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臺山核電合營公司技術專家Olivier BARD(奧利弗?巴赫),針對近日來有香港等地民間團體和人士對廣東臺山核電站所采用EPR技術安全問題提出的質疑,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臺山核電站安全是有保障的。
中法合資建設,工程進展受控
據奧利弗q巴赫介紹,位于臺山赤溪鎮的臺山核電站一期工程,采用EPR三代核電技術,建設兩臺單機容量為175萬千瓦的壓水堆核電機組,是繼芬蘭OL3(奧基洛托3)和法國FA3(弗拉芒維爾3)項目之后全球第三個開工建設的EPR項目,項目建成投產后年上網電量預計達260億千瓦時。
奧利弗q巴赫說,臺山核電站一期由中國企業和全球擁有核電機組最多的法國電力公司共同投資建設。2009年10月開工以來,工程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安全與質量控制良好,工程設計和設備制造進入后期,土建和安裝施工處于高峰,調試工作已全面啟動,工程進展受控。
單機容量大因熱效率高 “最高輻射量”說法不存在
巴赫介紹,臺山核電站兩臺機組的反應堆部分是成型設計,與芬蘭、法國同類機組設計相同,反應堆熱功率處于相同水平;臺山核電站汽輪發電機組熱效率比法國、芬蘭同類機組高出約1%,機組輸出總電功率比后者高出約10萬千瓦,為175萬千瓦。
他說,臺山核電站單機容量大,對應的核燃料裝載量就大。由于熱效率提高以及采用了新的堆芯設計,臺山核電站的燃料利用率得到了提高,單位發電的核燃料消耗實際比其他核電機組有所減少。
此外,臺山核電站采用了兩項重大安全改進:一是采用雙層安全殼保護反應堆冷卻系y,安全殼內殼厚度為1.3米,外殼厚度達1.8米,進一步提高了反應堆的安全性;二是在反應堆的壓力殼底部增設了堆芯熔融物捕集器,這是目前世界核電領域最穩健的安全技術。三是臺山核電站使用的燃料與大亞灣核島站相似,含钚的混合氧化物核燃料(MOX)可以在EPR機組使用,但臺山核電站不使用這種燃料。
國外同類項目延期無關技術成熟性
巴赫說,國外同類項目延期,和技術成熟性沒有關系。他說,EPR三代核電技術是在法國和德國在運成熟核電機組的基礎上改進和優化的技術,而非全新技術。EPR吸收了國際上現役壓水堆核電機組的運行經驗反饋和技術經驗積累,主要技術經過了40多年全球357臺在運壓水堆核電機組數千堆年的運營檢驗。該技術滿足美國、歐洲用戶和國際原子能機構標準,以及中國核安全法規的要求,并已獲得芬蘭、法國和中國核安全監管機構頒發的建造許可證,通過了美國、英國核安全監管機構的設計許可。
芬蘭項目和法國項目分別比臺山核電站早開工4年、2年。由于這些國家已經超過10年沒有建設新的核電機組,需要重塑工程建設能力,提升質量水平以達到核電建設的要求。在這種環境下,兩國在工程建設中遇到了困難,項目拖期。
他說,過去25年里,中國一直有核電項目在建設,中國的核電建設隊伍積累了豐富的工程建設經驗,在臺山核電站建設中,業主、供應商和施工單位充分吸收了法國、芬蘭項目經驗教訓,避免出現類似問題,工程進展比較順利。
對于臺山核電的建造成本較低問題,他說,對尚在建設階段的項目進行建造成本的比較沒有實際意義。在中國,設備制造、現場施工和安裝的人工成本都比法國、芬蘭低。同時,臺山核電項目避免了芬蘭和法國同類問題,保證了工期。
核安全監管國際接軌 專設機構在線監督
對于臺山核電站建設是否存在“黑箱作業”的問題,巴赫回答說,中國作為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會員國,在核電工程建設和生產運行中一直執行IAEA的各項標準,并接受其監督、檢查。而同時,臺山核電站建設過程中的所有活動均在中國國家核安全局的嚴格監管之下。
臺山核電站定期向社會公開項目進展情況,投入運行后,臺山核電站的生產運行事件都會嚴格按照中國政府的有關規定并參照大亞灣核電基地的信息公開時限標準及時進行公開。
適應性設計修改各國均有 不涉及EPR標準設計內容
據了解,英國政府對EPR技術提出了80多項設計修訂,臺山核電是否是在冒險試用不合格的新設計?
巴赫說,EPR標準技術已被不同國家采用,而每個國家都會根據本國安全標準,以及當地文化和操作性進行設計的適應性修改和調整。英國政府提出的對數字儀控、通風、電源、反應堆冷卻劑控制等系統的修改要求,不涉及EPR標準設計內容。
同樣,在臺山核電站的可行性研究階段,從2005至2009年,對照中國標準對該項目進行了設計適應性審查,并對EPR進行100多項適應性修改。
巴赫介紹,全球EPR運營者建立了EPR家庭組織(EPRFAMILY),共享運營經驗,分享技術信息,同時相互進行經驗反饋,持續改進安全水平。臺山項目設計過程中就吸取了法國在建EPR項目設計變更的經驗,對臺山項目總體設計進行審查。英國正準備建設EPR機組,也已加入到EPR家庭組織。中國、法國和芬蘭核安全局也建立密切交流機制,共享EPR設計評審意見,避免EPR項目的同類問題在他國再次發生。
4月15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4)》藍皮書,從核電運行、工程建設、科技創新等方面總結分析了當前我國核能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顯示,2023年我國在建核電工程穩步推進,全年新開......
1月1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秦山核電基地迎來“開門紅”——該基地9臺核電機組2023年度平均能力因子達到96.8%。根據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已公布的數據,該業績在全球擁有6臺及以......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志性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商業示范工程日前圓滿通過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研發和應用領域達到世界領先......
日本當地時間1月1日16時10分,日本西海岸石川縣能登半島發生7.6級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截至記者發稿前,地震已造成當地55人遇難。此次地震還導致兩座核電站乏燃料池水溢出,再次將廣受關注的日本核電......
此次地震導致志賀核電站等多個核電站燃料池中的水出現溢出情況。綜合報道,日本石川縣能登地區1月1日發生7.6級強震,石川縣警察本部當地時間1月2日上午5時宣布,地震造成該縣共6人死亡。此次地震導致志賀核......
華能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完成168小時連續運行考驗,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這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標志性成果,也是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標志著我國在第四代核電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東京電力公司11日發布消息稱,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進行廢爐作業的一名工人面部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內照射即人通過呼吸或其他方式令含有放射性元素的物質進入身體,射線會在人體內部直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發布的最新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新材料產業進入蓬勃發展的加速期。就在幾天前,由我國企業自主研發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站堆芯支承結構中的石墨材......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9月11日在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首輪排海從當地時間8月24日下午1點03分啟動,到9月11日中午12點15分結束,首輪累計排放量為7788立方米”。東電稱,預計......
8月27日,日本正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的第四天,總臺記者獲準進入福島第一核電站內部進行探訪。這次探訪不得自由錄音錄像,記者的手機、電腦、攝像器材一律不許使用,隨身只能帶筆和本以及核輻射檢測儀。記者穿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