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2011年核事故后,日本公眾對核能的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而日本政府希望借助太陽能發電來彌補電力缺口。但據路透社報道,由于太陽能開發商無法按照計劃交付項目,日本每年將多支付近35億美元的額外開銷,用于進口燃煤和天然氣。(1美元約合6.11元人民幣)
為了鼓勵太陽能行業投資,日本政府在一年多前提供了大幅補貼,吸引了眾多開發者;開發商提出的太陽能電力計劃總規模,相當于21個核反應堆所產生的發電量。但同西班牙和英國等已具有太陽能發電經驗的國家相比,現在這些開發商面臨項目難以交付的問題。
業界專家表示,受補貼的太陽能電廠能兌現快速獲利的承諾,進而刺激了那些缺少項目交付經驗與技能的投機型開發商。由于開發商面臨資金短缺、電網容量限制、土地許可和合格技術人員缺乏等諸多難題,在可獲得補貼的太陽能項目中,只有不到五分之一在向電網輸送電力。
業內人士表示,太陽能項目的持續時間可達三年,因此許多項目目前仍處于修建狀態,而事實上,超過一半的已批準項目或許根本從未動工。
路透社稱,日本正在重新走上依靠進口液化天然氣和煤的老路,以此彌補太陽能發電的缺口。截至目前,日本液化天然氣與煤的進口量已創下核事故以來的新高,這也是日本創紀錄地連續15個月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太陽能項目無法交付的問題,給日本當地市場造成沖擊。供應商原本認為,日本能夠替代已經處于飽和狀態的歐洲市場。自2012年7月太陽能行業補貼政策出臺以來,截至今年7月,日本政府核準的太陽能發電項目規模累計達到22,068兆瓦,但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本周發布的數據,輸送給電網的電力只有3,916 兆瓦。
業內觀察人士表示,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開發商從經濟產業省獲得項目批準的能力與實際開展項目的水平間存在差異。
對于那些涉及未開發土地的項目而言,開發商需要得到農林水產省的批準。由于農林水產省要求必須保持35%的森林覆蓋面積,一部分申請在這個環節遇阻。而項目可能會就此夭折,因為如果改變20%及以上的發電能力意味著失去經濟產業省提供的補貼。據路透社援引日本當地一家媒體稱,日本政府正在減少太陽能行業補貼,同時計劃鼓勵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投資。
電投產融漲停收盤,收盤價5.37元。該股于9點25分漲停,未打開漲停,截止收盤封單資金為1.03億元,占其流通市值1.73%。12月6日的資金流向數據方面,主力資金凈流入2841.37萬元,占總成交額......
12月5日,光伏產業鏈異動大跌。陽光電源、林洋能源、固德威、派能科技跌超7%,錦浪科技、德業股份、快可電子、天合光能、祥鑫科技等跌超4%。據中證報消息,網傳千億市值的行業龍頭陽光電源高管近期在交流中透......
2022年中國航天大會正在海口舉行,中國空間站系統總設計師楊宏在今天舉行的空間太陽能電站專業論壇上表示,中國空間站將為未來空間太陽能電站提供在軌技術驗證。楊宏介紹,當前中國空間站已完成三艙T字基本構型......
當地時間11月16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現場,中國角舉辦了一場名為“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新進展”的邊會。會上,《中國耦合CCUS制氫機遇(......
首先來繼續聚焦冬季能源保供,與煤炭、天然氣等常規能源不同,核能供暖今年開始嶄露頭角,在山東、遼寧、浙江等地,核能供暖已經服務周邊居民,那么核能如何實現安全高效供暖?在山東海陽,國家電投“暖核一號”核能......
依托現有核科技工業體系,凝聚核工程領域具有專業經驗和技術基礎的相關研究單位和企業,逐步搭建聚變能的技術開發體系和工業體系,集中力量開展核聚變工程和技術攻關,再經過三十年左右的時間,也就是到2050年左......
當地時間11月3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稱,2023年的冬天,歐洲將有缺少天然氣的風險。國際能源署估計,如果屆時俄羅斯對歐洲輸送的天然氣完全中斷,那么歐洲將缺少約300億立方米天然氣。屆時,歐洲天然氣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47.shtm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廖洋通訊員劉佳夏雪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在深海探測領域再傳捷報!......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氣候政策研究論文指出,整合全球的太陽能電池供應鏈或能讓太陽能更便宜。該研究顯示,與限制外部太陽能電池(光伏組件)廠商供應的國有......
當地時間10月20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議會講話中表示,德國已經擺脫了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并正在努力降低能源價格。但他警告說,歐盟實施天然氣價格上限可能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