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1-12 13:36 原文鏈接: 轉基因技術放開仍需謹慎

      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多年從事植物遺傳學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承擔多項農作物基因技術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課題。

      1990—1995年期間,先后兩次獲得美國洛氏基金資助,在加州斯坦福大學、德州農工大學從事水稻基因組合作研究。1998—2000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水稻形態發生MADS盒基因RMI的克隆”項目負責人。2000—2002年,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水稻生長素應激轉錄因子 rARFI的克隆與轉基因研究”負責人。1998—2003年,任上海市遺傳學會秘書長,中國遺傳學會理事。《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生物學學科遺傳學分支”主編。編寫并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基因組學”。

      今年3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正式通報,我國第二代轉基因棉花纖維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在為時六年的研究中,楊金水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貢獻突出,他們成功地將纖維長度只有28毫米的普通棉花變成平均纖維長度達31—34毫米的棉絨。

      人類第一個轉基因食品———防軟化的西紅柿上市距今已有17年,轉基因技術及其產業化的快速發展舉世共睹。去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總種植面積已達到1.703億公頃。轉基因技術及轉基因食品在部分國家被廣泛接受,尤其是北美地區長期大規模種植,廣泛用于人類消費與家禽家畜飼養。中國是繼美國、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之后排名第六的轉基因作物種植大國,種植面積達390萬公頃。可是民眾對流入餐桌的轉基因食品卻心存諸多疑慮。對此,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楊金水表示,已經市場化的轉基因產品大可放心食用,再開放新的轉基因食品卻應采取謹慎態度。

      有毒蛋白和外源基因在榨油過程中被分離

      記者:近期有媒體曝光1400余噸轉基因菜油混入國儲庫,人們都很擔心。

      楊金水:大可不必擔心。國內很多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都是用進口的轉基因原料食材制作的。目前,國際上轉基因食物應用最廣泛的是Bt蛋白抗蟲基因和除草劑草苷膦抗性基因。它們的轉基因產物都是蛋白質。民眾擔心的是,有毒蛋白可能對人體有害或外源基因擾亂人體基因,造成健康威脅。事實上,蛋白質和基因都是水溶性的。無論以壓榨工藝還是浸出工藝制油,都有一個排除含水雜質的程序,蛋白和基因會被分離到油料餅粕和渣滓中。

      記者:有人擔心除草劑用量增加會對轉基因大豆的安全性造成影響,會嗎?

      楊金水:大豆生長初期易生雜草,必須使用除草劑,草甘膦之所以能除草,是通過和一種EPSP催化酶結合,影響莽草酸的代謝過程,但這對大豆植株同樣有效。所以,我們給大豆轉入除草劑草甘膦抗性基因,讓它的EPSP基因突變,其后表達出的酶不會和除草劑結合,但代謝過程仍可正常進行。人類自身沒有莽草酸的代謝路線,所以不會受到干擾。

      除草劑使用量逐年增加,是因為雜草對除草劑產生了抗性,同時,許多農民想“反正大豆不會死,多打一點不要緊”,但這和轉基因沒有直接關系。除草劑和農藥使用量增多是世界性問題,各國科學家正在探索解決之道。

      2012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大幅增長

      記者:我國市場上能買到哪些轉基因食品?

      楊金水:我國已經頒發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作物有棉花、番木瓜、甜椒、番茄、矮牽牛花和轉基因楊樹。但除了非食用的轉基因抗蟲棉以外,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可食用的轉基因作物只有轉基因番木瓜。轉基因水稻和轉基因玉米雖然獲得了生產安全性證書,但還沒有完成區域性試驗和品種審定等程序,尚未獲準商業化種植。此外,我國還進口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用于榨油和動物飼料。轉基因大豆制作豆漿、豆腐、醬油等生產加工尚未被允許。

      記者:轉基因食品在國際上的應用現狀如何?楊金水:自1996年轉基因作物開始商業化推廣種植以來,到2011年,已有29個國家(包括10個發達國家和19個發展中國家)的1670萬農戶種植了1.6億公頃轉基因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25種作物,用作食物的主要是油料作物。還有31 個國家雖不種植,卻同意進口轉基因作物。這意味著,共有60個國家接受了轉基因作物或轉基因產品。相關區域的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三以上。

      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的轉基因作物年度報告,2012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總種植面積較上年又有大幅度增長,與產業發展之初的 1996年相比,17年間面積增長了100倍。目前美國種植的86%的玉米、93%的大豆和95%以上的甜菜是轉基因作物。全世界生產的81%的大豆、 81%的棉花、35%的玉米、30%的油菜都是轉基因品種。

      轉基因食品和傳統食品可按實質等同對待記者:國際上關于轉基因食品標識是如何規定的?

      楊金水:1993年國際經合組織提出:用“實質等同性”原則來評價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也就是認為轉基因作物的農藝性狀和食品中各主要營養成分、營養拮抗物質、毒性物質、過敏性物質等成分的種類和數量與相應的傳統作物沒有明顯差異。美國也把這一原則作為轉基因食品安全評價的基本原則,所以在美國轉基因食品是自愿標識的。道理很簡單,既然等同,就意味著兩者身份一樣,那你就不應該歧視,不能要求標識。

      在歐盟,引入了轉基因產品強制標識制度。我國市場上銷售的轉基因產品也均需要強制標識。國內之所以這樣規定,是想給消費者一個知情權和選擇權,讓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轉基因或非轉基因食品。

      記者:基因能進入人體內么?

      楊金水:現代人類的祖先進化至今,吃的東西很復雜,每樣生物都含有不同的基因,但至今沒有發現這些基因轉到人身上、影響人類健康的報道。而且人體內的多種消化酶和酸性環境也能讓外源基因和蛋白降解、變性。所以,我認為DNA進入到人類細胞內可能性極小。

      相同的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實驗得出不同結果

      記者: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國際上有定論么?

      楊金水:國際上很多人做相同的實驗得出不同結果,2012年,法國卡昂大學教授塞拉利尼團隊的一項研究就稱抗草甘膦的轉基因玉米有致癌風險。不過,歐洲食品安全局在總結比利時、法國、德國、丹麥等6個成員國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意見后,否定了這一實驗。

      另外,包括普斯泰土豆事件、倉鼠絕育、致癌事件、帝王蝶事件等,都因為實驗設計不當、無法重復等原因,實驗結果被科學界所否定。其中幾位論文發表者也主動承認了他們的問題。

      其實,從有些實驗的結論我們就可以發現問題。比如被報道的轉基因食物喂食倉鼠導致絕育的消息,這是一個俄羅斯科學家做的實驗。他發現食用轉基因大豆的雄性小鼠睪丸顏色變深,結構發生改變,出現絕育現象。我們看到這個結果都很震驚,但是不妨思考一下。首先,這個實驗沒有在任何一個權威科學期刊上發表,只是一則媒體報道。其次,讓小鼠絕育的轉基因大豆在美國等地用作飼料,動物已經吃了很多年,國內也一直用作飼料。問題如果真的那么嚴重,那我們早就吃不到雞,吃不到豬了。就算絕育的概率只有萬分之一,那一萬只豬也要有一頭得病啊。可我們至今沒有看到家禽牲畜生育率下降的報道。

      事實上,至今還沒有發現有科學文獻表明轉基因食物對人體健康有負面作用,也沒有一例由轉基因食品引起的食用安全事件被證實。

      主糧的轉基因技術放開應采取謹慎態度

      記者:民眾的擔憂主要來源于哪里?

      楊金水:這和很多人對轉基因不明就里有關,信息不公開是一個大問題,新聞媒體也要負一定的責任。有報道稱80%的食物中都含有轉基因成分。含有什么成分?含有多少這種成分?很多概念都是含混的。就說轉基因油,事件出來引起那么大的轟動,可是油里明明就沒有轉基因的成分,為什么不說清楚?就連許多專家說的都是含混的,民眾就更糊涂了。許多消費者不理解轉基因的原理,反而帶著情緒說話。科學家也應該適時地把他們的實驗數據公開,你的實驗做到哪一步,態度有什么傾向,告訴老百姓,提高透明度。

      記者:您如何看待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前景和轉基因水稻商業化?

      楊金水:轉基因技術在改良農作物、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品質和耐逆性等方面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價值。雖然現在公眾對轉基因技術還存在疑慮,但在改良棉花等非食用農作物方面的應用基本上已經不存在爭論。因此,我對轉基因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但對放開主糧的轉基因,我的態度是謹慎的。雖然轉基因水稻目前從技術上來講沒有什么問題,可是畢竟影響面太大,人們每天都要吃,老人、小孩、病人都要吃,很多人都還帶著抵觸情緒。民眾對新事物、新技術有一個了解、理解、消化和接受的過程,而轉基因作物也確實還存在不少有爭論的問題,有些并無定論。所以在沒有相當把握時,我們必須保持謹慎的態度。

    相關文章

    邊角料食品持續走紅,監管不能“碎片化”

    據報道,當前,邊角料食品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熱捧,網購平臺成為邊角料食品最大的銷售渠道。有消費者稱,“永遠不要對‘邊角料’抱有偏見!”原因很簡單,邊角料食品就是那些被壓碎擠破,品相不太好的食品。其口感......

    核安全行政處罰決定書(李光躍)

    名稱核安全行政處罰決定書(李光躍)索引號000014672/2022-00514分類核設施安全監管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2-12-14文號環法〔2022〕59號主題詞核安全行政處罰決定書(李......

    《食品工業科技》世界期刊影響力穩居Q2區

    近日,《科技期刊世界影響力指數(WJCI)報告》2022版(以下簡稱《WJCI報告》)預發布,該報告是一份體現全球科技期刊同臺競技的評價報告。《食品工業科技》2022世界學術期刊影響因子持續升高,為1......

    2022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云頒獎

    12月14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九屆年會開幕式上,2022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頒獎儀式以線上形式舉辦,并通過全媒體多平臺同步直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天津科技大學校長路......

    擘畫“大食品大科技”發展藍圖

    12月14~15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九屆年會以線上多渠道同步直播的方式隆重召開。食品科技領域專家學者相聚“云”端,以3大權威報告、近20場分專題,共享科研成果,共議前沿問題,共謀發展路徑。與會......

    擘畫“大食品大科技”發展藍圖

    12月14~15日,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九屆年會以線上多渠道同步直播的方式隆重召開。食品科技領域專家學者相聚“云”端,以3大權威報告、近20場分專題,共享科研成果,共議前沿問題,共謀發展路徑。與會......

    2022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云頒獎

    12月14日,在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第十九屆年會開幕式上,2022年度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科技創新獎頒獎儀式以線上形式舉辦,并通過全媒體多平臺同步直播。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天津科技大學校長路......

    ?關于舉辦2022年度食品、化妝品行業評審員持續培訓通知

    關于舉辦2022年度食品、化妝品行業評審員持續培訓通知......

    關于萊茵衣藻等36種“三新食品”的公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審評機構組織專家對萊茵衣藻等3種新食品原料、喹啉黃鋁色淀等18種食品添加劑新品種、磷酸鋯(2:1)等15種食品相關產品新品種的安全性評估材料進行審查并通過。特此公......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計劃

    各有關單位: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為做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修訂工作,經向部門、行業和社會廣泛征集年度立項建議,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各相關專業委員會審議通過,我委擬訂了《202......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