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成效顯著。但農業生產中高投入、高產出的特征沒有改變,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引起了土壤中氮磷的大量積累,使得土壤的環境功能退化,引發農作物對其他微量元素吸收利用上的障礙,不利于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同時,因土壤生態環境的失調導致植物處于亞健康狀態,抗病蟲害能力下降,作物發病率高,因而不得不加大農藥的使用次數和使用量。這也會造成土壤污染和農產品污染進一步加劇,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我國必須加強土壤生態健康管理,努力維持農業環境的友好,走集“高產、優質、高效、生態”于一體的農業發展道路。為此建議:
土壤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土壤健康的管理是提高肥料、農藥利用率的基礎,也是發揮品種優良性能的基礎。建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土壤健康問題,將土壤生態健康管理納入與品種、農田水利建設相等的地位,在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土壤污染防治的同時,進一步關注隱性的土壤健康問題。
其次,加大投入,積極推進土壤健康管理技術創新與試驗示范。農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決定農業必須走可持續性的集約化道路。因此,必須結合生產實際,加強經濟實用的土壤健康管理技術研究。同時,建設示范區,將有關成熟的土壤健康管理技術與其它可持續性的集約化農業生產技術進行集成、示范。
再次,出臺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改革農村金融體系,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投入土壤健康管理技術的研發,并通過各種經濟手段,鼓勵公眾參與土壤健康保護活動。
此外,加快農村耕地產權制度改革,明確耕地保護責任主體,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則,建立耕地質量保護的補償機制。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聯合發布了題為ScienceBreakthroughstoAdvanceFoodandAgriculturalResearchby2030的研究報告,描述了美國科學家眼中......
4月28日,從農業部官網獲悉,中國第一個基因編輯生物安全證書落地,有效期為5年。同日,農業部發布《農業用基因編輯植物評審細則》,該細則的發布將極大的加速基因組編輯育種的落地,具體如下:此外,農業農村部......
為推動新疆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中國農業科學院將引領帶動全國農業科技力量,在著力解決水資源短缺、防控外來生物入侵、提升設施農業裝備水平、強化綠色發展技術供給等四方面加快科技創新。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會同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先后赴西寧市、海東市、海南州等9家醫療機構,開展全省2022年人類遺傳資源審批決定書督導檢查工作。督導組聽取了各單位關于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規章制度建立、倫理審查......
片的稻田中,農人手拿成捆的秧苗,躬著身子將秧苗整齊有序地插入水田……春耕正當時,這樣的場景在稻田里隨處可見。但在湖南益陽的稻田里,《中國科學報》記者看到一番新景象。啟動、前進、升降、插秧、轉彎……4月......
兩年前在黑龍江調研的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博士朱安豐發現,部分農戶有種植小麥的愿望。然而東北三省如今的小麥種植面積不足10萬公頃。農業農村部原部長韓長賦卸任后在中國人民大學講授通識核心課程《大國三農》,其......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近日,浙江省“送農業科技下鄉助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啟動儀式暨寧波市春耕備耕現場會在余姚市黃家埠鎮上塘村舉行,吹響了今年備春耕生產的“集結號”。活動現場設置了農業科技咨詢等......
3月22日,恰逢第31屆“世界水日”。由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農業大學水利與土木工程學院主辦的水資源高效利用與智慧水利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10位院士齊聚中國農......
央視網消息:科技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催生新發展動能。當科技和春耕相遇,會給麥田帶來了哪些新變化?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大顯身手,今年的春耕生產更有看頭。衛星觀苗情高分衛星遙......
記者17日從2023農業中關村建設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經3年多的建設,北京市的農業中關村核心引擎初步建成,北京京瓦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建立運營,建成了中心總部和三個分中心功能實驗室和果業、溫室園藝示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