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末,哈爾濱市出現自1965年以來最為嚴重大霧天氣和有空氣質量監測記錄以來最嚴重大氣污染狀況。哈爾濱市環境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數據顯示,全市 12個監測點位AQI指數全部在500左右,呈現嚴重污染狀態。受霧霾天氣影響,全市中小學、幼兒園停課、停園兩天。 哈爾濱市全線長途汽車停運,出入港航班取消延誤,市區部分公交車輛停駛。
市委書記和市長做出重要指示,全市各部門相互配合,積極開展環境監管、交通疏導、治安維護等應對工作。
加強數據監測和污染排查
加大對全市12個監測點位巡查力度,開展4個專項行動
嘟、嘟、嘟 ……
2013年10月18日,哈爾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常偉的應急對講機里傳來急促的呼叫聲,正在值班監測的工作人員反映,哈爾濱市空氣質量污染指數出現超標數據,已經達到重度污染,并且呈現繼續增長態勢。
12個點位同時出現異常監測數據,常偉馬上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立即同副站長王軍、總工程師白羽軍、自動系統室、綜合室工作人員等12人研究分析大氣質量狀況,與市氣象臺聯系,獲得最新氣象數據,進行空氣質量綜合、分析和預測。
因為地處高寒地帶,哈爾濱市每年工業和采暖期用煤量約達3000余萬噸,特別是冬季長達6個月的供暖期,市區1700余臺供暖鍋爐運行,但是總體上哈爾濱市空氣質量狀況良好。
擁有“冰城夏都”美稱的哈爾濱,2012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19天,占全年天數的85%以上。2013年,包括哈爾濱市在內的全國74個城市,開始按照國家新標準啟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工作。前9個月監測數據顯示,哈爾濱市環境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城市中位于中上游,平均排名第26位。
來自氣象臺的天氣預報顯示,哈爾濱市近幾天將持續出現逆溫和弱風現象,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不利于污染物擴散。面對即將到來的大霧、逆溫天氣及20日的全市開栓供暖,專家們初步分析,如果未來幾天哈爾濱出現逆溫、靜風等氣象條件致使污染物無法擴散、逐漸積聚,將產生極重的污染。
18日晚至午夜,哈爾濱市環保局連夜召開會議。10月19日,哈爾濱市環保局決定緊急啟動重污染天氣環境應急預案,做好數據監測和污染排查等工作。
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的監測人員分多組對全市12個監測點位加大巡查力度,檢查儀器運行和備用電源情況,確保監測儀器穩定正常運行,環境應急監測車進行活動監測,為市政府決策提供準確翔實的數據支撐。
2005年,奮戰在松花江水污染一線張萬峰,這次又義無反顧地堅守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他準確地測量出了特征污染物的種類,并且判斷出呼蘭、阿城為空氣質量最差的區域。
與此同時,哈爾濱市環保局決定立即開展燃煤鍋爐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排查、秸稈禁燒治理、揚塵污染防控和機動車尾氣路檢4個專項行動。市環保局領導班子成員各自帶隊,全市500余名環境執法人員連夜出動,晝夜排查煙塵、揚塵、焚燒污染源,重點檢查鍋爐型號與使用煤炭種類適合性以及消煙除塵設施運行情況。各區、縣(市)、經開區、市監察支隊的環境執法人員對全市供暖鍋爐、“三堆”覆蓋、秸稈燃燒點進行了逐一排查,從源頭減輕對空氣質量的污染。
20日晚,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劉忻返回哈爾濱,剛下飛機他就連夜趕到環保局監測站聽取情況匯報,研究部署應對措施,并現場指揮各區政府和有關部門采取秸稈禁燒、燃煤排查等措施。在隨后的兩天里,劉忻晝夜在環保局應急指揮中心現場與專家和工作人員分析環境形勢,研究應對措施,督導減排、減災措施落實。
21日凌晨,哈爾濱市委書記林鐸與劉忻同志通電話做出重要指示,市長宋希斌也指示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聶云凌和劉忻同志迅速召開會議部署并指導應對工作。
從減源減害兩方面應對
公務用車減少20%,2000多項工程停止施工
2013年10月21日凌晨,一場從天而降的大霧滲入夜色,覆蓋了整個城市。許多哈爾濱市民突然發現室外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見了。7時15分,哈爾濱市氣象臺發布大霧紅色警報。
當日上午,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聶云凌組織環保、城管、氣象、農委、供熱、衛生、交管、交通、教育、新聞及各區政府等相關部門及有關專家、院士召開緊急會議,研究部署和指導應對工作,從“減源”和“減害”兩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
哈爾濱市環保局與市氣象局反復會商研判環境形勢,24小時不間斷向市領導及有關部門發出污染情況預報。氣象和環境專家初步判斷,天氣持續呈現逆溫、高濕和靜風氣象,大氣處于穩定狀態,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均不利于污染物擴散,極大削弱了城市大氣自凈能力,使地面污染物濃度累積升高,形成疊加污染高峰,導致污染天氣持續。
哈爾濱市500多名環境執法人員對所有鍋爐消煙除塵設施運行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緊急采取公務用車減少20%的硬性措施,對環保不達標車輛二環內限行。嚴查 “三堆”、建筑及拆遷等揚塵污染,查處秸稈燃燒點,對正在燃燒的秸稈點位全部進行了制止,組織人員撲滅,數以千計的大氣污染源得到了遏制。
環保、交管、交警三部門聯合,出動遙感監測車進行路檢,查處二環內行駛的“黃標車”。
市交警支隊出動警力7200人(次),警車1620臺(次),提前上崗、延時撤崗,加強道路交通安全管控。
市建委要求在建的1023項建筑工程、1277項市政工程立即停止施工,并在施工現場增加警示標牌、引導指示燈等設施,協助疏導交通。對市區100余條主干樞紐街道的20370盞路燈延長照明3.5小時,確保出行安全。
市教育局要求全市中小學校緊急停課兩天,哈爾濱市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因為大霧而實行中小學全面停課的城市。
市執法局出動人員2000余人(次)、執法車輛200余臺(次),清理取締露天燒烤242余處(次)、明火作業321處(次),占道加工78處(次),占道經營553人(次)。
市交通局全線停發長途客車,并加強公交企業、線路巡查和出租汽車營運監管,查處違法違規行為23起。民航部門取消了進出港航班,為出行旅客提供緊急服務。為順暢群眾的出行,哈爾濱市鐵路局積極加大設備檢查力度,強化乘降組織,增設服務窗口,保證了鐵路運輸的安全暢通。
市衛生局開展了重污染天氣下疾病預防、發病治療等基本知識宣傳工作。
各區政府按照市政府的指令,積極做好社會治安、衛生醫療、環境衛生等應急響應工作。
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
評估預測污染趨勢,開展應急技術研究
在哈爾濱市環保局應急指揮中心,局長張欲非帶領相關人員已經持續工作了4天。分析監測結果、評估污染狀況、預測污染趨勢、組織專家組參與應急技術研究和處置工作,各位局領導都親自參與。匯總各部門檢查反饋工作形成分析報告,組織協調突發事件新聞發布工作,向市委、市政府、省廳等上級部門匯報事態發展和應急處置工作情況,利用網絡、短信等多渠道發布應急工作進展狀況等工作,接打電話,對講機中下達指令,情況的討論、匯總,許多同志在這樣的節奏中渡過了115 個小時。
“這是我們的責任”,張欲非的話語擲地有聲。21日深夜,已經兩天未合眼的張局長臉色蒼白,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張局長因心梗剛剛出院11天。
與此同時,環境監測人員和監察人員正冒著生命危險在彌漫的大霧中工作。
許多上了歲數的老人都說,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霧。那幾天,在哈爾濱市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遛狗不見狗,狗繩提在手,見繩不見手,狗叫我才走。”就連廣播里都說,人和人也追尾了。哈爾濱88路公交車由于霧太大迷了路,兩臺公交帶著滿車的乘客跑丟了。
而就是在這樣天氣,幾乎走著和88路公交車一樣的路途,哈爾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控制室的李雷驅車20多公里幾次往返松北區商業大學監測點與單位之間。
21日,全市交通幾近癱瘓,松花江北能見度不到1米,李雷慢慢向監測點位開著,實在看不見路了,就停車等一會兒,等稍微能看清了,就趕緊又上車啟動。
在巡查完點位返回單位的路上,他發現路邊停靠著兩臺車,司機沖著他大喊起:“兄弟,哪條路是回江南的,這么大的霧,什么也看不到啊。”有了這幾天在霧中行車的經驗,李雷讓司機開車跟著自己,把車輛順利帶回了江南。
哈爾濱市環境監察人員迅速出動,24小時不間斷巡查燃煤鍋爐、制止秸稈焚燒、檢查“三堆”覆蓋。李雷的妻子王玲是香坊環保分局監察大隊的一名干部。丈夫留在了監測一線,把孩子拋給了王玲,但是香坊分局也接到了命令,她咬咬牙,把5歲的女兒直接帶到了單位,帶到了執法現場。孩子餓了,就泡一包方便面充饑;外面霧大,就給孩子戴上小口罩,留在執法車輛上,王玲和同事進入煙霧刺鼻的鍋爐房檢查情況。孩子困了,就給孩子枕上小枕頭,蓋上小被子,睡在執法車上。
天氣無法改變,但是哈爾濱市通過加強監管,在保障供暖和城市運營情況下減少人為污染物排放。
23日上午9時,通過各地、各單位的共同努力,特別是在氣象條件逐步好轉的情況下,哈爾濱市大氣污染程度逐步好轉。中午12時12個監測點位首要污染物 PM2.5濃度瞬時平均值已降至108微克/立方米,到24日達到優良標準,25日均值降到35微克/立方米,有的點位下降到22微克/立方米,在全國 74個公布PM2.5監測數據的城市中排第一位。
公開數據保障公眾知情權
通過媒體向社會發布空氣質量信息
短短5天的時間是對哈爾濱市環保局全體干部職工能力的一次重要考核,也是全局開展能力建設后面臨的第一次重大檢驗。
2013年4月,張欲非擔任哈爾濱市環境保護局局長,有著20多年環境保護工作經驗的他敏銳地意識到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建設一流環境管理體系的重要性。
哈爾濱市環保局從環境準入、環境管理、風險源監控、環境信息傳輸、環境突發事件應急和污染治理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推動環境管理向科學化、系統化、現代化逐步邁進,做到全方位、立體化管理。
哈爾濱市啟動了環境管理“拓撲圖”項目,簡單化、形象化表述了環境狀況和工作狀況,重點對水、氣、聲、渣、輻射等污染源進行精細化管理,使管理更加有效。
同時,啟動了環境突發問題應急體系建設,整合環境信息、信訪、“12369”環保舉報熱線、監控中心、污染防治等職能,組建應急機構和應急指揮平臺項目。
2013年組建的哈爾濱市環保應急指揮中心,在這一次極端天氣的應對過程中,充分發揮了環境空氣質量監測、重點污染源實時監控、氣象資源共享等數據信息匯總、分析與管理功能,在這場戰斗中輻射出巨大的作用,一個個數據向領導準確報告,一道道指令在這里上傳下達,一條條信息從這里播發給全市、全國、全世界。
這一次,面對極端天氣的嚴峻考驗,應急指揮中心全體同志立即行動起來,各司其責,積極應對。應急指揮中心無論是組織協調召開應急指揮會議,還是部署協調應急工作、組織協調各區縣(市)環保部門開展應急處置工作,都快速有序。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所有監測點位監測儀器運行穩定,監測數據及時有效。
全市500名環境監察人員共檢查鍋爐1014臺,并限期整改違法排污鍋爐23臺。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下達限期整改,或要求使用燃煤助燃劑、或停止使用。檢查煤堆、土堆、物料堆784處,整改問題100余個,共檢查秸稈燃燒點221處。
這一次,哈爾濱市環保局對市民全程公開數據,保障公眾知情權。10月20日,哈爾濱市環境宣教信息中心啟動新聞媒體應急預案,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對此次大氣污染事件及時向社會發布信息。
20日晚,“哈爾濱環保網”發布第一條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預報,提醒市民減少外出,隨后相繼發布信息70篇(次)。
21日下午,市環保局在官方微博開展微訪談,詳解全市極端天氣的應對情況。哈爾濱市的電視、廣播等媒體,將氣象形勢、空氣質量狀況、應對措施及成效及時進行宣傳報道。
特別是從21日20時30分起,哈爾濱市電視臺滾動字幕、哈爾濱市交通廣播電臺滾動播報市區各區域PM2.5狀況,并從22日7時起連續每隔半小時更新播報1次。市環保局定期召開新聞通報會,中央、省、市等10余家媒體進行了報道。
多措并舉控制污染源
開展PM2.5源解析, 制定清潔空氣行動計劃
走過霧霾的哈爾濱,天空依舊湛藍,空氣依舊清新,但是哈爾濱環保人依然在忙碌。
看著應急指揮中心大屏幕上PM2.5逐漸下降的曲線,張欲非的心里并未有絲毫的放松,哈爾濱市大氣污染受季節性影響較大,冬季的空氣質量狀況呈現煤煙和機動車排氣混合型污染特征,面對著漫長的冬季供暖期,哈爾濱市的大氣污染防治任務依然艱巨。
目前,哈爾濱市環保局正在加緊開展PM2.5源解析工作,深入分析城市大氣顆粒物各種來源的貢獻值與分擔率,明確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對大氣污染特征和成因進行量化研判,根據氣象條件變化研究大氣環境容量,并進行預測預報,為下一步科學制定和實施污染防治對策提供科學依據。
《清潔空氣3年行動計劃》正在制定中,哈爾濱市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嚴格限制鋼鐵、水泥等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項目上馬。
哈爾濱市將削減煤煙排放總量,加快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進程,依法劃定原煤禁銷區并嚴格執行,強化低質燃煤使用監管,加快拆爐并網進程,提高集中供熱普及率。
同時,嚴格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排放,采取限行措施并加快淘汰“黃標車”,推動油品配套升級。
強化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哈爾濱市將在石化、有機化工等行業實施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努力構建秸稈還田和多元化利用格局,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近期,嚴格查處秸稈焚燒、燃煤煙塵、機動車尾氣、“三堆”揚塵違法排放問題4個專項整治行動還將持續進行。
細胞與環境之間的非共價作用已被認為是調節細胞行為的基本生理相互作用,而細胞和生物材料之間的共價作用對細胞行為的影響還未深入研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生物材料和細胞之間的共價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魏源送記得,1992年,他在大連讀研究生時,1平方米進口水處理中空纖維超濾膜的價格是400美元(約2800元),當時“頂多用一兩根膜絲就了不起了”。2000年......
大氣近地面臭氧(O3)對人類健康、植被生態系統等構成較大威脅。自2013年我國全面加強大氣污染治理以來,以PM2.5為主的空氣污染問題得到了顯著的改善,然而,高濃度的近地面O3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呈......
2月7日,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發布《關于授予“低維護-短流程村鎮供排水凈化技術與裝備”等27個項目2022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的決定》,授予“低維護-短流程村鎮供排水凈化技術與裝備”等10個項目2022年度......
植物葉片水同位素比值為現代生態水文研究和植物衍生的有機生物指標古環境研究建立聯系,成為現代生態學和古環境研究的橋梁。因此,探究葉片水氫和氧同位素比值的控制因素和差異性響應,不僅可以促進生態水文的發展,......
本網訊日前,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印發通知,公布2023年度畜間布魯氏菌病免疫縣和免疫奶牛場名單,部署進一步強化畜間布病防控工作。 據統計,全國共有19個省份1266個縣和2543個奶牛場實施......
“國家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為87.9%,同比上升3.0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7%,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長江干流連續三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黃河干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化學需氧量、氨氮......
中新網太原2月22日電(記者楊杰英)記者22日從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的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獲悉,山西以“利劍斬污”專項行動和執法大練兵活動為牽引,打好生態環境綜合執法“組合拳”,202......
生態環境部今天(22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碧水保衛戰向縱深推進,全國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在長江、黃河生態保護修復治理方面,生態環境部積極推進長江流域水生態考核試點,開......
近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環境空氣監測儀器適用性檢測合格名錄,涉及的產品包括環境空氣顆粒物(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