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第二屆國際生物入侵大會上透露:目前入侵中國的外來生物已經確認有544種,其中大面積發生、危害嚴重的達100多種。我國防范外來生物入侵的形勢嚴峻。會上,科技部“973計劃”生物入侵項目首席科學家萬方浩對記者表示,目前入侵我國的外來生物種類很多,我國是遭受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20余種危險性入侵物種暴發成災
萬方浩指出,生物入侵概念需要明確。一般而言,一國主動引進加以培養、種植養殖,以便豐富國人餐桌或用于保護生態、美化環境等,不歸類為生物入侵。“不是本國主動引進,對本土農業、生態環境和人畜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才能稱為生物入侵”。
據悉,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有50余種。
萬方浩說,近10年來,我國相繼發現了西花薊馬、Q型煙粉虱、三葉草斑潛蠅等20余種世界危險性與暴發性物種的入侵,平均每年增加1至2種。此外,近年來,我國潛在入侵物種截獲頻次急劇增加,危險性外來物種頻臨國門。
西南大學副校長周常勇認為,生物入侵給我國的農業生產、國際貿易、生態系統甚至人畜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
據周常勇介紹,我國入侵生物種類多,生物入侵涉及面廣。全國34個省(區、市)均有入侵生物發生和危害,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濕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的生態系統,其中農業生態系統最為嚴重。
外來物種的來源廣、途徑多,我國多樣化的地理氣候條件,也為這些源于不同地區物種的生存提供了便利。20世紀80年代以來,外來物種在我國呈現出更快的增長趨勢,近10年新增入侵物種近50種,20余種危險性入侵物種接連在我國大面積暴發成災。這些入侵物種已導致嚴重的經濟損失與生態災難。
入侵生物危害嚴重,給農林業生產構成了巨大的威脅。據初步估計,松材線蟲等13種主要農林入侵物種每年對我國造成574億元的直接經濟損失。同時,還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導致生態退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引起土著種尤其是珍稀瀕危物種的消失和滅絕。2000年,外來有害生物對濕地和森林生態系統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分別達693.4億元和154.4億元人民幣。
危險性外來物種還嚴重影響國際貿易,給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有些外來入侵物種如豚草、紅火蟻等還影響人畜健康與社會安定,近年來,國際上已將生物入侵上升到“農業生物恐怖”的高度。
出境游不要帶回易造成生物入侵物品
據介紹,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徑有兩種,一是自然入侵,即入侵物種隨著氣候變化,跟著風、水流、動物遷徙等侵入;二是人為活動,如貿易、旅游等出入境活動帶入。“人為活動是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徑。”萬方浩強調。
萬方浩表示,我國急需加強對外來物種入侵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全球聯防聯控是有效阻止外來物種入侵,保障經濟、生態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根本途徑。
據介紹,我國的生物入侵研究有了蓬勃發展,除基礎理論研究外,還啟動了一系列專注于外來入侵防控技術創新的專項研究,并在數據庫建設、檢測監測、預警體系構建、擴散阻斷、區域聯防聯控和持續治理等方面開展了研究和建設。目前,以生物防治為核心的外來有害生物持續治理技術體系已在生產中發揮了很好的控制作用。
專家建議,還應進一步發展多學科融合的研究方法,必須增強國家各相關部門的合作與努力,升級責任機制,使之與國際貿易規則和國際慣例相匹配,以期為中國在有關問題上的國際談判奠定更好的基礎。
阻止生物入侵還應該做些什么
專家指出,首先應加強科普,讓公眾知道哪些是外來生物入侵,這樣公眾一旦發現疫情,可以迅速上報,并配合防控工作。其次,近年來,國人旅游目的地越來越廣泛,直接攜帶生物入境的國際會議如各種博覽會等也明顯增多,人員入境時有意無意傳播入侵物種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給生物入侵的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專家提醒,游客應積極配合海關等檢疫部門的工作,到國外旅游時盡量避免去疫區,盡量不要帶水果、土壤等易于造成生物入侵的物品。
“水葫蘆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繁殖能力特別強,是公認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國農業大學附屬小學四年級學生梁以沫是一名小小講解員,她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詳細介紹了這一入侵物種的危害。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農業......
瑞典科學家研究發現,亞馬孫森林樹木對干旱的耐受取決于不同物種,這影響到它們對水環境變化的耐受。這些發現表明,過去對于干旱之于森林的的長期影響可能估計不足。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由于氣溫上升、降雨......
植物物種多樣性支撐生態系統結構和基本功能,是開展植被修復工程必須考慮的關鍵問題。多項證據顯示,增加植物物種多樣性有助于改善生態系統碳匯功能。現有研究表明,增加生態系統植物物種多樣性可提高土壤有效氮水平......
科研人員在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境內發現兩個植物新物種:大果溲疏和洪氏婆婆納,相關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國際植物學期刊Phytokey上刊登發表。據悉,研究成果以《虎耳草科溲疏屬一新種——大果溲疏》《玄參科婆......
新華社北京2月20日電(記者田曉航)“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新時代中醫藥高質量發展”專家創新大講堂19日至20日在京舉行。記者從活動中了解到,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成果豐碩,初步統計發現新物種1......
日前四川省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在青神開展苔蘚植物調查過程中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兩種四川新紀錄鳳尾蘚小鳳尾蘚厄氏變種和廣東鳳尾蘚01 小鳳尾蘚厄氏變種小鳳尾蘚厄氏變種生境照 小鳳尾蘚厄氏變......
在“生命禁區”尋蹤“沙漠之王”在我國的西北部邊緣,分布著以“生命禁區”著稱的阿爾金山脈及其周邊綿延數百公里的茫茫戈壁。著名的無人區羅布荒原和毗鄰相接的庫姆塔格沙漠便是其中的一部分。在這片極端貧瘠寒苦的......
北京市衛健委日前就進一步做好新冠病毒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發布通知。根據通知,本市嚴禁超范圍開展新冠病毒相關實驗活動,實驗室要設立專庫儲存新冠病毒毒株或樣本。北京市衛健委要求,在北京行政區域內從事新冠......
據媒體報道,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三審稿近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八次會議審議。針對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危害,草案三審稿明確規定,從境外引進的野生動物物種不得違法放生、丟棄,確需將其放生至野外環境的,......
中新網南昌12月17日電(記者吳鵬泉)記者17日從井岡山大學蜘蛛生物學研究團隊獲悉,該團隊近期在對贛中南地區蜘蛛資源調查中發現了兩種蜘蛛新物種。井岡山大學副教授劉科科等科研人員將上述團隊在江西省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