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1-27 16:38 原文鏈接: 福建:吹響創新驅動發展新跨越的號角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10月底,福建強化科技工作的前瞻性研究,參照香山科學會議模式,探索組織鼓嶺科學會議。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福建作為科技資源小省,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新跨越的戰略構想、實現路徑、制度設計、政策保障等問題進行探討,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為福建實現“百姓富”和“生態美”有機統一提供有力支撐。

      在臺灣雙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謝達仁的眼里,SPF豬(不帶病原的豬)是一個“金三角產業”:豬肉是高級安全食材;豬可應用于藥物、疫苗等研究領域;豬骨、豬皮、豬內臟等下腳料,可拿來做醫療器械,應用于心臟瓣膜、器官修復、人工皮膚…… “豬皮純化成膠原蛋白溶液,每公升的售價是3500美金,一頭豬可純化出的價值是1000萬臺幣!”謝達仁的推介在會場引起一片驚嘆,掀起一場關于生物醫藥產業前景的“頭腦風暴”。

      不受任何行政和權威的約束,不代表部門和單位的利益;不排資論輩,只唯真唯實進行學術討論,發表個人學術觀點……10月31日,一場名為“鼓嶺科學會議”的特殊學術會議在福州鼓嶺舉行,會議主題為“創新驅動、科學發展”,來自兩岸科技、產業界的 2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這種借鑒香山科學會議模式,創建具有區域特點的學術交流平臺,面世伊始便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破題:以解放思想為突破口掀起創新潮

      在全國率先建立企業R&D經費專戶管理制度,推行企業為主承擔項目制度、企業法人科技項目負責制度等科技管理改革……今年以來,福建用改革的辦法釋放發展紅利,推動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提升,1—9月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1950.69 億元,占GDP比重為14.0%;發明專利申請7122件,同比增長23.99%。

      科技在發展全局中地位進一步突顯,福建省委書記尤權、省長蘇樹林在全省科技獎勵大會前會見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代表時分別指出,福建要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和“百姓富”“生態美”的要求,必須把科技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核心動力和根本支撐;進一步完善政策機制,鼓勵和支持創新,推動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相互促進。

      《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2》顯示,山東、福建等地區正在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福建企業科技創新的不足。面臨新形勢、新機遇,福建科技工作將如何破題?

      問計于實際,問計于基層,問計于企業,結合踐行群眾路線之機,福建省科技廳廳長陳秋立帶領廳領導班子成員,深入縣域經濟發展一線,企業研發基地、生產車間,集思廣益研究探討新形勢下推動科技體制改革的具體措施。要以更開闊視野、寬廣胸懷做好科技服務,要用思想的大解放突破科技工作重點難點問題成為共識,鼓嶺科學會議應運而生。

      “鼓嶺科學會議的創辦,是我們探索建立自由、寬松、穩定的科技學術交流機制的一項創新。”陳秋立說,堅持“邊推邊建,共建共享”,將逐步過渡到由“會議主題征集辦公室”征集主題,根據主題選擇會議執行主席,由會議執行主席主持和組織召開會議。歡迎省直有關部門、各設區市、各行業、高校院所、學術團體參與,齊心協力共同打造“鼓嶺科學會議”品牌,在全省營造崇尚創新、支持創業的濃厚氛圍,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謀篇:在全國創新布局中找準功能定位

      從全國來看,創新資源呈現出“倒金字塔”特征——大量集中在各大中心城市,部屬省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這在福建尤為明顯。由于歷史和地理位置原因,該省國家級大院大所偏少,國家級大企業更少,高層次和科技領軍人才缺乏,制約了自主創新水平的提升,導致許多項目、企業做不大。

      作為科技資源小省,福建如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新跨越?第一次鼓嶺科學會議選擇“創新驅動,科學發展”為主題,意在抓住科技發展戰略這個“綱”,重在為全省下一個五年規劃“謀篇布局”——

      科技部辦公廳巡視員、調研室主任胥和平作了題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背景與基本構想》,他認為在戰略層面上,要把工作思路、發展思路轉到依靠創新、依靠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培育新產業上來;發展政策要調整;要舍得把創新資源投往那些新型、重點領域,未來的戰略性領域,超前部署、支撐引領。

      “當代科技創新的突出特點是,更重視從價值鏈的導向來配置資源和要素,促進產業鏈和創新鏈的協同發展。”福建農林大學軟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慶昌說,要從國際大視野、大格局和大趨勢來審視福建的創新實踐。比如福建的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一個什么位置,能不能培育出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有競爭力的新興、主導產業,圍繞這種產業鏈來部署創新鏈,進行產業技術研究與跟蹤。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要發揮區域特色優勢。謝達仁說,一個地區要發展特色的科技產業,必須要結合當地的資源、要素等。再結合外部的資源,發展特色科技產業就事半功倍。

      福建省農科院副院長翁伯琦認為,生態是福建最大的優勢、資源。建設生態強省,農業生態研究要走在前面。要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引入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提升常規育種工作速度與水平;圍繞“優質、高產、生態、安全”農業,完善生態技術體系,組織一批科技攻關項目,大幅提高種養業的質量和效益;通過設立生物育種基金、農業科技園區等,以項目集成帶動并促進產業集聚。

      布局:集聚資源大力培育創新型企業群

      “跨國的知識產權糾紛,國內公司一般都很頭疼應對,我們這個公司在這方面卻保持了百分百的勝訴率。”中科院福建物構所所長曹榮的一番言語,引起了與會專家、學者們的興趣。

      由該所控股的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常勝”的底氣源自哪里?曹榮揭秘:“這得益于物構所構建了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工程產業化三者互動的科技創新價值鏈,推動公司在光電子晶體材料與器件的原始創新和工程化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位于世界前沿的重大自主創新成果,成長為該領域世界領先的生產商,推動全省新材料產業加快成長、壯大。”

      “創新集群化已成為當今科技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趨勢。”胥和平舉例說,在國內天津、上海楊浦等地,其抓手就是著力培育科技型企業,形成數量眾多、技術先進、充滿活力的創新企業群,使區域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能不能落到實處,關鍵要看企業的主體作用發揮得如何。福州大學社科處處長朱祖平認為,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發揮政府組織、協調和監督等職能,為創新改革與發展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推動技術、人才、金融和信息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更好地服務全省創新創業活動。

      這引起了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林冰、新大陸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戰略技術研究院院長郭棟的共鳴。林冰說,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恰逢其時。星網銳捷迅猛發展的奧秘在于,注重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應用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每年持續將10%左右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發,2012年達4.02億元,形成一大批具有國內和國際領先水平的核心技術,引領整個行業的創新發展。

      “福建有好幾個項目很不錯,但是材料沒有過關,最后的產品出來還是不行。”福州大學軟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雷德森分析說,促進以企業為核心的協同創新,推動知識產權與實物產權、人力資本與金融資本相融合,形成創新共同體突破技術瓶頸,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

      陳秋立表示,將以創辦鼓嶺科學會議為契機,圍繞“科技創新:驅動經濟 服務民生”的宗旨,立足區域特色,著力先行先試,在盯緊省內高校院所資源、發掘企業科研創新力量的同時,以更大的氣魄引進科研機構和創新團隊,從更寬的視野吸收匯集境內外科技資源,下大力氣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的突出問題,為打造福建經濟“升級版”提供強大動力。

    相關文章

    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自信源于科技自立自強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工業大學材料與制造學部教授王璞兩年前就呼吁,“關鍵核心技術、材料和工藝一定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國家提出“科技自立自強”,他更加明確了方向,干勁更足。“......

    科技部:基礎研究占研發投入比重首次超過6%

    中新網2月26日電國新辦26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就創新型國家建設有關情況做介紹。他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決定性成就;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萬家。王志剛指出,“十三五”......

    人民日報談深化醫改,完善生物醫藥創新生態

    在國家新藥創制重大科技專項、藥品監管改革、醫保制度改革和科技金融創新的合力助推下,我國生物醫藥迎來蓬勃發展、量質齊升的可喜局面只要繼續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創新生態,中國新藥研發未來可期最近一段時間,生物......

    科技部副部長:加快推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20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實施“十四五”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戰略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科技部副部長李萌......

    警惕科研“快餐化”“反噬”創新能力

    近年來,我國科技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第29位升至第14位。然而,學術研究、科技創新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快餐化”就是其中之一。不少學者熱衷于“炒冷飯”、......

    讓科技創新贏在跨界融合

    新冠疫苗研發的超級加速度,讓全世界見證了產學研通力合作的巨大能量。在科學改變世界的路上,企業和資本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從實驗室到商品架,從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穩扎穩打走好每一步?日前舉行的......

    人社部:完善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價標準

    據人社部網站消息,人社部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完善高技能人才職稱評價標準,淡化學歷要求,強化技能貢獻,建立綠色通道。意見要求,......

    盤點“卡脖子”最新目錄:中國禁止出口的35項關鍵技術

    01、光刻機《這些“細節”讓中國難望頂級光刻機項背》制造芯片的光刻機,其精度決定了芯片性能的上限。在“十二五”科技成就展覽上,中國生產的最好的光刻機,加工精度是90納米。這相當于2004年上市的奔騰四......

    中國科學院10人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2020年,共有52位中國科學家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0位,“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

    換帥!繆勁翔同志上任北方工業大學

    11月3日,北方工業大學召開干部會議,宣布北京市委關于學校黨委書記的任免決定。繆勁翔同志擔任北方工業大學黨委書記,鄭文堂同志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北方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常委和委員職務。市委常委、教育工委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