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1-06 14:10 原文鏈接: 值得授信的生物質發電項目

      生物質發電是解決我國電力缺口和秸稈焚燒問題的有效途徑,是最具有開發利用潛力的清潔可再生能源,被列入“十二五”規劃國家重點支持產業,據有關專家推算,到2015年我國將增加500至700個生物質能發電廠。筆者所在機構對相關企業實地調研,根據企業的現有生產流程和經營狀況,對如何把握生物質發電行業的優勢與風險,提高銀行授信支持的科學性,提出幾點淺見。

      任何項目成功的關鍵要素都是技術、資本、市場三方面的有效溝通。銀行業務的本質是管理風險,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技術角度分析,在新能源中,以生物質直燃發電的技術門檻最低,也是目前生物質替代煤炭最成熟的方式,已經基本實現了產業化規模,技術在不斷的進步。可以說,生物質發電技術在我國已經相對成熟,二代電廠與國外的發電效率已經相差無幾。

      從投資的角度分析,投資同等規模的生物質電廠大約是火電成本的兩倍,隨著企業數量和投資規模的擴大,裝機在30兆瓦的二代生物質發電廠在安徽省已有多家企業實現商業運營,單位投資比一代電廠有一定幅度的降低。據測算如果我國生物質能利用量達到5億噸標準煤,就可解決我國能源消費量的20%以上。

      從市場的角度分析,我國是農業大國,農作物秸稈產量大、分布廣、種類多,原材料的供應一般是不成問題的。同時企業所有上網電量全部由國家電網收購,上網銷售有保障。

      從企業發展潛力看,生物質能源被稱為“第四大能源”,有助于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碳排放量,減少空氣污染,也有利于實現能源多元化,減少我國對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的依賴。目前我國生物質電廠除了發電以外,50%-60%的熱能都損失了,如果在發電過程中實現熱電聯產等運行方式,轉換效率可以達到80%以上,效益會更好,前景也更加廣闊。

      在加大對行業研究的基礎上,銀行經營必須要高瞻遠矚,正確處理好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把環境保護作為基本的立足點和著眼點,追求商業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佳平衡。

      適當加大對行業內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銀行授信政策要結合區情,實行差異化制定授信政策,生物質原料不同于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資源的免費性,生物質能需要在一定的半徑內收集原料并支付一定的費用。信貸支持重點必須嚴格電廠選址在糧食的主要地區,技術成熟的優勢企業。

      秸稈發電廠的燃料收集半徑對其經濟性有較大影響,專家計算,燃料收集半徑由30km增加到50km時,秸稈發電廠的盈利能力降低20%~30%.基于以上分析,銀行應支持秸稈發電廠燃料收集半徑以不大于50km為宜;對于單季農作物產區,秸稈發電廠的裝機規模不宜大于3萬千瓦。

      對進入行業時間較早、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具備較強的資本實力、投資運營生物質發電項目豐富經驗的企業,且生物發電項目列入國家能源局批準的省級生物質發電規劃,銀行可支持通過技術創新和設備改造提高產能利用效率或降低生產成本的中期貸款,可探索做比第一代電廠技術更加先進,運行效率更高,經濟效益更好,燃料利用率也更高的第二代電廠的中長期貸款,支持企業實現熱電聯產、醇電聯產、醇化聯產等。

      在中間業務方面,應該學習和研究國外銀行相對成熟的經驗,與中國實際和企業需求結合起來,一是積極創新與環保及碳排放權掛鉤的多種碳金融理財產品,在碳交易市場上,銀行可以憑借自身廣泛的客戶基礎和信息優勢,為碳交易各方牽線搭橋,提供代理服務,從而獲得代理收入。

      二是大力拓展咨詢服務、探索碳交易實施過程中的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權期貨、基金托管等與低碳項目有關的中介服務和中間業務。

      三是加強與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合作,為符合條件的企業或項目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短期融資券、信托、風投、中期票據等多種金融工具籌資,參與節能減排相關的產業基金和投資基金的托管業務,引導社會游資熱錢回歸實體經濟。

      最后,完善銀行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和相關業務流程進行全面梳理和再造,加快探索抵押品的創新,如對專利技術、CDM碳權抵押貸款等。

    相關文章

    張俐娜院士:72歲解決可再生能源領域世界難題

      10月1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因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今年8月,張俐娜在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仍堅持為參加2020年青少年高校......

    能源法征求意見可再生能源列為能源發展優先領域

    醞釀已久的能源法正加快落地步伐。4月10日,國家能源局就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再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主要涉及:推動能源清潔低碳發展,提高能源供應能力,健全能源普遍服務......

    分布式農業生物質天然氣規模化生產與利用產業化項目

    青島生物質天然氣項目并網運營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等十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出將生物天然氣納入國家能源體系,建立分布......

    生物質灰渣成分是什么?

    對生物質發電廠常用的18種秸稈燃料進行的高溫(550℃)模擬燃燒實驗表明,秸稈的平均灰分含量為9.33%.秸稈灰分的主要組成為大量不能直接利用的硅酸鹽(含量為25.85%)、鈣鹽(含量為23.34%)......

    降低生物質鍋爐排放氮氧化物及硫化物的控制分析

    生物質燃料是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形成的全新燃料,具有再生性、多元化以及低排放等優勢。其中生物質燃料在熱值較低、多變性以及破壞大氣環境等因素影響下,阻礙了發展與普及。因此需要根據實際需求,深入研究生物質鍋爐......

    生物質廢棄物厭氧發酵的研究進展

    1前言生物質包含了全體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相比較于傳統的活化石而言有著更好的可再生性,能夠用做資源。在用作資源的過程中需要經過厭氧發酵的過程,文章就此進行分析。2厭氧發酵在生物質發酵的應用厭氧發酵技術是......

    生物質發電發展現狀及前景

    一、什么是生物質根據IEA(國際能源機構)的官方解釋,生物質是指各種能夠進行光合作用的有機體,通俗來講,就是指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由于近年來一直在呼吁使用清潔能源,生物質作為一種清潔能源......

    2019全年德國風力發電量占發電總量24.67%

    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顯著增長Fraunhofer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德國發電總量為5156億千瓦時。其中,風力發電量達到1272億千瓦時,占發電總量的24.67%;生物質發電為444億千瓦時......

    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首超化石能源

    日前,德國行業組織Fraunhofer研究所發布的2019年德國電力生產年度數據顯示,2019年德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46%,比2018年提高5.4個百分點。這是德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首次......

    通過細胞特異性精準調控實現木質素合成精準調控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李來庚研究組通過對木質素合成進行細胞特異性精準調控,實現了木質纖維生物質利用效率的顯著提高,同時增加植物木質纖維生物質的積累。近日,該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新植物學家》。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