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吃蟹的季節,可"螃蟹加番茄如同吃砒霜"的說法卻讓人害怕。對此,專家直言是誤傳。昨日,市科協在沙坪壩區小龍坎廣場舉辦了"世界糧食日"食品安全科普宣傳活動,西南大學專家對市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辟謠。
吃5斤多番茄才會中毒
"螃蟹和番茄不能同吃,和流傳的果汁與海鮮不能同吃一樣,都是人們對維生素C與砷化物會發生化學作用的錯誤擔憂。"西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水產系教授李云稱,幾公斤被嚴重砷污染的螃蟹,加上500毫克以上的維C才能變成砒霜,但攝入500毫克維C相當于要吃5斤以上的番茄,沒誰一口氣吃得了那么多。
李云說,能夠上餐桌的螃蟹大多都經過檢疫部門的監測,砷的含量很少,即便是發生化學作用,也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避孕藥只會毒死黃鱔
"黃鱔是用避孕藥喂出來的,吃不得!"這樣的"常識"大家也常常聽說,不過,李云表示這也是錯的。
李云介紹,黃鱔具有性逆轉的特性,第一年為雌性,第二年50%轉換為雄性,第三年全部變為雄性,而雄性比較肥大,所以人們認為可能是使用了避孕藥等激素。"可避孕藥屬于雌激素,黃鱔卻是要變成雄性的才肥大。"
為了證實避孕藥是否會有效,他們還做過實驗,把避孕藥加進養殖的黃鱔飼料中,結果一個月后,黃鱔就死掉了。
野生魚營養價值并不高
很多市民都認為野生魚比人工養殖的魚好,那么真是如此嗎?李云說,從營養角度來說,野生魚和養殖魚的營養價值是一樣的,只是生存環境不同,沒有實質性差別。只是由于野生魚的生長速度較慢,能沉積更多的可溶性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等,脂肪較少,因此口感會相對好一點。
李云反而提醒市民,野生的水體情況不一,如果野生魚本身食用了污染食物,長期在體內積存,那么人食用了這些魚以后,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對于那種生長了十年以上的肉食性大魚,他建議最好不要吃,因為不能確定它體內是否存有有害物。而在我市,通過池塘養殖的水產品檢疫合格率高,市民可放心食用。
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財團法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聯合資助合作研究項目申請指南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與財團法人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李國鼎基金會)關......
摘要: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問題牽動著全國全體民眾的心。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迅速,食品領域也呈現出多樣化、高速化的發展態勢,各種食品擺滿了超市、商場的貨架,使得居民能夠方便的進行購買,但是不足之處是......
研究中檢測SD的取材部位華中農大供圖近日,《實驗植物學雜志》(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在線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教授葉志彪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該研究鑒定了調控番茄莖稈發育的......
近日,安徽省市場監管局制發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風險監測、評價性抽檢“三項計劃”,以日常消費量大、關注度高、風險程度高的食品為重點品種,對城市、農村、城鄉接合部等重點區域,以及食品生產、經營、餐......
近日,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12期食品安全抽檢信息,組織對糕點、蜂產品、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方便食品、飲料、糧食加工品6大類食品178批次樣品進行了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其中糕點、蜂產品、炒......
4月2日,天津市市場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2020年第11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本次監督抽檢信息涉及2大類食品,包括:肉制品、餅干,共計69批次,其中合格68批次,不合格1批次,本次抽檢合格率98.55......
3月31日,韓國食品藥品安全部(MFDS)發布了《進口食品安全管理特別法實施規則》部分修改單,主要修改內容如下:優秀進口企業或境外優秀生產企業注冊者,以往健康功能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配比變更時必須進行變......
3月2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廳發布第十一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本次對糧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飲料、酒類、水果制品、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食用農產品共9大類198批次......
土壤是保障糧食安全的基石。然而近年來由于化肥農藥的過度使用等,土壤生態條件大不如前,基礎地力下降,耕地鹽堿化問題變得尤為突出。除了“治療”鹽堿地,科學家也在不遺余力地挖掘作物的耐鹽潛力。近日,中國科學......
近日,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制發2020年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風險監測、評價性抽檢“三項計劃”,堅持問題導向,突出科學性、針對性、規范性、及時性、精準性五大要求,進一步擴面增量和提質增效,既凸顯食品安全抽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