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電工委員會主席克勞斯·武赫雷爾24日表示,中國的特高壓輸電技術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作為國際標準電壓,中國的特高壓交流電壓標準將向世界推廣。
武赫雷爾是在此間召開的2013年國際智能電網論壇上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做上述表示的。他說,中國能源分布不均的問題在其他國家同樣存在,比如德國需要將北部的風能轉化為電能送往南部,這就需要特高壓輸電技術。這種能夠減少長距離輸電損耗的技術在世界其他地區也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武赫雷爾認為,標準化可以增加技術的互操作性以利于推廣,因此是智能電網發展的關鍵,而已成為國際標準電壓的中國特高壓交流電壓標準,將向世界推廣。
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在論壇上發言說,中國已全面掌握特高壓交流和直流輸電核心技術和整套設備的制造能力,在大電網控制保護、智能電網、清潔能源接入電網等領域取得一批世界級創新成果,還參與編制了包括特高壓交流電壓在內的19項國際標準。
他特別指出,中國自2009年提出發展“堅強智能電網”以來,已建成2條世界上最高電壓等級的1000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和4條80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還有多條線路正在建設中。這些骨干網架能夠將中國西部能源,尤其是太陽能和風能轉換成電力長距離輸送到東部用電負荷中心,是更為綠色、經濟、可靠和智能的輸電技術。
劉振亞透露,中國正在研發1100千伏直流技術和設備,這項技術將實現更大的輸電容量,可達1375萬千瓦;更遠的經濟輸電距離,可達5000公里,將為構建跨地區、跨國、跨洲的輸電通道創造條件。
本次論壇由國際電工委員會、德國電氣工程師協會和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聯合主辦,主題是“智能電網高層視野”,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名業內人士在論壇上探討了智能電網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6日,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送電的特高壓工程——國家電網隴東至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據介紹,隴東至山東直流工程動態投資202億元,工程送端起于甘肅慶陽市的慶陽換流站,途經甘......
近日,科技部高新司會同基礎司組織專家在新疆昌吉市對國家特高壓變壓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進行了現場驗收。驗收專家組聽取了工程中心的總結匯報,審閱了驗收材料,考察了工程中心及產業化基地......
±11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技術是當今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的先進輸電技術。換流閥是實現電能交直流轉換的核心裝備,±11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對換流閥的絕緣配合、電氣應力和電磁......
10月21日上午,國家電網公司陳維江院士參加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科技前沿論壇》學術報告會,就我國發展特高壓輸電的創新實踐進行了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副所長宋濤研究員主持。陳維江院士現任國家電網公司副總工......
8月13日,在山東省科技廳、山東大學、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山東電工電氣集團等部門及單位的共同見證下,山東省特高壓技術與裝備重點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該實驗室由山東省科技廳、山東省財政廳聯合授牌,以山東大......
“覽能源業界風云,為決策提供參考”,這是新華社《經濟參考報·能源周刊》自2004年初創刊以來所堅守的辦刊理念。每到年終歲尾,我們總要駐足回望,對即將過去的一年中國能源界所發生的新聞事件進行全面梳理,并......
近日,160名來自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17所高校的電力專業學子,拿到了自己本科期間一筆1萬元的高額獎學金。這是由全國首個能源行業獎學基金——“特高壓獎學基金”頒發的首屆“特高壓電網獎學金”。今年5月,......
北京時間17日,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與巴西國家電力公司總裁科斯塔在巴西總統府簽署了《巴西美麗山特高壓輸電項目合作協議》(以下簡稱《合作協議》)。這是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首次走出國門,實際應用于國外的......
“我宣布,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入運行。”1月27日,隨著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舒印彪一聲令下,世界上輸送功率最大的直流輸電工程——哈鄭特高壓投運。這是繼向家壩—上海、錦屏—蘇南......
世界上輸送功率最大的直流輸電工程——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于27日正式投入運行。這是國家電網公司投資自主研發、設計和建設的第三回特高壓直流工程,是國家實施“疆電外送”戰略的第一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