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9-25 11:16 原文鏈接: 世界神經醫學大會在維也納召開

      醫學專家在維也納世界神經醫學大會上提出,人類對待癡呆、帕金森氏癥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戰略應當有所調整,以預防為主代替過去的治療為主。

      2013年世界神經醫學大會9月23日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全球化時代的神經醫學”。來自127個國家和地區的約8000名神經醫學領域專家學者與會。

      維也納總醫院神經醫學研究所所長奧夫擔任本屆會議主席。他在9月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人們患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在60歲以后會明顯增加,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神經系統疾病正越來越成為患者、家人和社會的沉重負擔。從某種意義上說,神經系統疾病不僅是醫學問題,也是社會問題。

      奧夫說,神經系統疾病診治、康復等所占用的資源已經占到全部人類醫學資源的4.5%-11%,神經系統疾病造成的死亡在各類疾病死亡中所占比例也達到了約12%。另有專家說,預計到2030年全球癡呆癥患者人數將超過1億,帕金森氏癥患者人數將上升到870萬。

      專家們認為,應對這一局面的重點應當是加強預防、早期發現與早期針對性訓練和治療,以減緩疾病的惡化速度。現代醫學研究已經在某些神經系統疾病的早期發現方面取得進展。雖然目前對許多神經系統疾病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藥物,但早期發現有助于相關醫學研究的開展,也有利于社會提前做好準備。

      奧夫說,目前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在世界各地區有所不同,與社會狀況、居民收入水平等條件有一定關系,當今的全球化為醫學工作者開展跨國的相關研究提供了可能。

      在本次大會上,專家們就各類神經疾病的診療技術與設備、患者的監護與康復、神經醫學領域的道德問題等問題展開交流。大會還舉辦相關展覽,展示各國醫務工作者在神經醫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會議將于26日結束。

    相關文章

    孕期高脂飲食或對雄性后代神經系統影響更強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代謝》最新發表一篇論文稱,研究人員基于對小鼠和人類組織開展的研究發現,孕期高脂飲食可能會通過破壞胎盤和胎兒大腦之間的通訊,提高后代特別是雄性后代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易......

    科學家揭示神經系統疾病的致病機理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教授許超、張凱銘與西班牙分子生物學中心教授EncarnaMartínez-Salas合作,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人源Gemin5基因產物羧基端結構域的三維結構——......

    我國腦血管病研究實現“從0到1”的跨越

    今年是《柳葉刀—神經病學》創刊20周年。日前,該刊回顧了近20年改變卒中臨床實踐的15項重大進展,其中包括由我國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教授王擁軍團隊完成的“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殘性腦血管病事......

    研究揭示新冠患者神經系統長期影響

    科技日報柏林6月14日電(記者李山)德國科學家通過小鼠實驗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后,大腦內神經細胞的蛋白結構會發生類似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病癥的變異蛋白堆積。該研究可解釋長期新冠患者所出現的注意力和記......

    科學家可能打開了血腦屏障

    大腦由數十億個神經細胞組成,這些脆弱的細胞需要在一個受保護的環境中才能正常工作。這個微妙的環境被400英里長的特殊血管系統保護著,這些血管能限制與大腦接觸的物質,這就是血腦屏障。血腦屏障對于保護腦組織......

    科學家揭示線蟲神經系統時序轉換的調控機制

    大多數動物中,神經系統在胚胎發育時期產生并組裝成神經環路。在胚胎發育后期,對有絲分裂后神經系統時序轉換的調控機制仍不清楚。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Nature》發表了題為“Temporal......

    科學家揭示線蟲神經系統時序轉換的調控機制

    大多數動物中,神經系統在胚胎發育時期產生并組裝成神經環路。在胚胎發育后期,對有絲分裂后神經系統時序轉換的調控機制仍不清楚。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團隊在《Nature》發表了題為“Temporal......

    Nature子刊揭秘“年輕密碼”糞菌移植逆轉大腦衰老

    素有“第二大腦”之稱的腸道可謂身兼數職。腸道不僅是我們消化吸收的場所,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是機體黏膜免疫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同時,腸道還是人體微生物的大本營,超過80%的微生物聚集于此。腸道菌群與我......

    章魚,地球上神經系統最復雜的無脊椎動物

    近日,發表在《i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表明,章魚對疼痛的感覺和反應可能與哺乳動物相似。這是無脊椎動物擁有這種能力的第一個有力證據。疼痛體驗遠不止是對有害刺激或傷害的簡單反射,它是一種會導致悲痛或......

    抗生素走下神壇,神經系統或成“秘密武器”

    抗生素類藥物曾是人類對抗諸多疾病的“秘密武器”,但由于細菌對抗生素耐藥性的不斷增強,抗生素逐漸走下了“神壇”,為此亟需不斷尋求新的方法來應對細菌感染。近日,《PlosPathogens》雜志發表了一篇......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