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8-15 09:06 原文鏈接: 朱英國院士:糧食生產應居安思危


    朱英國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視察武漢大學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鄂州實驗基地時表示,我國的糧食安全要靠自己。

      該實驗室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英國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我國糧食安全總體形勢是好的,但我們還要看到危機,要有危機感。

      當前,我國的糧食生產已經實現了連續增長,三大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和玉米盡管單產都非常高,然而還有提升的空間。

      根據《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2020年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要達到10800億斤以上的目標。

      “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目標,而且我國人口還在不斷增長,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糧食問題依然不容小覷。”朱英國表示。

      朱英國認為,我國的糧食生產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糧食生產過程中農藥化肥施用量大,導致土壤污染、水體污染嚴重等。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從農村進入城市,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也在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決策能力。

      “在社會變革與城鎮化進程之下,保住國家18億畝耕地紅線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國的糧食安全形勢依舊嚴峻,不能放松。”朱英國說,“無論糧食產量達到什么程度,基礎研究都不能放松,品種創新仍然重要。”

      創新是解決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根本出路,這已是社會各界的共識。“我國水稻播種面積在4.4億畝左右,其中雜交稻占55%,而產量卻占總產量的66%,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雜交水稻的發展對于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顯得尤為重要,而雜交水稻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種質創新。”

      朱英國表示,“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我國要進一步發揮雜種優勢的作用,在高產、優質、廣適和生態上協調發展。

      如何充分利用雜種優勢,培育出高產、優質、廣適和生態的雜交水稻新品種?如何讓水稻突破高產以及實現大面積平衡增產?朱英國認為,這些仍然是科學界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拿湖北省來說,湖北水稻種植面積在3000萬畝左右,平均畝產約600公斤,而現有雜交水稻組合都可以超過600公斤,如果在大面積生產中將產量提高到畝產650公斤,將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更大貢獻。”朱英國說。

      習近平總書記對武漢大學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視察,給予朱英國很大的鼓舞。

      “總書記這次視察,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我們的鼓舞和鞭策。”朱英國表示,“作為科學家,我們更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全力解決好科學界承擔的關鍵性科學問題,擔好擔子、回報社會、回報國家。”

      “中國具有廣袤的土地資源,糧食生產根基厚,緊緊依靠科技創新作用,中國有能力、有條件保障自己的糧食安全。”朱英國說,“發展是硬道理,不論是科學研究還是一線的糧食生產,都要將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和種業安全緊密聯系在一起考慮,實現協調發展。”

    相關文章

    南財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簽署諒解備忘錄

    11月17日,南京財經大學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關于加強南南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簽署儀式舉行。南京財經大學校長程永波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代表屈四喜簽署協議。據悉,此次諒解備忘錄的簽署基于雙方前期良好......

    科研人員在鴨茅抗逆研究中獲進展

    全球變暖、干旱加劇、土壤鹽漬化和極端天氣對植物生長、繁殖和產量等方面的不利影響是不可避免的,并對糧食安全構成重大挑戰。如何提高作物產量和抗非生物脅迫能力,對緩解全球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地球生態系......

    二十大記者報告會——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10月17日,二十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新聞中心二層新聞發布廳舉辦第一場記者招待會。請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糧食和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介紹......

    首屆中國食物與營養創新發展論壇召開

     論壇現場。中國農科院供圖9月17日,2022年(首屆)中國食物與營養創新發展論壇在京召開。論壇以“推動營養導向踐行大食物觀”為主題,圍繞更好踐行大食物觀,推動食物、營養與健康事業發展進行研......

    中外專家熱議科技創新應對糧食安全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極端氣候變化、地區沖突等,對糧食安全構成嚴峻挑戰。全球小麥生產受到直接沖擊,近幾個月國際小麥價格接近創紀錄水平。”9月12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干事屈冬玉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國際小麥......

    航天育種:種子上天“拆盲盒”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9/486058.shtm  2947.8億斤!這陣子,一說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今年夏糧總產......

    第32個全國“土地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今天(25日)是第32個全國“土地日”,主題為“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自然資源部表示,我國將繼續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耕地紅線,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

    第32個全國“土地日”:嚴守耕地保護紅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534.shtm今天(25日)是第32個全國“土地日”,主題為“......

    作科所氣候變暖對玉米產量損失的定量影響及應對措施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栽培與生理創新團隊聯合全國24個科研團隊,基于多點、多年聯網試驗,揭示了氣候變暖對玉米產量損失的定量影響,同時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對應措施。7月26日,相關研究成果......

    三個聚焦三個一批浙江開辟科技穩糧新路徑

    近年來,浙江省圍繞增強種源和糧食生產全產業鏈科技支撐保障能力,共投入省級科技經費近4億元,攻克了一批糧食領域關鍵技術,為實現水稻等糧食作物育種水平走在國內前列、推動糧食科技成果有效服務全省糧食安全和重......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