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土壤有機碳具有高度異質、動態變化、影響因素復雜及依賴于時空尺度等特點,受生態系統類型、土壤類型、土層深度、土壤管理措施、土壤生物活性及群落組成等多因素的影響,其穩定性機制對于估計有機碳的固定潛力,制定相宜的土壤管理措施以提高有機碳固定,充分發揮土壤有機碳的生態功能均非常重要。至今,在南方旱地紅壤、南方水稻土、西北高原耕作土壤、溫帶性土壤及黑土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沒有達成統一的認識。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主要是白云巖和石灰巖發育的鈣質土壤,從理論上認為有利于CO2的固定,但缺乏石灰土有機碳積累機制的具體研究。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植物生態學科組以西南喀斯特白云巖、石灰巖兩種母質發育的石灰土上的典型生態系統為對象,基于典型樣方的調查和取樣,研究各生態系統的植被碳格局,揭示其全土和團聚體土壤總有機碳、活性和難降解有機碳的剖面分布特征,探索石灰土土壤團聚體的固碳機制。結果表明,石灰土土壤機械穩定性團聚體和水穩性團聚體均以>2mm團聚體為主(除水田和石灰巖母質旱地水穩性團聚體外);隨著生態系統內部組成結構趨于復雜,大團聚體含量增加,團聚體穩定性增強。喀斯特峰叢洼地石灰土團聚體有機碳含量顯著高于其他非喀斯特地區的土壤,水穩性大團聚體(>0.25mm)中單位有機碳含量均比微團聚體(<0.25mm)稍高。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機碳含量和土壤有機碳密度均呈下降趨勢,其降低程度與土壤深度有極顯著的線性關系(P﹤0.01),土壤容重與土壤有機碳含量之間也存在良好的線性關系(P﹤0.05)。

      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以“喀斯特峰叢洼地原生林土壤團聚體有機碳的剖面分布”、“喀斯特峰叢洼地次生林土壤有機碳的剖面分布特征”、“不同類型森林石灰土的團聚體組成及其有機碳分布特征”為題在《應用生態學報》2012年23卷5期、《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2年18卷2期和《西北植物學報》2013年33卷第5期上發表。

      該研究得到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XDA05070404、XDA05050205)和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1070425)的資助。

    相關文章

    明清時期人類干擾加劇喀斯特洼地侵蝕產沙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王克林科研團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明清時期人類干擾加劇喀斯特洼地侵蝕產沙。該研究成果9月14日發表于ScienceChina-EarthS......

    研究揭示亞熱帶河口紅樹林土壤有機碳來源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生態中心海岸帶生態系統過程與環境健康研究組通過對廣東珠海淇澳紅樹林自然保護區開展的野外實驗研究,揭示了亞熱帶河口紅樹林土壤有機碳來源。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地學期刊Catena。論......

    研究明確不同地質背景下植被生長降水敏感性閾值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王克林科研團隊,研究明確了不同地質背景下植被生長的降水敏感性閾值,相關成果9月4日在線發表于JournalofHydrology上。中國......

    西南喀斯特洼地農業生態系統應對洪水風險的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徐憲立團隊在我國西南喀斯特洼地農業生態系統應對洪水風險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近期,相關研究成果以Responsesofcropstofloo......

    研究提出喀斯特區可持續造林的社會生態框架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王克林團隊在揭示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石漠化治理成就與當前面臨新挑戰的基礎上,提出地質背景制約下提升喀斯特區生態恢復持續性的社會-生態研究框......

    在《科學》發布“豆腐塊”,這對跨國“師徒”為喀斯特發聲

    向《科學》投稿兩個多月了,HamidM.Behzad仍沒有收到任何消息。正當他幾乎要放棄時,一天,其博士后合作導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亞熱帶生態所)研究員聶云鵬跑到辦公室,帶給他......

    研究重建過去300年以來喀斯特區森林演變過程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環江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研究員王克林團隊在我國西南喀斯特地區歷史人類擾動及森林演變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4月5日發表在Earth’sFuture上。大規模生態......

    新研究揭示酸化森林土壤有機碳累積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科研人員依托廣東鼎湖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長期模擬酸添加控制實驗平臺,研究揭示了酸化森林土壤有機碳累積機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于《植物與土壤》。酸添加下土壤有機碳......

    溶解有機質空間格局和有機碳溫度響應研究獲進展

    溶解有機質是碳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有機碳分解等多種生態系統功能密切相關。氣候變暖背景下,湖泊沉積物有機碳分解特征的空間格局及驅動機制尚不清楚,阻礙了對變暖背景下湖泊碳匯功能的評估以......

    我國稻田和旱地土壤總有機碳的微生物代謝特征研究獲進展

    稻田是我國常見的農田類型,通常比相鄰旱地具有更高的土壤有機碳和微生物殘體碳含量。然而,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機碳的微生物代謝特征尚不清楚。因此,解析土壤微生物碳代謝對土地利用方式的響應,對設計適當的農田管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