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各國對可持續發展與氣候變化問題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能源戰略轉型成為世界經濟新格局調整的關鍵因素。
2008年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對世界經濟格局產生重大沖擊,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在電力發展方式面臨著新的轉變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國家致力于發展可再生能源,并將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與恢復經濟、提振信心緊密結合起來,積極發展清潔、高效、可持續的“綠色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全球金融危機時期面臨著最好的發展機遇,也成為全球經濟實現新一輪發展的主導力量之一。
“發展綠色能源是一個將我們自己的美麗夢想轉變成全球經濟走出低谷的最緊迫的現實。”英利綠色能源公司首席技術官宋登元博士曾表示。而“綠色能源”也是我國包括電力行業在內的能源產業應對氣候變化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議題。
不僅是振興 更需要培育
新能源是相對常規能源而言的,它包括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能等。目前,許多國家將開發利用新能源作為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比常規能源,新能源的價格普遍比較高,發展比較慢。但是,新能源在緩解常規能源的供給不足,保證能源可持續性供應以及能源安全,減少環境污染等方面卻有常規能源無法比擬的優勢。發展新能源是應對氣候變化、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
“新能源有利于優化我國的能源結構,使我國能源從化石燃料向清潔能源過度。同時,控制碳排放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有利于環境保護。”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秘書長孟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證明,風電產業和太陽能發電可以解決我國偏遠地區的用電用能問題,對于消滅無電縣和基本解決無電人口的供電問題有重大的作用。同時,秸稈發電、沼氣燃料等生物質能的應用有助于實現農村電氣化目標,進一步改善我國農村及城鎮生產、生活用能的條件。
由此可見,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除了能夠增加和改善能源,有效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瓶頸問題以外,還具有廣泛的社會效應。
然而,新能源對有效解決生產生活中的能源緊缺以及環境保護等問題在短期內并不會帶來明顯的效果。“不要夸大新能源的短期作用,短期內它不是主流,但是長期來看會有大的發展。”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記者說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主任王金照也表示,與之前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不同,新能源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需要的不僅僅是振興,更需要培育。新能源產業不像傳統的工業,經過一輪短期的規劃調整之后,就能很快地收到效果,但這需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才能實現規模化和產業化。
從長遠來看,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可以逐步改善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促進常規能源資源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緩解與能源相關的環境污染問題,使我國能源、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近年來,隨著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國家大力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將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上國家戰略發展的日程,同時不斷推出政策予以支持。
節能減排 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在經濟建設上已經取得了驚人成就。但我們也認識到以往持續多年的高增長率的背后是觸目驚心的高能耗、高物耗,以及帶來的嚴重的環境污染,這種經濟增長方式是不可持續的。為改善這種畸形的發展方式,使經濟和環境和諧發展,黨的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思想,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奮斗目標。
2012年,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而作為能源的生產消費大國,作為最大的碳排放國,實現經濟增長與保護環境的平衡將是未來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中國政府非常重視新能源的發展。2005年頒布《中國新能源法》、2007年發布《中國新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08年實施《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09年出臺《中國新能源產業振興規劃》,并明確了新能源的戰略定位,2020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費的15%左右。
隨著新能源規劃的不斷推出,新能源產業驟然升溫。新能源產業作為新興產業,不僅在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而且在培育經濟新增長點方面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風能實際發電的電量已經超過了核能的發電量,預計今年我國新增的太陽能產能將超過10GW,排名世界第一。”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在第七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
據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我國太陽能產業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陽能熱水器生產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國家和重要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到2008年底,中國新能源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超過9%,全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躍過1300萬千瓦大關、達到1324.22萬千瓦,風力發電能力排名世界第四。
“風電在我國新能源發展中一直起著排頭兵的作用。”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如果堅持和完善積極的風電扶持政策、穩步增強風電設備生產能力和技術質量水平,在2020年之后,我國風電可能超過核電成為第三大主力發電電源,在2050年甚至可能超過水電,成為第二大主力發電電源。屆時,風力發電未來可能成為我國的主要戰略能源之一。
而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水電、核電及風電裝機容量合計為32230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28.15%,較上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2012年中國共消納清潔能源電量1066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5%,占全部上網電量的21.4%,較去年同期提高3.9個百分點。
按照國家規劃,2020年非化石能源在我國一次能源的比重將提高到15%.為此,“十二五”期間首要任務是要發展新興能源產業,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為“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重要一部分。
其實,早在5年前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在各國政府紛紛出臺各種刺激政策以抵御危機帶來的沖擊,穩定本國金融市場時,中國出臺4萬億元的刺激經濟投資方案就向新能源傾斜。據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2008年四季度以來,中央在分兩批的新增投資2300億元中,安排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資230億元,占比10%。
可以看到,在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攬子計劃中,加強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是一項重要內容。而資金的支持對新能源的高速發展是一個巨大的刺激。
“國家政策對新能源的支持力度還是很大的,風電和光伏都有各自的標準。國家按風區會有新能源的補貼。”張家口能源儲續二期工程調研主管朱斯對記者說道,這是作為一線工作者的切身體會。
規模效益 向技術效益轉變
從黨和國家的政策可以看出,可持續的經濟發展道路離不開新能源,新能源產業也將是未來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很顯然,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著力改善能源結構,促進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實現新能源產業經濟的良性循環,勢在必行。新能源產業的健康發展不僅牽動著未來能源產業格局的神經,也牽動著國家經濟發展的利益大勢,直接關系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具有全局影響和戰略意義。
而隨著社會知識化、科技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新能源產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而且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支撐。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未來要實現怎樣的“新能源產業夢”也必將受到人們的關注。
然而,發展新能源業必須面對成本高的問題,如何解決對新能源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對此,林柏強認為,新能源最大的問題是成本,通過創新可以從技術上把質量做得更好,成本降得更低。同時,政府必須補貼,提供相關的優惠條件,新能源確實貴,政府不提供補貼和優惠條件新能源肯定做不起來。
“‘做大做好’是新能源產業的夢,做大使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不斷加大,新能源做大了,傳統能源的比例就小了,能源結構就改變了。而做好是指新能源的質量要好,質量好了成本才會低,這樣可以解決它的不穩定問題。”林柏強對記者表示。
而在孟憲看來,可再生資源具有互補作用,未來世界新能源的發展將是多元化的發展。而我國新能源產業目前還是規模化的發展,是規模效益,靠的是價格優勢。未來新能源發展應該是不斷地從規模效益向技術效益轉變,靠技術和創新來贏得發展。
“我國新能源未來發展很好,一個方面是國家支持低碳發展,而改變能源結構新能源是很重要的一點。另一方面是新能源風險小,風險小意味著發展空間是無限的。只需要解決一些并網的問題。未來新能源是國家支持的并具有廣泛發展前景。”林柏強說。
17日,全國首臺光儲充檢智能超充站正式在福建寧德投用,這是全國首個采用全直流微網技術,把充電樁、儲能等集成為一體的標準化智能充電站,可有效解決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過程中,城市中心區充電基礎設施電力增容擴......
“歐洲運輸與環境聯合會”(T&E)17日稱,歐盟需要為其汽車制造商提供更多激勵措施,以擴大純電動汽車的生產規模,否則可能會被中國競爭對手奪走市場份額。資料圖圖源ICphoto該組織17日發布的......
燃油車污染重,電動車補能難。等到2030年,燃油車一退場,電動車真能成為汽車產業的未來出路嗎?emmmm……有點懸。但是除了電車,還有啥別的可能?emmmm……還真有!比如說,2022成都國際車展上的......
一直以來,我國用實際行動推動全球節能減排,積極履行同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承諾。其中,我國的對外投資在不少方面對全球減排有所助益。首先,我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減少了這些國家的碳排放。我國對外投......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顯示,2013年至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6.6%,高于同期世界2.6%和發展中經濟體3.7%的平均增長水平;對世界經濟......
今年7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占比已超六成。這一數據預示著新能源車巨大市場的同時,也意味著傳統燃油車正面臨越來越多挑戰。傳統車企會如何轉型?新能源車市場的“蛋糕”又該怎么分?中國占比已超六......
近日,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大會科技委員會聯合主席歐陽明高代表大會公布了2022“全球新能源汽車前沿及創新技術”評選結果。此次評選的創新技術匯集了動力電池、燃料......
8月3日消息,昨日,國家能源局召開三季度網上新聞發布會,發布2022年上半年能源形勢、可再生能源并網運行情況等。國家能源局表示,能源領域有效投資力度不斷加大。抓緊推動實施一批能源項目,核準浙江三門、山......
近幾年,為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轉型,許多國家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相比于傳統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發電普遍存在間歇性、波動性問題,需要依靠儲能技術來進行調節,發展儲能成為各國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從全球來......
中新網重慶7月23日電(梁欽卿)“碳中和、碳達峰需要在節能減排和能源轉型兩個方面探索。輕量化是目前新能源汽車實現節能減排的現實途徑;新型電池的發展與突破對新能源汽車可持續發展影響極大。”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