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rA)雙螺旋結構
1953年,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詹姆斯·沃森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自此,科學界掀起了一場對這個生命體最基本構建模塊進行圖繪、研究和測序的革命。
DNA對代代相傳的遺傳物質進行編碼。要將DNA中編碼的信息制成生命所必需的蛋白質和酶,核糖核酸(RNA)發揮著中介作用。RNA是一種可在細胞核糖體內發現的單鏈遺傳物質。雖然其在通常情況下是單鏈的,但是某些RNA序列也能像DNA一樣形成雙螺旋結構。
1961年,亞歷山大·里奇、大衛·戴維斯、沃森以及克里克提出假說,被稱為poly(rA)的RNA可形成一種平行鏈的雙螺旋結構。
50多年后,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科學家成功結晶出一個RNA短序列——poly(rA)11,并利用加拿大光源(CLS)和康奈爾高能同步加速器收集到的數據證實了poly(rA)雙螺旋假說。
poly(rA)的詳細三維結構圖已由麥吉爾大學生物化學教授卡勒·格林、德國哥廷根大學喬治·賽爾德雷克以及加拿大康考迪亞大學克里斯多夫·萬茲共同發表。萬茲和格林均是魁北克結構生物學協會GRASP的成員。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國際版上。
負責指導麥吉爾大學生物納米機械培訓計劃的格林博士稱:“經過50多年的研究,能確認出一種新的核酸結構是非常罕見的,所以當我們偶然發現這種不尋常的poly(rA)結晶時,我們興奮得跳了起來。”
格林說,RNA雙螺旋結構的確認,將在生物納米材料和超分子化學的研究上具有十分有趣的應用。核酸具有驚人的自我識別特性,將其作為基礎材料或可構建出生物納米機械——利用合成生物學制成的納米級器件。
格林補充說,生物納米機械的優勢在于體積非常小、生產成本低、便于修改。許多生物納米機械已經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如酶、傳感器、生物材料和醫學療法。RNA雙螺旋結構的確認,可能會產生各種下游效益,如治療和治愈艾滋病,或是幫助生物組織再生。
研究人員表示,poly(rA)結構的發現,凸顯了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他們目前正在尋找細胞如何將mRNA(信使核糖核酸)轉化成蛋白質的信息。
在此項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從加拿大光源的高分子結晶設施(CMCF)獲取的數據,成功地解決了poly(rA)11 RNA結構問題。
CMCF科學家米歇爾·佛杰說,實驗在確認RNA結構上是非常成功的,也許會對探尋遺傳信息如何在細胞內存儲產生影響。雖然DNA和RNA 都攜帶有遺傳信息,但它們之間也存在不少差異。mRNA分子帶有poly(rA)的蹤跡,其化學特性與結晶中的分子相同。poly(rA)是一個重要的生理學結構,尤其是在mRNA高局部濃度的條件下,細胞受到壓力,mRNA在細胞內以顆粒形式聚集時就會發生這種情況。有了這些信息后,研究人員將繼續描繪 RNA的各種結構,并揭示其在新型生物納米機械設計中扮演的角色。
Poly(rA)結構研究得到了加拿大自然科學和工程研究理事會、加拿大創新基金、魁北克政府、康考迪亞大學和麥吉爾大學的資金支持。
記者10日了解到,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ell》在北京時間9日11時發表了中山大學與阿里云合作的科研成果,研究團隊利用云計算與AI技術發現了180個超群、16萬余種全新RNA病毒,是已知病毒種類的近30......
記者10月6日從華中農業大學獲悉,該校棉花遺傳改良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研究成果日前發表于《先進科學》雜志。N6-甲基腺苷(m6A)是真核生物......
南京醫科大學教授鄭科、郭雪江和副教授林明焰與中南大學教授、中信湘雅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副院長譚躍球等課題組合作,系統鑒定了哺乳動物生精細胞RNA結合蛋白、RNA結合結構域和非結構域元件,構建其男性不育相......
9月4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在《先進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其最新研究成果,該團隊開發出基于CRISPR/dCas13(Rx)的新型植物RNA甲基化編輯工具。以往對植物中m6A功能分析研究,多數......
拓撲異構酶I(TOP1,TopoisomeraseI)是一種能促使DNA放松并預防和消除轉錄過程中扭轉應力(torsionalstress)的重要酶類,然而,調節TOP1酶類活性背后的機制,目前研究人......
南京醫科大學生殖醫學與子代健康全國重點實驗室鄭科教授和郭雪江教授與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林明焰副教授及中南大學譚躍球教授等團隊合作,在Science期刊發表了題為:TheLandscape......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免疫與感染研究所晁彥杰研究組在《自然-通訊》(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RNAinteractomeofhypervirulentKlebsiellap......
由奧地利維也納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一種具有更高化學反應性和光敏性的RNA構建模塊,其可以顯著縮短用于生物技術和醫學研究的RNA芯片的生產時間。這些芯片的生產時間可縮短一半,效率提高7倍。該......
從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李偉研究員與周琪研究員團隊開發的逆轉座子基因工程新技術,首次實現以RNA為媒介的基因精準寫入,有望為遺傳病、腫瘤等疾病帶來更高效、更安全、更低成本的全新治療方式,為新一......
基因組DNA是生命的藍圖,對基因組DNA實現任意尺度的精準操作代表對生命藍圖進行修改繪制的底層能力,是基因工程技術發展的核心。以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進步實現了基因組單堿基和短序列尺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