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8-26 09:27 原文鏈接: 李春濃:專攻爆破的“隧道工狀元”

      科技追夢人

      燈光昏黃的掌子面上,李春濃端著風鉆,兩腳楔在鋼架平臺上。6米長的鉆桿突入石體,鉆洞里流出鮮血一樣的紅泥水。

      工人們把隧道推進的前沿叫做“掌子面”,在石林隧道,150平方米的掌子面上,最多有12個工人一起鉆孔。震得石粉彌漫,周圍誰喊話也聽不清。

      “記得第一天上班,我手震得沒感覺了,吃飯時麻得端不起來碗。”李春濃說。在開十幾分鐘車才能到達的石林隧道深處,他是鉆爆工的頭兒。

      鉆好了洞,布藥,大家撤到200米外。一聲悶響,隧道又炸深了幾米。等通風機吹散了煙塵,工人們就回去,期望看到盡量光整的洞壁。

      李春濃,一位外貌像普通農民,有些靦腆的中年漢子,是中鐵一局五公司的一名鉆爆工人,打隧道的專家。只有初中文憑的他,憑借對鉆爆技術的熱愛,屢創行業紀錄。云桂高鐵上18公里長的石林隧道,是李春濃參與開挖的第11座長大隧道。

      勤學苦試做狀元

      1973年,李春濃出生于四川南充農村。父親是中鐵一局五公司的一名筑路工。初中剛畢業,李春濃就跟著父親進了隧道,搬石頭、砌邊坡、挖水溝、扛沙袋。

      家有萬金,不如薄技在身。干過各種重體力活的李春濃想,自己好歹得學個技術。他挺喜歡打鉆的活兒。

      師父給他簡要講解了技術要領后,就帶他進了隧道。師父抱起風鉆在巖石上鉆眼,很輕松。他的風鉆卻怎么也抱不穩。

      “既然干了,一定要干好。”李春濃性格執拗,一邊觀察和研究技術要領,一邊向師父們虛心請教。

      當時和他同時學開挖的工友張文回憶,一個月后,李春濃就能獨立司鉆,基本學會根據不同地質進行布眼鉆孔的關鍵技術。

      1994年,在寶成復線皇澤寺隧道施工的李春濃,由于技術過硬,被大家一致推舉為開挖班班長。“有一次勞動競賽,李春濃班組的進度超過了機械開挖班,在全線引起了轟動。”李春濃當年的工友、現任石林隧道項目黨工委書記馮立欣說。

      李春濃并不滿足。他發現,一茬炮往往只能往前推進1米左右,怎樣能少打眼、省炸藥,還能提高進尺?施工中,李春濃不斷揣摩。

      1996年,在西華山公路隧道施工時,為了掌握“斜眼掏槽法”開挖技術,李春濃買來《隧道開挖技術》等書籍和大家研究。他發現如果鉆孔的角度控制在47—49度之間,每茬炮的進尺就會達到2米。工效提高一倍,每茬炮還能少鉆20多個炮眼。

      之后,在龍宮隧道施工中,李春濃又試著把炮眼角度調整到54—55度。沒想到,每茬炮的進尺提高到了2.8米左右。2003年,“斜眼掏槽法”在全國隧道施工開挖領域廣泛推廣之時,李春濃班組每茬炮的進尺,在圍巖硬度好的情況下,已接近4米。

      隨著近年中國基建施工的標準化和精細化,隧道開挖的“光面爆破”要求越來越高。光面爆破,就是爆破完的巖壁接近理想狀態,不用過多清理。光面爆破能保持圍巖的完整和承載力,最大限度地接近設計值,降低施工成本。

      但光面爆破非常難。工人要按照隧道斷面的設計輪廓線,合理布置炮眼。為了熟悉掌握這門技術,2008年在淘金山隧道施工時,平時省吃儉用的李春濃不惜花費7000多元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他不讓任何人碰,包括來工地探親的妻子。“電腦里的那些資料,是我從網上好不容易搜集的,弄丟了咋辦?”

      資料中的那些英文和公式符號讓李春濃犯難,年輕的技術人員便成了他的老師。“別看他沉默寡言,可一說起隧道開挖,他的問題沒完沒了。”同事說。

      李春濃很快學會了光面爆破,為淘金山隧道項目節約了400萬元。他的開挖工點,也成為業主和全線兄弟單位經常學習觀摩的示范點。淘金山隧道搶工會戰,李春濃帶領開挖班創造了連續5個月獨頭開挖進尺最高達230米的施工紀錄,一時名震全線。

      2012年,在陜西省隧道工技能大賽上,李春濃榮獲第一,被授予“隧道工狀元”稱號。他還培養出了16個熟練的徒弟。

      粗活細干震高原

      隧道開挖被視為又臟又累的粗活,似乎抱著風鉆會打眼就行,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李春濃卻從不這樣認為。在他看來,粗活能干出大名堂。

      正在修建的云桂高鐵石林隧道全長18.2公里,是中國最長的單洞雙線隧道,世界最長的巖溶隧道。該隧道地質極復雜,圍巖千變萬化,共需穿越6個斷層和4個破碎帶,就好像在果仁冰淇淋里打洞,是全線第一號控制工程。

      “開挖掘進是整個隧道施工的龍頭,你有信心當這個龍頭嗎?”開工時,五公司副總經理、石林隧道項目經理李秀君問李春濃。

      “有啥子說的,肯定拿下!”李春濃毫不含糊。

      隧道進口剛進正洞時就遇到了難題:每次爆破后,隧道的上臺階兩犄角都欠挖,需經常返工。大家想了很多辦法都沒能解決。李春濃每天十幾個小時蹲在幽暗潮濕的掌子面,一茬炮一茬炮地試驗。十多天后,他果斷將上臺階開挖從3米處降低到4米處,問題迎刃而解。

      隧道超挖的難題又來了。隧道每次爆破后,底部仰拱兩側呈直角狀。而隧道底部設計為弧形,這樣,每米進尺要多回填近兩立方米混凝土,浪費大。

      李春濃和工友們反復試驗,回宿舍后又不停計算論證。一個多月后,他拿出辦法,在隧道底部預留1.5米厚的廢石渣不清理。在此平面上,下插10—15度布設炮眼,一個下部只要按照弧形角度打4個炮眼,且炮眼深度控制在5米左右,就可以爆出完美的弧形仰拱來。

      在石林隧道,這一鉆爆工藝的改進,不但提高效率,還節約成本500余萬元。

      讓工友們佩服的是,李春濃還搞了一樣機械發明。隧道開挖遇到軟弱圍巖時,每次爆破完,都要及時架設鋼拱架,防止坍塌。狹窄空間內架設,磕磕絆絆需要三四小時,又不安全。

      李春濃很早就開始琢磨這個。一天,他從電動伸縮門得到靈感,設計了一個穩定伸縮的頂推裝置,固定后將正中拱架平穩升頂到設計位置,然后再拼裝焊接兩邊側拱架,省力又省時。現在架設鋼拱可以輕松完成。這項發明已獲得國家ZL。

      “李氏開挖法”在石林隧道大顯神威。云桂高鐵穿越的無數山洞里,他帶領的團隊進度最快,保持著一月開挖201米的紀錄。

      石林隧道的開挖已接近尾聲,速度超出業主預期。其他鐵路的同行也來工地取經。有專家認為,石林隧道代表了鉆爆法施工的最新技術和最高水平。

      近年來,李春濃通過不斷改進隧道開挖工藝工法,已為企業節約施工成本1000余萬元。2012年,李春濃因在石林隧道施工中業績突出,被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授予火車頭獎章。

      一炮相隔生死關

      沉靜的大山下,蘊藏著涌水、涌泥、溶腔、危石、瓦斯、坍塌等危險。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炮后,等著你的是什么。“比如石林隧道,相隔幾米遠,圍巖的級別都會相差很大。”李春濃說。

      20年來,李春濃帶的班,沒有一起大的安全事故。放完一茬炮,他總是讓大家待在安全距離外,自己去查看爆破情況,確認安全后,才讓大伙兒進行下一道工序。

      石林隧道一次爆破完成后,李春濃像往常一樣,用手電照看隧道頂部。他發現洞頂右上方有條裂縫,無聲無息地張開,正下方,是支撐鋼拱架的6位作業人員。

      “危險!撤!”李春濃喊道。他們迅疾跑出十多米,只聽“轟”的一聲,洞頂上一塊巨石砸進了鋼拱架。

      這樣的險情,李春濃已不知遇到過多少次。

      2012年6月28日,石林隧道正洞開挖至2000多米時,李春濃開挖班遇到一個寬約5米、高約四五十米的超大溶腔,先是不斷溢水,后來開始涌泥……隧道開工至今,李春濃已經碰到過14個大小不一的溶腔。落石、涌泥和涌水都是極危險的。

      他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現場人員堆碼沙袋、支撐鋼模板。為了探明溶腔內部情況,他甚至冒險探進身子查看。排除這個險情整整用了36個小時。第三天下午,渾身泥漿、滿眼血絲的李春濃才走出隧道口。

      李春濃從來不逞強好勝,手下工人想多趕一厘米進度他都不同意。為了安全,他罰過錢,辭退過人。

      在淘金山隧道時的一件事,李春濃不愿再提。他的同事告訴我們,2009年7月的一天,李春濃接到親戚從老家打來的電話,他13歲的孩子溺水身亡。而李春濃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前后加起來還不到一年。

      李春濃奔回老家。一個星期后回到了工地。

      “孩子沒人照看。假如他在家就不會出事了。他心里多難受啊。”李春濃的同事說。

      2010年10月,李春濃的第二個孩子在老家出生了。“小家伙很愛挖土機、卡車這些模型玩具。”他說,“在工地上住了一段時間,現在已送回老家了。”李春濃的妻子現在跟著他,住在工地宿舍。

      石林隧道今年10月即將貫通。今后高鐵列車經過這條隧道只需要5分多鐘,而這其中,凝聚著李春濃和1000名工友奮戰3年多的心血。

      李春濃有一個愛好:收集隧道里的石頭。遇到重要節點或難忘的時刻,他都會從工地撿塊有特色的石頭。在石林隧道他收集了13塊。他說等隧道貫通,離開工地時,他會把石頭埋在隧道口上。

    相關文章

    長沙“挖”通首個盾構法施工磁浮隧道

    在長長的隧道里面,挖呀挖呀挖……5月6日,湖南長沙黃花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T3航站樓地下27米,“磁浮二號”國產盾構機順利拆解完成并吊出。至此,由長沙軌道集團建設、中鐵十四局施工的我國首條盾構法施工的中......

    我國盾構隧道智能建造技術已達世界領先水平

    5月6日,上海市域鐵路機場聯絡線11標段隧道,攻克各項技術難題最終貫通并通過驗收。該工程應用工程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首次實現了大直徑盾構掘進由“人工為主、智能為輔”到“智能為主、人工為輔”產......

    福島核污水排海用隧道已挖掘80米

    綜合日媒報道,日本東京電力公司6日公開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放入海使用的海底隧道挖掘作業現場。據悉,該隧道8月4日正式開工,全長約1公里,現已挖掘約80米。力爭明年春季前后開始排放。據日本共同社報道,......

    14年艱難掘進,只為今朝大貫通

    3月28日,歷經14年艱難掘進,全長13.39公里、被業內認為我國圍巖掘進難度最大鐵路隧道,即中緬國際大通道重要組成部分——大(理)瑞(麗)鐵路杉陽隧道安全貫通。這條全長僅13.39公里的隧道,建設為......

    云南昭通在建隧道疑似瓦斯爆炸事故致2死2傷5人失聯

    2019年4月1日晚8點左右,云南昭通威信縣宜畢高速在建項目威信段羅布鎮簸箕村扎西隧道發生疑似瓦斯事故,導致2人死亡,還有隧道外附近2人受輕傷,截至4月2日上午7點,還有5人失聯。事故發生后各部門緊急......

    我國水下隧道技術應用世界最多

    10月22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何華武院士在南京舉行的“長江中下游大盾構技術峰會”上表示,我國水下隧道技術應用世界最多,特別是在水下盾構隧道設計、裝備制造、安全建造等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何華武表示,改......

    打隧道就像做手術:“內窺鏡”立大功

    5月下旬,科技日記者來到施工中的大理—瑞麗鐵路大柱山隧道,發現實現這一高難度工程,靠的是各種有想象力的技術創新。“穿越橫斷山的鐵路像一段地鐵,橋隧相連。14公里長以上的隧道有4座。其中,大柱山隧道更是......

    美科學家發明新同質外延自旋電子石墨烯隧道裝置

    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NRL)的科學家們已經發明出一種新型室溫條件下電子隧道裝置,這種裝置包括的隧道勢壘和傳輸信道都是由石墨烯構成的。這種功能化的同質外延裝置為自旋電子學石墨烯器件的實現提供了一個簡練的......

    武大卓越科技宣布國內首臺隧道快速檢測車問世

    以80公里/小時的速度駕車在隧道內跑上一趟,隧道的健康狀況就盡在掌握。2月9日,武大卓越科技宣布被業界稱為“隧道醫生”的國內首臺隧道快速檢測車正式在武漢武大卓越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線,此舉標志著我國成功......

    大連至煙臺高鐵將開工:投資2千億全隧道建設

    大連到煙臺跨海高鐵已有眉目。8月19日公布的《關于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干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以下稱《意見》)稱,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這份《意見》還在著眼更大程度的物流線路布局。多......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