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9-04 09:18 原文鏈接: 擁堵費:單肩難扛治堵重擔

      “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擁堵費”的消息近日再度甚囂塵上。據媒體報道,北京市交通委2日表示,北京市在制定征收擁堵費政策過程中,將充分論證必要性和預期成效,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形成完善的方案后適時出臺。

      爭論在所難免。一些網民認為,無論是從治堵還是環保的角度看,擁堵費都有積極意義。一些網民指出,征收擁堵費存“惰政”之嫌,也給了政府亂收費的借口。還有網民認為,盡管征收擁堵費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擁堵,但只靠征收擁堵費難扛治堵重擔,仍需多管齊下。

      治堵良方?

      在一些網民看來,征收擁堵費未嘗不可。網民“子揚”表示,其實大家都明白,堵成這樣,總得想辦法解決,不管是限行限牌還是收費,政策都有合理的成分,也都是治堵的良方,一個理性的城市,應該執開放的態度。為了城市的長遠發展,大家也應作出一點犧牲。

      他們認為,無論是出于治堵的需求還是環保的目的,征收擁堵費都將產生積極作用。

      有網民援引國際經驗指出收費能夠緩解城市擁堵。網民“官堤村民”稱,世界上的大城市中,征收擁堵費的并不是很多,英國的首都倫敦、新加坡市中心、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意大利的羅馬等城市或早或晚征收擁堵費,以緩解城市交通擁堵。據說,倫敦征收擁堵費后,市中心的車輛減少了30%;斯德哥爾摩 2005年征收擁堵費,在2006年初,市內及周邊的交通量減少了20%。從這些數據就能看出,城市擁堵與機動車輛的多少有關,收取城市擁堵費能夠減少道路上的車輛。

      而從環保的角度看,出行車輛減少無疑將有益于空氣質量改善。網民“馬繼華”表示:“我支持收費!必須改變中國人的用車習慣!環保比開車更有面子才對。”網民“梅德文”也指出,減少交通排放對于大城市節能減排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十面霾伏”的今天。

      惰政之嫌?

      反對征收擁堵費的網民,也不在少數。有媒體隨機抽取了1000條網民意見后發現,超過四成網民擔心,“擁堵費”會成為政府“只知收錢,不思改善”的借口。

      “收擁堵費是典型的懶政,同時給了政府亂收費的借口。”網民“青猿”寫道。

      網民“祁連狼”進一步指出,征收交通擁堵費是一種很極端的手段,對控制交通流量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雖有倫敦收取“交通擁堵費”的“國際經驗”,但有學者親身觀察研究發現,盡管倫敦2003年剛開始收取擁堵費時車流量減少了15%至20%,但如今車流量已基本恢復到原來水平,擁堵照舊,甚至形成 “越收越堵”的窘況。擁堵是因政府公共管理水平低,而“擁堵費”只是政府建“小金庫”的一個名目。政府的失職不應該由老百姓來買單。

      還有網民擔心,私家車主在購車和用車過程中已支付了購置稅、車船稅、燃油費、停車費等高額的費用,其中已包含了城市建設、交通管理的費用。如今若再征收擁堵費,不但難有治堵之效,甚至有“橫征暴斂”之嫌。

      多管齊下

      有網民指出,盡管征收擁堵費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擁堵,但單靠征收擁堵費難扛治堵重擔,仍需多管齊下科學管理。

      網民“評論員楊禹”指出,北京宣布著手制定擁堵費政策,爭論難免。一個超級大都市,注定充滿糾結:有的人一邊呼吁降低城市門檻、體現開放公平,一邊抱怨人滿為患;有的人堵車時罵,被限號也罵。這座城市同時應做四件事:限制中心區用車強度;加快發展公共交通;推進在京中央國家機關公務車改革;遏制部分公共品過度福利化傾向。

      “治堵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把馬路變寬、增加民眾出行成本的觀念上。”網民“Xingfuyisheng”提出幾點建議:首先,應當嚴格駕照管理,從控制駕駛員數量上入手,達到控制車輛購買的目的;其二,應當嚴格控制車輛購買;其三,加強包括行人在內的民眾的交通規則意識;其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發展規劃,從一個城市多個商務經濟中心來分流相應的車輛;其五,加強公車管理,嚴格限制公車使用,減少公車在城市道路上的占有量。

    相關文章

    汪壽陽和段宏波團隊提出道路交通碳中和轉型路徑

    近日,《自然》子刊npjUrbanSustainabilit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汪壽陽和段宏波團隊等關于碳中和下中國道路交通的碳減排潛力與脫碳路徑的研究成果。我國交通部門的能耗和排放統計等微......

    汪壽陽和段宏波團隊提出道路交通碳中和轉型路徑

    近日,《自然》子刊npjUrbanSustainabilit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汪壽陽和段宏波團隊等關于碳中和下中國道路交通的碳減排潛力與脫碳路徑的研究成果。我國交通部門的能耗和排放統計等微......

    汪壽陽和段宏波團隊提出道路交通碳中和轉型路徑

    近日,《自然》子刊npjUrbanSustainability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汪壽陽和段宏波團隊等關于碳中和下中國道路交通的碳減排潛力與脫碳路徑的研究成果。我國交通部門的能耗和排放統計等微......

    2704.4萬!上海交通大學招標采購花落誰家

    上海交通大學公布采購結果公告,涉及通用型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納升液相色譜-離子淌度質譜儀、激光剝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飛行時間質譜聯用系統,中標金額共2704.4萬。通用型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一、合同編......

    第30屆海峽兩岸都市交通學術研討會召開

    12月10日,第30屆海峽兩岸都市交通學術研討會以上海、臺中設主會場,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多點同步舉辦。會議以“都市交通發展的轉型與再出發——三十而立,攜手向前”為主題,來自兩岸的業界專家學者、企業代......

    完善擁堵研究理論的“拼圖”

    今天,人們出行前大多都會先了解一下路況,研究如何走才會更快、更順利。然而在30多年前,沒有人預料到交通擁堵會成為一個令人頭痛的“大問題”,黃海軍也是。“當時決定研究這方面的問題,并不是因為自己多么‘有......

    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空間格局已基本形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144.shtm中新網10月24日電據交通運輸部網站消息,交通運輸部、國家鐵路局、中國民用航空局、......

    交通運輸部:10月5日全國公路水路預計發送旅客2815萬

    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10月5日,全國道路客運預計發送旅客2750萬人次,環比增長2.19%,同比2021年同期下降33.01%,同比2020年同期下降39.75%,同比2019年下降57.68%。預......

    我國深水航道總體規模已居世界首位

    交通運輸部發布數據,去年全國沿海港口已建成10萬噸級及以上深水航道超90條,我國深水航道總體規模已居世界首位。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沿海港口已建成10萬噸級及以上深水航道超90條,10個國際......

    多部門印發深化機動車檢驗制度改革優化車檢服務工作

    關于印發《關于深化機動車檢驗制度改革優化車檢服務工作的意見》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公安廳(局)、市場監管局(廳、委)、生態環境廳(局)、交通運輸廳(局、委):經報國務院同意,現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