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心肌細胞的一幅3維圖像,該心肌細胞是通過一個叫做直接重新編程的過程從成纖維細胞轉變而來的。直接重新編程使得一種類型的細胞能夠在無需首先轉變成一個干細胞的情況下轉變成為另外一種類型的細胞。
Srivastava博士及其團隊發現了可將人的成纖維細胞轉變成為心肌細胞的基因組合。
2013年8月22日——加州,舊金山 — 心肌梗塞之后,受到影響最大的區域內的細胞會停止運作。它們停止搏動。且它們被埋在疤痕組織之內。但現在,格萊斯頓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s)的科學家們已經證明,這種損害并不一定是永久性的,因為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能將形成人類疤痕組織的一類細胞轉變成為酷似會搏動的心臟細胞的方法。
去年,這些科學家在活體小鼠中將形成疤痕的心臟細胞——它們是一類叫做“成纖維細胞”的細胞——轉變成為會搏動的心肌細胞。在最近一期的《干細胞報告》中,格萊斯頓心血管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及干細胞研究負責人Deepak Srivastava, MD.披露,他們在培養皿中對人類細胞做了同樣的研究工作。
Srivastava博士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教授,而格萊斯頓研究所則附屬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Srivastava博士說:“大約50%的心臟細胞是成纖維細胞,因此它們代表了一個巨大的細胞群,這個細胞群在未來可被利用并重新編程以制造出新的心肌。我們在這個研究中的發現可證明一個概念,即人類成纖維細胞可被成功地重新編程進而成為會搏動的心臟細胞。”
2012年,Srivastava博士與他的團隊在《自然》雜志中報告說,通過給由于心肌梗塞而受到損害的活體小鼠的心臟注射3種統稱為GMT的基因,成纖維細胞就可被重新編程進而成為會搏動的心臟細胞。他們推論同樣的3種基因也會對人類細胞有相同的作用。但對來自3個來源——即胎兒心臟細胞、胚胎干細胞及新生兒皮膚細胞——的人類成纖維細胞所做的最初的實驗顯示,僅僅GMT的組合還不夠。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Ji-dong Fu, PhD.是來自格萊斯頓研究所的一位科學家,他說:“當我們將GMT分別注射到這3種人類成纖維細胞中時,什么都沒有發生——它們根本沒有發生轉變——因此我們只得回到最初的步驟來尋找可幫助啟動該轉變的其它基因。我們將搜尋范圍縮小到只有16個可能的基因,我們接著對其與GMT一起進行了篩檢,試圖找到正確的組合。”
該研究小組首先將所有的候選基因都注射到了人的成纖維細胞內。他們接著系統性地去除每一種基因以觀察哪個基因是重新編程所必須的,哪些是不必要的。最終,該小組發現,注射一個5種基因的混合物——即3基因的GMT混合加上ESRRG基因和MESP1基因——便足以將這些成纖維細胞重新編程進而成為心臟樣細胞。他們接著發現,在加入另外2個基因——叫做MYOCD和ZFPM2——時,該轉變甚至變得更加徹底。為了達到預期的效果,該小組在重新編程的早期階段啟動了一個叫做TGF- ? 信號傳導通路的化學反應,而這又進一步提高了重新編程的成功率。
Fu博士說:“在我們的研究中,雖然幾乎所有的細胞都至少展示出了某種部分性的轉變,但能夠傳輸電信號—— 這是會搏動的心臟細胞的一個關鍵性的特征——的細胞大約有20%。顯然,還有一些尚待確定的障礙阻止了許多細胞進行更徹底的轉變。舉例而言,在活體心臟內而不是在培養皿中來轉變這些成纖維細胞,其成功率可能被提高——這也是我們在最初的小鼠試驗中所觀察到的現象。”
下一步立刻要采取的步驟是在諸如豬等較大的哺乳動物的心臟中測試該5個基因的混合物。最后,該研究小組希望研發出一個小型的藥物樣分子的組合來取代該混合物,從而提供一種更安全更方便的給藥方法。
Srivastava博士補充說:“美國有超過5百萬名心肌梗塞的幸存者,這些人的心臟沒有能力進行充分地搏動,我們的發現——加上我們的同事在最近發表的研究結果——正是在一個關鍵性的時刻得出的。我們現在已經為研發一種可逆轉該損傷的方法——這在過去被認為是不可能做到的——并為將來改變醫生治療心肌梗塞的方法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在格萊斯頓研究所參與這項研究的其他科學家包括Nicole Stone、Lei Liu、Ian Spencer, PhD.、Li Qian, PhD.、Yohei Hayashi, PhD.、Paul Delgado-Olguin, PhD.、Sheng Ding, PhD.及 Benoit Bruneau, PhD.。這項研究得到了國立心、肺及血液研究所、加州再生醫學研究所、Younger家族基金會、Roddenberry基金會、L. K. Whittier基金會、美國心臟協會、全國研究資源中心及國家科學基金會的支持。
關于格萊斯頓研究所格萊斯頓研究所是一個致力于加快科學發現及創新步伐以預防、治療及治愈心血管、病毒及神經系統疾病的獨立且非營利的生物醫學研究組織。格萊斯頓研究所附屬于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
摘要:蛇年最火熱的ATMP盛會就在4月17-18日,IGC2025與您相聚春日首都!八年積淀,IGC 2025(第九屆免疫基因及細胞治療大會)將在4月17-18日于北京再度創新啟航!IGC2......
剛剛步入新的一年,北京醫藥健康產業迎來“開門紅”:北京兩款創新藥——艾米邁托賽注射液、小兒黃金止咳顆粒先后獲批上市。其中,艾米邁托賽注射液為我國首款獲批上市的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藥品。1月2日,國家藥品監......
國家藥監局最近通過優先審評審批程序,附條件批準了艾米邁托賽注射液(商品名:艾凱利)上市。這款藥物是針對14歲以上因血液系統疾病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出現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療。作為國內首個獲......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昌勝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型的“自體間充質干細胞(MSCs)原位授權”策略,由植入活性材料而產生的自體來源MSC為干細胞治療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全新細胞來......
“這是一個很好玩的研究。”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以下簡稱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王瑩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如果不是因為高考前體檢發現心臟有問題,王瑩現在或許是一名優秀的醫生。她從小就愛讀各種醫書......
3名視力嚴重受損患者在接受干細胞移植后,視力得到了持續一年多的顯著改善。第四名患者的視力也有所提高,但并沒有持續多久。這4人是第一批接受重編程干細胞來源的移植手術的人,用于治療受損的角膜。11月7日,......
天舟八號任務,是空間應用系統進入空間站任務以來,實驗項目最多、上行科學實驗載荷及實驗樣品數量最多、重量最重的一次任務。而這其中細胞研究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尤其是這次的“空間微重力下人多能干細胞3D生長......
會議議程位置指引......
日前,深圳卓元干細胞工程有限公司實驗室凈化改造工程項目開工儀式在蛇口網谷創享大廈舉行。深圳卓元干細胞工程有限公司為山東齊魯干細胞工程有限公司在深圳設立的干細胞工程實驗室。齊魯干細胞是一家在全球范圍內領......
10月13日,第二十屆中國臍帶血造血干細胞移植與倫理峰會舉辦。峰會匯聚了國內外眾多知名專家學者以及行業內的領軍人物,來自全國的各大三甲醫院的血液科主任、專家通過線上和線下的方式共同參加會議。各方就干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