ug/m3,超過國家標準的2倍以上,高于WHO指導值的7倍以上。2009-2012年衛星遙感表明,我國近年灰霾污染有持續加劇之勢,其中華北、華中、華東及成渝地區增長趨勢尤為突出。從 2009-2012年1月份同期衛星遙感數據來看,1月份灰霾污染的頻次、影響范圍、影響強度均呈現增加態勢,特別是2013年1月份發生的灰霾事件覆蓋了我國整個華北及華東大部分地區,涉及的區域超過130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8.5億,嚴重污染暴露人口2.5億人,其持續時間之長、覆蓋范圍之廣、污染程度之高、危害人群之多在全球均屬罕見。

      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大氣污染和灰霾治理。2010年5月,由環保部等九大部委聯合出臺的《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的指導意見》。2012年2月29日國家環保部發布了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其中一項內容是增設了環境空氣中PM2.5 的濃度限值,這是中國首次制定PM2.5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新標準不僅增加了PM2.5和臭氧8小時濃度限值監測指標,還加嚴了二氧化氮的環境濃度限值。同時,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發布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開展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與臭氧等項目監測。2012年10月,國務院批準實施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2012年12月,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以及省會城市建立了PM2.5監測網絡,并實時發布了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并于今年6月公布“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

      大氣污染的本質是經濟發展模式、產業結構及能源結構不合理,多種污染物集中高排放,并長期積累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反映為PM2.5值的嚴重超標。從產業發展來看,2010年我國粗鋼、水泥產量分別占到全球總產量的44%、60%,且在空間上高度集中,僅京津冀魯地區4%的國土面積上就生產了全國36%的鋼鐵、16%的水泥;從能源消費來看,2000-2010僅十年期間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就增加120%,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高達70%,遠高于發達國家20-30%的比例,且絕大多數煤炭消費集中在華北、華中及華東等重度灰霾地區;從污染物排放來看,與我國國土面積大致相當的美國,其2008年人為源SO2、NOx、一次PM2.5、VOCs排放量分別為900萬噸、1500萬噸、150 萬噸及750萬噸左右,而我國2010年人為源SO2、NOx、一次PM2.5、VOCs排放量分別高達2268萬噸、2274萬噸、1650萬噸及 2272萬噸,各種污染物排放總量均遠高于美國,其中重點區域單位面積污染物排放量高達美國的8倍以上,華北地區污染物排放強度與美國典型地區相比甚至高達數十倍。

      為此,本研究將聚焦在PM2.5的影響因素,通過分析灰霾污染和PM2.5的關系,研究PM2.5的具體構成和影響機制,進而提出控制PM2.5控制策略與路徑等綜合體系,并就如何保證措施實施提出政策建議。本項目的主要內容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一)灰霾污染與PM2.5的關系研究

      目前,我國的大氣污染防治已進入了以降低PM2.5值為重點的新階段。推進節能減排,加大對空氣中PM2.5的治理力度,已成為當前有效改善空氣質量面臨的核心問題。厘清灰霾和PM2.5的概念和相互關系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方面:PM10、PM2.5和PM1的關系,揭示環境監測標準的本質數量特征;分析PM2.5的化學成分和來源,揭示不同來源對PM2.5的貢獻。基于以上研究提出如何通過控制PM2.5達到控制霾的目標。

      (二)影響PM2.5的因素分析與社會經濟驅動力研究

      研究影響PM2.5的主要因素和構成,各類產業對PM2.5的影響作用有多大,能源使用、工業生產、經濟發展、城鎮化與城市規劃等因素對我國北方城市PM2.5的影響;通過以上研究,提出我國北方典型地區PM2.5的影響因素體系。對 PM2.5及其前體物排放的社會經濟驅動力開展研究,包括分析投資、消費、貿易等不同因素對PM2.5及其前體物排放的影響,研究社會經濟不同行業對 PM2.5的貢獻等。

      (三)PM2.5控制策略與途徑的政策研究

      針對影響PM2.5的各類因素,提出通過改善排放、區域協同治理等方式控制PM2.5的控制策略和控制路徑。如產業結構調整措施、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排污收費標準及擴大排污收費范圍、電廠脫硫、脫銷、除塵、脫汞等一體化的電價補貼政策等一攬子綜合方案體系。要求運用仿真模擬手段分析建議方案實施的潛在影響和效果以及在其他區域實施的可行性,并提出綜合性治理措施。

      特別注意:應急研究項目定位于政策研究,強調應用管理理論和科學方法,運用有效的數據支撐,加強與實際管理部門的結合,在長期學術研究成果積累的基礎上,針對項目指南提出的研究專題,快速提出科學、可靠的研究結論和可行的政策建議。因此,申請書的撰寫必須突出政策研究的特色,在相關背景和文獻回顧的基礎上明確研究問題;在提出政策建議、產生政策影響、解決實際問題等方面提出明確目標,同時說明支撐政策研究的邏輯思路、理論方法和數據來源。應急研究中期檢查和結題驗收也將以政策報告作為評價的重點,最終形成的研究報告應圍繞所形成的政策報告進行撰寫,具體內容應包括:提出的政策報告或建議,支撐政策結論和建議的理論、方法、數據、邏輯等。

      特別要求:1.申請者應具有扎實的相關數據和實際背景資料基礎;2.本次申請鼓勵跨學科合作申請;3.申請者必須在相關科學問題研究方面,具備承擔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或承擔過政府有關部門委托相關課題的扎實前期研究基礎。請在申請書中明示以上相關信息。

      三、申請程序和時間安排

      申請者注意事項:

      1. 申請者可以根據自身的研究工作基礎和資源條件,針對本期應急研究項目主題《PM2.5的影響因素分析與控制對策研究》以及上述提出的研究專題,選擇獨到的視角和方向,設計研究題目、研究目標和研究內容。

      2. 鼓勵并優先資助團隊整體申請項目。即要求申請者將本應急項目作為一個整體來申請:確定總負責人、分課題負責人以及分工情況(務必同時附上“承諾書”);提交總體申請書和分課題申請書。對不能組織團隊整體申請,但在本期《申請指南》中某一領域確有研究優勢的單份申請也有可能獲得資助,該項目獲準立項后項目申請者歸入整個項目團隊。

      3. 管理科學部將采取課題總負責人承擔本項目研究形式,由總負責人組織團隊進行研究。并由總負責人參加答辯,總負責人不按時參加答辯,則視為自動放棄申請。經答辯,管理科學部計劃擇優資助一個團隊(評審專家評議后可能會擇優組合團隊),下設4-5個分課題,每個分課題的平均資助強度為15-20萬元,總負責人課題資助強度為25-30萬。

      4. 本期應急研究項目鼓勵研究者與實際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聯合申請開展研究,所有參與人員必須加蓋所在單位公章。

      5. 研究期限定為10個月(2013年10月-2014年7月),項目啟動5個月后進行中期檢查與階段成果的交流。

      擬申請項目的專家請到基金委網站在線填寫2013年度申請書,申請代碼填寫G03,并在“資助類別”填寫“專項基金項目”;“亞類說明”填寫“科學部主任基金”;“附注說明”填寫“應急科學研究專款項目”;正文部分按照面上項目申請書撰寫提綱撰寫。

      課題申請書的電子版請務必于2013年9月2日-6日期間由各依托單位科研管理部門通過 ISIS系統上傳并確認,同時發送至應急研究項目專用電子信箱:yjyj@mail.nsfc.gov.cn(請在主題欄注明依托單位名稱和申請人姓名);紙質版(一份)應在2013年9月6日前(以接收地郵戳為準)通過EMS郵寄至管理科學部 方德斌(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83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郵編:100085)。兩個版本均到達方視為申請有效。

      管理科學部將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對通過評審決定資助的項目會在9月20日前通知申請人,未獲得資助的項目不再另行通知。

      附件:承諾書

    相關文章

    共12項又一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名單公布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簽署的諒解備忘錄和之后達成的合作共識,2020年雙方在能源、資源及環境工程相關領域聯合征集合作研究項目,支持兩國科學家開展實質性的創......

    剛剛一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名單公布,共30項!

    1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瑞典科研與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合作交流項目批準通知》,共有30項入選。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瑞典科研與......

    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情況:已啟動103個項目

    近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德科學中心2020年度中德合作交流項目批準通知》。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202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啟動103個項目,其中有98個項目已結束申......

    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獲獎科學家揭曉!

    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獲獎科學家揭曉。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鐘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授予30位在數學力學、......

    202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第二批)公布

    關于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第二批)的通告國科金發計〔2020〕77號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項目管理辦法以及專家評審意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

    新疆理化所等在NO2檢測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竇新存團隊在AdvancedMaterialsTechnologies上發表題為Micro-SchottkyJunction-BoostedEff......

    國自然公布2020年聯合基金項目會評專家名單!218人入選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規定,現公布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促進海峽兩岸科技合作聯合基金、NSFC-山東聯合基金、NSFC-新疆聯合基金、NSFC-河南聯合基金與NSFC-云南聯合基金項目會議評審......

    關于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項目管理的通知

    關于加強土壤污染防治項目管理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環境廳(局)、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局、財政局: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和《......

    北極海冰減少青藏高原將受“污染”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高寒環境質量與安全團隊叢志遠研究員與合作者研究發現,北極海冰減少加劇氣溶膠等污染物向青藏高原輸送,為理解青藏高原污染物跨境傳輸提供了新視角,相關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線發表于......

    嚴肅處理!基金委對不同科研不端行為的處罰標準!

    科研誠信建設是科技創新的內在要求與前提,是營造良好科技環境、激發科技人員創新活力的重要基礎。2019年9月科技部和二十個部委聯合印發《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的通知,進一步加強科研失信行為的......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