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2013年上半年陜西省科技事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陜西省科技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孫科,陜西省科技廳新聞發言人助理、宣傳教育與群團處處長徐叔威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媒體記者提問,新聞發布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副主任朱曉悅主持。
上半年,陜西科技事業的發展取得了新的進展。根據科技部發布的有關統計報告顯示,陜西省綜合科技進步指數57.06%,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第8 位;2013年陜西省財政科技支出預算31.58億元,比上年增長21.02%;上半年陜西省技術交易總額202.01億元,同比增長20.68%;專利授權量12276件,同比增長86.36%。科技對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突出。
一是啟動了創新型省份建設工作。今年2月以來,陜西抓住科技部開展創新型省份試點的契機,及時成立調研組,制定工作方案、研究政策措施,開展陜西省創新型省份建設專題調研。提出了“強化企業主體、突出科技創新、創新體制機制、支撐轉型升級、優化創新布局”的工作思路,重點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四工程一計劃”,即產業轉型升級工程、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園區基地創新發展工程、創新型市縣建設工程、優化創新環境計劃。力爭到2017年,基本建成創新型省份,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力,支撐引領“三個陜西”的全面建設。
二是進一步深化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工作。陜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正式運行,到目前,大型儀器協作網網員單位達到82家,整合50萬元以上儀器325臺套,總價值5.86億元。陜西大型科學儀器協作共用網匯集陜西省2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5236臺套,總價值30億元。科技文獻共享平臺注冊用戶5000個,文獻總量超過1億條。西安科技大市場運行良好,科技資源統籌寶雞中心掛牌運營,咸陽、延安分中心也在積極籌組之中。上半年,6個國家級高新區和1個省級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5048億元,同比增長25%;工業總產值達到3817億元,同比增長30%。進一步推行政企合作的“延長模式”,陜西省科技廳與陜煤化集團簽訂了共同推進能源化工領域科技創新工作協議。新增“大荔模式”建設縣23個。
三是著力加強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陜西省科技廳、陜西省財政廳、陜西省國資委共同設立了考核工作辦公室,對省屬工業企業(集團)研發投入進行了量化考核和審計,對達到獎勵標準的企業給予獎勵。結合陜西省實際,起草了《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實施方案》、《陜西省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加計扣除管理操作指南》。組織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69戶、復審企業96戶。目前陜西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325 戶。
四是在重點領域技術創新取得新成果。在工業技術領域,通過產學研合作,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秦川機床工具集團研發的國內首套智能數字化齒輪精密加工裝備生產線,是目前國內首套齒輪精密加工制造執行系統(MES),引領了我國齒輪制造技術與裝備的智能化、高效化、數字化、綠色化新方向。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西安光機所等單位在3D打印裝備、材料及其工程應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農業技術領域,品種選育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旱地小麥新品種“西農928”在今年干旱的氣候下,百畝攻關田平均畝產達到390.85公斤,創陜西省本年度旱地小麥高產紀錄;陜西省雜交油菜研究中心雜交制種應用取得重大突破,使雜交油菜種子恢復率提高3-5個百分點,種子純度穩定在90%以上,促進了我國油菜主栽品種秦優7號的大面積推廣種植; “牛羊良種繁育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加快我國牛羊良種繁育,提升牛羊種質創新能力和育種水平具有重大應用價值。在社會發展領域,陜西省環境科學研究設計院研制的黃姜皂素清潔生產新工藝使皂素生產中纖維素、淀粉等回收率大于88.3%,生產成本降低15.8%,污染負荷削減了86%,成功破解了黃姜加工中的高污染難題;第四軍醫大學成功實施“豬-猴”異種肝移植手術,在術后20多個小時內沒有出現任何排斥反應,為異種移植的臨床應用奠定了必需的理論和實驗基礎,有望徹底解決人類器官短缺問題,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五是科技金融結合取得實效。與中信銀行西安分行、農發行陜西分行、國開行陜西分行、北京銀行西安分行、民生、建行、長安、東亞等簽訂了合作協議,設計開發數十種科技金融創新業務與產品。開通了400科技企業融資熱線,已經有3家銀行先后為3家科技型企業提供貸款1700萬元。
六是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取得新進展。進一步完善技術轉移體系。組織陜西省科技資源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場、灃東新城等單位,編制《陜西技術轉移集聚區建設方案》,為下一步申請國家技術轉移西北集聚區做好準備。進一步加強創業孵化工作。在孵企業近3000家,吸納就業人員7萬余人。論證篩選出西安現代通信設備與技術創新產業集群、寶雞鈦谷鈦產業創新集群、楊凌植物資源循環經濟創新型產業集群等3個集群。經過三年試點后,總銷售收入將達到1500億元。抓好技術合同登記機構服務能力建設。對西安交大等10余所大學技術轉移機構進行了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培訓。截止6月30日,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202.01億元,同比增長20.68%。
七是全面啟動實施科技惠民工作。有3個項目獲得科技部立項支持,獲得國撥經費4846萬元。正式啟動實施“陜西省科技惠民專項計劃”。
八是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取得實效。新增“陜西省重點科技創新團隊”30個。省級創新團隊已達到60個,支持研發經費6000萬元,吸引相關單位配套資金近2 億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智能感知與圖像理解創新團隊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中煤科工集團西安研究院礦井地球物理綜合探測技術與裝備創新團隊,開發研制的煤礦井下TEM裝備,解決了礦井下掘進巷道前方含水構造超前探測問題,其性能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節水農業科技創新團隊研究推廣的農田土壤擴蓄增容技術、作物抗旱節水栽培管理技術,較好地解決了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增產高效的問題。“千人進千社、千技惠千村”活動惠及三農。截止上半年,陜西省已選派700名首席農藝師進入7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工作。“首席工程師”和“首席農藝師”深入基層、服務一線,科技人員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青年科技新星”培育計劃成效顯著。新增“青年科技新星”100名,陜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達到240名,支持專項科研資金2400萬元。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院副教授孔亮承擔的“嚴重顏面缺損與畸形的形態修復與功能重建”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唐桂華主持的“微尺度介質中非牛頓流體流動及調控機理研究”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長安大學建筑工程技術與經濟研究院院長杜強研究的建筑外墻外保溫專用高強度三維巖棉板制備技術實現產業化推廣,建成的兩個生產基地年預計總產值超過4億元人民幣。
下半年,陜西省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建設“三個陜西”、打造科技強省為目標,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構建具有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創新型省份建設工作方案,將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設定指標體系,堅持企業主體,優化創新布局,支撐轉型升級,構建有利于解放科技生產力的體制機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走上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軌道。
二是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依托行業領軍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共性技術中試生產線和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依托高新區、科技園區和科技產業示范基地,建設一批中試基地。進一步發揮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作用,完善創業投資、銀行貸款、融資擔保、科技保險等科技企業融資服務體系。同時,通過采礦權的證券化,打造 “能源、金融、科技金三角”,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三是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繼續實施企業聯合重大專項,集成企業、高校、院所的創新資源,建設企業研發平臺、開發重大產品、攻關核心技術、轉化重大成果、推動陜西省資源主導型產業技術進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企業牽頭組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聚集各種創新要素,構建新型商業模式;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政策,促進企業集成創新、開放創新、合作創新,激發科技人員積極性、創造性,促進科技創業。
四是加快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實施科技惠民計劃。發揮政府采購的引導作用,在環境資源、人口健康、社會服務、現代農業等領域,圍繞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民生問題,以縣區為單位,重點集成示范推廣一批先進成熟適用技術,使科技成果更多惠及三秦百姓。
五是深化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工作。實施科技、經濟、社會、生態、文化、金融等領域的大統籌、大融合,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要素基礎性作用,加快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建設。加強科技預見與關鍵技術預測,圍繞區域重要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需要,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資源主導型產業創新鏈,形成市場導向、創新鏈與產業鏈緊密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
參加新聞發布會的有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經濟日報,光明日報,科技日報等30多家境內外主流媒體記者。
2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科技部副部長李萌......
2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科技部副部長李萌......
“中國人購買科研儀器的熱潮,不知救活了多少外國公司!”科技部原副部長的一句話,道盡了中國科技界的無奈。但科研儀器不能自主的后果才剛開始顯現。【1】2018年,北大核磁共振中心一臺機器出了故障。當校方向......
近年來,我國科技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29位升至第14位。然而,學術研究、科技創新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快餐化”就是其中之一。不少學者熱衷于“炒冷飯”、......
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時,可謂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國家領導人和先輩,努力帶領著全國人民向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邁進。七十余年來,幾經風雨,篳路藍縷,以長以成。現在無論是國內,還是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已經不再......
新冠疫苗研發的超級加速度,讓全世界見證了產學研通力合作的巨大能量。在科學改變世界的路上,企業和資本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從實驗室到商品架,從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日前舉行的......
新冠疫苗研發的超級加速度,讓全世界見證了產學研通力合作的巨大能量。在科學改變世界的路上,企業和資本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從實驗室到商品架,從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日前舉行的......
據人社部網站消息,人社部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完善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淡化學歷要求,強化技能貢獻,建立綠色通道。意見要求,......
俄羅斯從化合物溶液中制備出锝量子和光學研究亮點紛呈2020年,俄羅斯科學家在量子、光學和計算機領域不斷發力,取得了較突出的成果。俄羅斯審計咨詢公司FinExpertiza發布研究報告稱,2010—20......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近日,中央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