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0-22 09:42 原文鏈接: 化解過剩:希望與陣痛同在政府的手該放哪里

      各界人士在國務院的指導意見中看到的亮點不一而足。總體而言,在化解產能過剩過程中,強調尊重市場規律,地方考核要從GDP轉為結構調整、大氣污染治理等;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分類妥善處理在建違規項目;分業開展有選擇、有側重、有針對性的化解工作等都體現出中央的決心。中央文件出臺后,后續配套政策和工作落實及監管情況值得期待,在化解過剩和轉型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陣痛也將給中國政府、中國經濟和中國社會帶來一些難題。陣痛與希望同在。 _acK({aid:1807,format:0,mode:1,gid:1,serverbaseurl:"me.afp.chinanews.com/"});

      意見要求

      “將遏制重復建設、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指標體系”,直指產能過剩的根源是地方政府追求短期政績罔顧經濟社會長遠利益,要求地方政府堅持尊重市場規律與改善宏觀調控相結合的原則。

      >>追問1

      政府的手該放哪里?

      “化解產能過剩一方面要發揮市場經濟規律,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不能當甩手掌柜,什么都不管了。”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任浩寧說,地方政府應該做一個“走鋼絲”者,了解什么該管、什么不該管,要實現從生產型、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轉型。

      對于地方政府該做什么不做什么,指導意見在政策措施中有說明。例如要完善差別電價政策,各地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優惠電價政策進行清理整頓,禁止自行實行電價優惠和電費補貼;對高耗能行業,能耗、電耗、水耗達不到行業標準的產能,實施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水價。

      多位業內專家均向記者表示,從根本上重振產能過剩行業,歸根到底還是必須靠市場機制。蘭格鋼鐵資深專家陳克新稱,產能急劇膨脹后遺癥顯現后,國家主管部門使出渾身解數,但諸多行政措施收效甚微,其實虧損才是抑制產能擴張的“殺手锏”。盡管2012年大約有80%的鋼鐵企業處于虧損狀態,但產量、產能有增無減,這表明目前虧損壓力遠遠不夠,沒有大到可以迫使行業停止數量擴張的程度。

      意見要求

      2018年前,鋼鐵行業淘汰8000萬噸落后產能,其中河北是這一工作重點中的重點。作為第一產鋼大省,河北粗鋼產量已連續12年位居全國之首,目前該省粗鋼產量為1.8億噸,產能和產量均超過全國總量的1/4。

      >>追問2

      如何確保平穩過渡?

      9月12日,《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提出,到2017年底,全省鋼鐵產能將削減6000萬噸,即淘汰1/3產能。在任浩寧和鋼鐵網首席分析師徐向春看來,鋼鐵行業理論上可完成過剩產能化解任務。結合地方政府的目標看,全國目標不難實現。

      不過,公開資料顯示,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因戰后城市重建及冷戰的軍備競賽,歐盟出現了30年的鋼鐵工業黃金期,此后同樣遭遇了產能過剩的問題,歐盟不得不花近20年進行結構調整,才將過剩產能降至18%的合理水平。

      “產能過剩化解工作的落實在現實中有許多不得不面對的困難。”任浩寧說,伴隨著大規模的產能削減而來的鋼企員工就業、企業資產處置等問題不僅令地方政府頭疼,更重要的是,一些以鋼鐵為經濟支柱的地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僅要實現鋼鐵產業的升級,還亟須找到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以保證稅收、財政穩定。

      任浩寧提醒,大規模地削減5個行業的產能,必然伴隨著相關行業全產業鏈的動蕩,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因此配套政策應兼顧其他產業鏈環節。

      意見要求

      強化環保硬約束監督管理,加強環保準入管理。抓緊研究完善污染物排放和環境質量標準,特別是對京津冀等環境敏感區域要提高相關環境標準。對污染物排放超標企業實施限產、停產等措施。

      >>追問3

      如何發揮環保“硬約束”作用?

      京津冀等地近年來霧霾天氣越來越頻繁,加強了中央治理環境污染的決心。在環保部發布的8月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公告中,空氣質量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除西安外,其余都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電力、鋼鐵、水泥、有色等企業是最主要的排放源。

      多位市場人士評價,環保指標是淘汰落后產能最為公平的標準。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呼吁環保方面有公平的執法環境,不能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據他介紹,目前我國鋼鐵大企業的環保成本僅150-160元/噸,而小企業則為20-30元/噸,如果環保方面的監管不力,意味著有責任感、管理能力強的鋼企在市場中不能實現公平競爭。

      蘭格鋼鐵資深專家陳克新也表示,產能落后與否不應以企業生產規模大小來評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兩個衡量尺度:一是環保尺度,即粉塵、廢氣、廢水排放與能耗等是否符合標準。二是盈虧尺度,同一銷售價格之下,企業盈虧情況。對于盈虧尺度,交給市場即可。對于環保尺度,則要加強政府主管部門執法力度。


    相關文章

    環保產業三重潛在風險須警惕

    隨著落后產能加速出清及產業結構調整不斷推進,環保產業的很多業務正在從末端治理向各個生產環節滲透,環境治理正從單個污染源治理指標轉向整個環境體系治理效果,并由此衍生出綠色產業、綠色制造及綠色產品等。圖片......

    產融結合成鋼鐵轉型新方向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鋼鐵行業減量化發展的背景下,新舊動能轉換、去杠桿成為鋼鐵企業脫困轉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但由于鋼鐵行業的特殊性——典型的重資產行業,正面臨產能過剩和去......

    環保紅線高壓緊逼原料藥掀起新一輪漲價潮

    產能過剩及環保壓力雙向擠壓原料藥企業的生存環境,多數中小型企業的虧損面變寬,虧損額增多。環保紅線的高壓將使得無力進行環保投入的小型企業被淘汰出局。而隨著執法力度日趨嚴格,不少大型藥企也不幸在環保問題上......

    光伏產能過剩:如何認識怎樣化解

    產能過剩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多年來光伏行業也一直受到產能過剩的困擾,嚴重影響和制約這一新興產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正確認識并有效應對光伏產業過剩問題,以推動我國光伏產業健康......

    李克強:防止社會資金投向產能過剩污染環境行業

    7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各省(區、市)政府負責人促進社會投資健康發展工作會議,作出進一步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上,吉林省長蔣超良、江蘇省長......

    完善企業退出機制有效化解產能過剩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在我國經濟處于“三期疊加”的關鍵時期,中央明確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舉措,并確立“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中國產能過剩研究報告發布

    中國歐盟商會日前在北京發布最新研究報告。報告關注中國產業經濟日益加劇的產能過剩問題,并詳細探究了8個關鍵行業產能過剩的原因和后果。發布會上,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表示:“中國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產能過剩,......

    儀器儀表行業需避免產能過剩現象

    儀器儀表行業一直處于快速發展的狀態,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避免產能過剩的情況出現。無論在哪個行業或多或少都會有產能過剩的現象出現,特別是現在我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動各行各業的進步。在此情況下儀器儀表......

    發改委:清理整頓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項目

    國家發展改革委21日消息,已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按時完成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各項任務。產能過剩行業違規項目的清理整頓結果,將作為嚴格實施各項調控政策的重要依據。通知要求,要限期上報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項......

    資源價格上漲擠壓過剩產能泡沫

    按照國家發展規劃,未來水、電、燃油也會逐步改革,市場化程度將會逐步提高。這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淘汰部分落后產能。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決定自9月1日起,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門站價格每立方米提......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