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①:9月15日,在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舉辦的兒童科普野營活動中,孩子們觀看跳舞遙控機器人。
圖②:6月24日,在日本首都東京,機器人搖滾樂隊“Z-MACHINES”與日本流行音樂組合AMOYAMO一同表演。
圖③: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制的機器魚吸引了小朋友們的目光。
圖④:6月30日,在荷蘭埃因霍溫,中國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師生們慶祝在機器人世界杯足球賽中型組比賽中奪冠。
圖⑤:9月13日,國家電網杭州古翠路充換電站的換電機器人在為杭州市私人租賃的電動汽車更換電池。
“機器人”一詞最早出現于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爾·恰佩克的科幻劇本。1961年,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工業機器人在美國誕生,在通用汽車公司安裝使用。近20年來,機器人相關技術快速發展,機器人不僅在制造領域被廣泛利用,而且在醫療、教育、娛樂、家庭服務、應急救援、野外勘測、資源開發、軍事裝備等領域也大顯神通
從簡單重復性作業,到完成高難度腦外科手術等,機器人技術日新月異
早期工業機器人是通過“示教再現”的方式來完成簡單的重復性作業,即由操作員輸入或遙控工業機械臂到達一系列空間位置點,機器人記錄位置點并在作業時按順序依次重復。這種方式不僅適用于批量化的、固定不變的簡單搬運、裝配等作業,對于實現某些復雜作業也是有效的,因此,在“示教再現”方式的易用性、安全性方面,仍有很多研究要做,以適應復雜作業、降低系統調試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隨著制造業對機器人應用的擴展,工業機器人亟須滿足高速度、高精度、重載荷、智能化、多機協調等要求,以適應更加復雜、精細、可靠、快節拍的作業。工業機器人與制造工藝、制造過程的融合、輔助系統的配合,也極大影響著制造系統的整體性能。同時,工業機器人從大規模生產線上封閉的工作站延伸到人和機器人緊密協作的共用開放作業空間時,人機協作和安全問題成為近年來新的熱點。
近20年來,機器人相關技術快速發展,機器人不僅在制造領域被廣泛應用,而且在醫療、教育、娛樂、家庭服務、應急救援、野外勘測、資源開發、軍事裝備等領域也發揮重要的作用。在醫生的操作下,外科手術機器人已可以完成腦外科、心血管介入、骨科等微創手術,機器人膠囊可進入消化道完成檢測,康復機器人可以輔助中風、癱瘓患者進行運動機能康復訓練。助行助力機器人、智能假肢則方便了老人、殘障人士的工作、生活。機器人足球、仿生機器魚、仿人機器人等科普教育機器人,吸引了廣大青少年對科技的關注,促進了知識傳播。伙伴機器人、仿動物機器人、導游機器人也已進入個人娛樂、公共服務領域。吸塵機器人、炒菜機器人等已逐步實用化,并進入家庭。排爆機器人、旋翼直升機、線路巡檢機器人等在各類應急處理作業中也已應用。深海作業機器人、火星探索機器人等更在資源勘測、開發、外星探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智能化的無人車、無人機、無人艦船、無人潛器等,已成為未來軍事裝備發展的重要方向。
機器人技術和系統的研發得到各國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的高度重視
我國在863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重大專項等規劃中針對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相關研發進行了重點部署。高性價比的工業機器人及其與生產工藝、流程深度結合的制造系統,將促進我國產業升級,并緩解勞動力短缺等因素對產業發展的制約。不同形態的服務機器人將為解決老齡化等社會問題、促進社會發展、培育新興產業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在機器人領域都開展了廣泛研究,但關注領域和優勢不盡相同。美國在國防軍事、航空航天、生物、醫療、服務等領域,歐盟在工業機器人、生物、醫療、服務等領域,日本在工業機器人、仿人機器人、個人/家用、服務等領域都具有各自的技術優勢。
美國國防部、宇航局、國立衛生研究院等部門支持開展了大量機器人相關研究工作。全球鷹、捕食者、掃描鷹等一系列固定翼無人機,已用于遠程偵察和攻擊。同時,高空高超聲速無人飛行系統等新型無人機也在研發中。自治水下機器人Nereus可深潛10902米完成探測。基于仿魚推進、水下滑翔等機理的水下機器人也在研發中。為適應山地等復雜道路環境而開發的液壓驅動四足機器人BigDog、AlphaDog可在草地、雪地、坡地、礫石等不同地面負載150千克,行走20千米以上。具有高速運動能力的四足機器人獵豹、野外六輪無人作戰車輛也在研制中。液壓驅動雙足步行機器人Petman、Atlas不僅顯示出良好的柔性和響應能力,而且具有較快的步行速度。小型偵察機器人、各類排爆機器人等地面移動機器人也已在實戰中應用。穿戴式下肢骨骼負載器BLEEX可讓使用者負重70千克正常行走。火星探索機器人“探路者”、“勇氣號”、“機遇號”和“好奇號”等均成功登陸并開展科研探測,其中“好奇號”機器人采用了核電池供電,并配有作業臂和攝像頭等多種觀測儀器。仿人型雙臂機器人航天員Robonaut2已送入國際空間站進行艙內服務測試。
歐盟在第七框架計劃內開展了大量合作研究,而各成員國也結合本國需求對機器人研究給予了支持。如歐洲聯合研制了無人戰斗機NEURON、法國開發了海底機器人 “阿利斯塔爾”、德國宇航中心開發了模塊化的用于太空作業的靈巧手。在工業機器人方面,瑞典瑞士的ABB、德國的KUKA等企業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
鏟子,刀子,錘子,扳手3個不同的數據集:模擬(上)、機器人遠程操作(中)和人類演示(下)讓機器人能學習使用不同的工具。圖片來源:麻省理工學院科技日報北京6月23日電 (記者張夢然)據美國麻省......
記者6月22日從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獲悉,該所聯合國內外多家單位,研究發現第一個工業大麻產量基因,標志著大麻分子育種領域的重大突破。據介紹,該研究為提高工業大麻花葉及籽粒產量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培......
近期,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管廳(以下簡稱寧夏市場監管廳)圍繞工業產品許可獲證企業和重點工業產品,扎實開展產品質量安全排查整治,以進一步加強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質量安全事故發生。......
2023年,全國工業領域設備投資規模達4.4萬億元,同比增長8.7%,占全社會設備投資的70%以上。實施先進設備更新行動,既是政策導向,也是現實需求。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提高技術、能耗......
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段時間,哈爾濱市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截至目前,哈爾濱市已儲備設備更新......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公布全國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第六批參考產品(技術)目錄的通知工信廳運行函〔2024〕204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為貫徹落實......
日前,唐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唐山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唐山市財政局、中國人民銀行唐山市分行、國家稅務總局唐山市稅務局、唐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唐山監管分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唐山市工業領......
記者昨日獲悉,佛山作為全國24個智能建造試點城市之一,提出鼓勵和引導房屋建筑工程使用各類機器人,繼續擴大建筑機器人項目應用范圍,加大建筑機器人等智能設備投入數量。佛山市住建部門表示,加強建筑機器人的研......
日前,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機電工程與自動化學院教授李兵、李曜團隊在微小型機器人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于《先進科學》。在微型機器人領域,簡化驅動形式和減少驅動器數量是一大難題,因為驅動器是限制機......
觀看《星球大戰》長大的一代人可能會感到失望,他們目光所及之處,仍看不到C-3PO類機器人的影子。那些預想中具有常識、能在家里和職場為人類提供幫助的人形機器人何時會出現?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或許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