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及其同事張強、陳騰云與清華大學馬雄峰等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利用與美國斯坦福大學聯合開發的高效低噪聲上轉換單光子探測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測量器件無關的量子密鑰分發,成功解決了現實環境中單光子探測系統易被黑客攻擊的安全隱患,大大提高了現實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安全性。該研究成果發表在9月24日出版的《物理評論快報》上。
量子密鑰分發以量子物理與信息學為基礎,被認為是安全性最高的加密方式。然而,盡管量子密鑰分發在理論上具有無條件安全性,由于原始方案要求使用理想的單光子源和單光子探測器,在現實條件下很難實現,導致現實的量子密鑰分發系統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安全隱患。隨著該研究小組2007年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百公里量級的誘騙態量子密鑰分發,成功解決了非理想單光子源帶來的安全性漏洞,探測器的不完美性成為“量子黑客”的主要攻擊點,國際上多個小組提出了“時間位移攻擊”、“死時間攻擊”和“強光致盲攻擊”等針對探測系統的攻擊方案。雖然所有已知的量子黑客攻擊均可以通過對現有量子密碼系統的適當改造加以防御,但在理論上安全隱患仍然存在。那么是否有一個量子密鑰分發系統可以從根本上完美解決所有已知和未知的針對探測系統的攻擊呢?
潘建偉小組發展了獨立激光光源的干涉技術,并與美國斯坦福大學聯合開發了國際上迄今為止最先進的室溫通信波段單光子探測器——基于周期極化鈮酸鋰波導的上轉換探測器,在此基礎上,結合清華大學馬雄峰教授的理論分析,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測量設備無關的安全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先天免疫于任何針對探測系統的攻擊,完美地解決了探測系統的安全隱患問題。另外,該實驗系統兼顧采用誘騙態方案,同時保證了非理想光源系統的安全性。
由于該工作在實用化量子通信領域的重要意義,被審稿人稱贊為“該領域的重要貢獻”。同時,《物理評論快報》也以新聞發布的形式向科技界新聞媒體重點推介了該工作,包括《科學》雜志、《物理學觀點》和《經濟學人》在內的多家歐美科技新聞媒體都對此工作進行了專題報道。
該研究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山東省的支持,特別是科技部“973”青年項目、中組部“青年千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和山東省量子通信公共研發平臺等項目的支持。
據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志報道,英國伯明翰大學科學家提出一種新理論,以前所未有的詳細程度探討了光子(光的單個粒子)的本質。該理論首次精確定義了單個光子的形狀,改變了人們對光與物質在量子層面如何相互......
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張軍等人聯合南京大學陸海、張榮團隊通過設計制備單光子雪崩光電二極管,發展主動淬滅主動恢復讀出電路技術,研制出具有實用價值的紫外半導體單光子探測器。研究團隊利用該......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副教授陳潔菲課題組在單光子操控方面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陳潔菲課題組在實驗上首次實現了單個光子非經典光源在時空(2+1)維的艾里子彈。其相關研究成果以“Spatio......
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230001]SC[GK]20230108-2項目名稱:單光子發射斷層及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成像系統采購項目(三次)采購方式:公開招標預算金額:11500000.00元采購......
單光子的產生和檢測已經從實驗室研究逐步發展成為現代醫學、量子處理、制造等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單光子對于量子網絡、單細胞的成像和測量、加密的量子“密鑰”的分配以及納米粒子的尺寸測定都很重要。為促進對該領......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開軍團隊發現了一種具有多光子激發自陷態激子發光的全無機Cs2TeCl6無鉛鈣鈦礦晶體。相關成果發表在《先進光學材料》上。多光子吸收是一種非線性效應,是指材料可......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鄒長鈴研究組,提出了在單個光學模式中利用極弱的光學非線性實現光子阻塞的新原理和新方案,并分析了其在集成光學芯片上實現的實驗可行性。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國際......
2019年12月6日,日本仁科紀念基金會在東京會館召開仁科芳雄獎項的頒獎典禮和晚宴,來自日本各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百余名資深教授出席。基金會理事長、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林誠宣布將2019年度“仁科芳雄亞......
據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官網近日報道,該校研究人員解決了量子物理中的一個關鍵性難題,開發出了一種生成極快單光子光脈沖的方法,有助于提供全面安全的數據傳輸。過去幾十年來,使用光沿著光纖傳輸數據變得日益普遍,但......
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SNSPD:Superconductingnanowiresingle-photondetector)作為一種高性能的單光子探測器,已廣泛應用于量子信息、激光雷達、深空通信等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