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8-23 11:27 原文鏈接: 環保監測數據造假3部委投400億嚴控

      在采用在線監測后,一些污染企業并沒有因此有所“收斂”。環保設備運行不正常,已經成為了一些企業逃避環境監管的慣用手段。從環保部門公開的環境違法案件中,該類環保案件較為普遍。這一監管問題目前已引起環保部門的高度關注。

      昨日 (8月22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為了杜絕人為作假和數據不真實,環境保護部華東督查中心提出了水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現場端核查方法。同時,河北省也計劃把監測設備轉為監管設施,由政府統一購買,交由第三方運營,同時建立天地一體化監控網絡。

      據了解,在“十一五”時期,全國各地密集上馬環境監測項目,但是企業違法排污問題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各地開展監測設備的規范和建設工作,一方面是政策層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由于環保部在監測設備建設領域的資金投入在加大。在今年8月,環保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的《國家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十二五”規劃》就指出,結合四大領域任務,實施基礎、保障、人才等三大工程,規劃總投資400億元。

      排放數據造假層出不窮/

      環保部環境監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全國已實施自動監控的重點污染源共計15559家,其中已經監控的國控重點污染源7649家,其余為省控、市控污染源,合計監控排水口12513個,氣排口8830個。

      “監測能力建設這一塊,‘十一五’期間項目上得較快。”全國人大環資委調研室主任王鳳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

      從社會密集曝光一些企業違規排污的情況來看,對污染源進行監控并沒有徹底杜絕被監控企業的違法排污行為。

      排放數據造假給監管帶來了新的挑戰。經過3年的調研后,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在水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現場端核查方法中,列舉了采樣探頭安裝位置不當;在堰槽采樣探頭附近排入濃度較低的水;采樣管設置旁路,用自來水等低濃度水稀釋水樣;采樣管路人為加裝中間水槽,故意向中間水槽內注入其他水樣替代實際水樣等。這些手段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人為地進行數據造假。  除了污水排放之外,氣體排放同樣存在數據造假行為。自動監控設備的硬件上和軟件上都可以進行數據造假,一位匿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實際排放超標,設備上顯示排放正常,有相當一批企業是這么做的。

      今年5月,在環保部掛牌督辦的案件中,山西省孝義市金巖電力煤化工有限公司(二廠)就存在脫硫和蒸氨等環保設施運行記錄弄虛作假現象。之前的2012年,就有河北鋼鐵集團等15家企業因脫硫設施不正常運行、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而被環保部掛牌督辦。

      對于這些造假行為,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控中心主任何春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管理者就有被管理者,管理嚴了,當無法適應的時候,(被管理者)就可能會作假。”

      有關方面已經注意到,企業利用各種手段在排污問題上瞞天過海,很多數據很“美麗”,但當地環境惡化卻是不爭的事實。王鳳春就介紹稱,企業排放數據和實際環境質量狀況有很多都是對不上的,很多地區的排放總量在下降,但是,環境質量是在惡化。

      專家建議嚴懲造假者

      面對企業排放數據造假的行為,很多地方也都在加強監管體系建設。以河北省為例,今年該省首批掛牌督辦的21件環境違法案件中,有6件涉及治污設施運行不正常,兩件涉及監測設備數據不準或數據造假。為杜絕這些問題,該省計劃采取政府買單,為企業安裝統一的、優質的監測設備等。

      面對這是少數地方的個別行為、還是環保部在破解監管難題上的普遍要求的問題,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別濤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稱,政策層面上,環保部對這一塊并沒有新的要求。一位知情人士則告訴記者,環保部在監測設備上的投入比較大,加上中央和地方財政的配套支持,地方政府在申報該項目時,能夠得到較多的資金支持,地方政府建設的意愿也較強。

      實際上,在今年8月,環保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印發的《國家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十二五”規劃》就指出,結合四大領域任務,實施基礎、保障、人才等三大工程,規劃總投資400億元。基礎工程包括環境監測、監察、應急、信息、評估、宣教等能力建設和標準化建設、新增主要污染物監管能力建設等10項。保障工程包括污染源與總量減排監管運行保障、環境監測與評估運行保障等4項。人才工程包括環境監測、監察、應急、信息、評估、宣教等8項。全面提升環境監管能力,為實現“十二五”環境保護目標、建設生態文明提供有力保障。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這說明在未來兩年,國家在環保監測領域的項目建設將更加密集。

      加強監測設備的建設能否破解監管難題?王鳳春認為,從行政立法的角度應該是主要方向,政府加大監管設備上的投入,這不是一個最好的辦法,下一步應該從立法層面加大處罰力度,現在很多業內專家都在提議加大行政處罰額度,嚴重造假者應當入刑。

    相關文章

    國家統計局又一數據,這個行業還不穩定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10月31日發布數據,10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2%,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1個位于擴張區間,制造業景氣面總體穩定。國家統計局......

    我國發布更新第二款全球海洋Argo網格數據集

    近日,由上海海洋大學和自然資源部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統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聯合研制的全球海洋Argo網格數據集(簡稱GDCSM_Argo)在國際Argo官方網站正式發布,這是我國在國際上公開發布并定期......

    研究顯示:全球50歲以下人群癌癥發病率上升

    近幾十年來,越來越多的50歲以下成年人患上癌癥。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早發型癌癥(50歲之前被診斷出的癌癥,包括乳腺癌、結腸癌、食道癌、腎癌、肝癌和胰腺癌等)的發病率,從1990年開始在世界范......

    打造面向開放科學的“數據共享”新未來

    “對于全球科技期刊來講,開放科學帶來了學術交流模式的變革,從原來傳統的學術交流模式,轉向新型的學術交流模式。”8月25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主任、研究館員張智雄在第十七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開......

    國家能源局:我國用電增速回升,用電負荷屢創新高!

    時至年中,大江南北一片繁忙景象:工廠車間熱火朝天,田間地頭搶抓農時,復商復市穩步推進……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4.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9%。6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4.7%......

    讓生豬體重信息影像數據采集技術有據可依

    生豬是我國養殖業的主要畜種。豬長得好不好,關鍵因素之一在于既要看它吃得好不好,還要看它吃得省不省,也就是精準營養。現行我國飼料配方制定尚未全盤考慮品種、性別、飼養模式、養殖環境、生長階段、日糧類型、母......

    數據高速路有了“匝道”和“橋梁”

    澳大利亞科學家領導的一個國際團隊研制出首款自校準光子芯片,其能“變身”數據高速公路上的橋梁,改變當前光學芯片之間的連接狀況,提升數據傳輸的速度,有望促進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的發展。最新研究發表......

    閆冬梅|搭建共享橋梁的地球大數據管家

    閆冬梅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供圖科學大數據,是當今時代的戰略性資源,是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2018年,中國科學院正式啟動“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先導專項,為“一帶一路”“數字中國”、人類命運共同體......

    彌補地球觀測“數字鴻溝”,中國科學家在行動

    2022年1月15日,湯加突發大規模火山噴發。收到這一消息后,地球觀測組織(GEO)中國秘書處緊急啟動中國GEO災害數據應急響應機制(CDDR),組織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空天院)等多家單......

    SCIEX發布全新數據非依賴性采集技術—ZenoSWATHDIA

    弗雷明翰市,美國馬薩諸塞州——作為生命科學分析技術創新者,SCIEX在2022年美國質譜年會(ASMS)期間正式發布Zeno? SWATH? 數據非依賴性采集(ZenoSWATHD......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