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國將完成全國范圍內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然而,當前關于紅線如何劃定及落地的爭議聲依舊不斷。
在眾多專家學者看來,繼18億畝耕地紅線后,生態保護紅線或將成為我國第二條被提升為國策的紅線。
事實上,這樣的推測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
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生態文明,要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并明確指出要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改革生態環境保護管理體制。至此,“生態保護紅線”首次出現在黨中央的文件中。
近日,環保部生態紅線劃分專家組(以下簡稱“專家組”)組長高吉喜表示,2014年將完成全國范圍內的紅線保護區劃定工作。“劃紅線就是設定底線,生態保護用地不能再縮小了,如果再開發就會危及種群安全。”
試點順利
“生態空間格局的安全需要紅線來調控。”環境生態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金鑒明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生態紅線的劃定意義重大。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俊生也表示,紅線的劃定對我國生物資源的保護以及生態功能的維護具有重要作用。
高吉喜向《中國科學報》記者透露,長期的經濟發展使我國的生態保護用地不斷縮小,有些甚至已經被蠶食。“盡管這幾年生態保護整體上有所好轉,但生態壓力仍在增大。”
去年9月,環保部表示,將在研究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全國開展生態紅線劃定工作。隨后,江西、內蒙古、廣西、湖北被列為試點區域。
高吉喜介紹說,目前試點工作進展順利,上述4省區初步劃定的紅線區面積均占轄區國土面積的20%以上。“下一步的任務是和地方對接,促使紅線落地。”
不過,對于落地的實際效果,高吉喜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因為這既需要和當地協調紅線保護的具體面積,又要考慮整個紅線區的完整性。“明年環保部將完成省級層面的劃線工作,這個層面相對比較容易,但紅線落地到市縣級層面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
路線之爭
生態紅線的劃定在于保證生態產品和服務的持續供給,因此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土壤修復區以及洪水調控區等都要納入紅線范圍。在這一點上,專家組成員的認識基本一致。
然而,關于紅線怎么劃、劃多大范圍、線劃在哪兒,目前還在討論中。有專家用“討價還價”來形容意見分歧之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組成員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各個省和地方的情況不同,都有自己的想法,甚至專家組成員內部也存在分歧。其中,最重要的爭論在于,究竟是自上而下劃,還是自下而上劃?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城市與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志云認為,如果從縣級單位劃起,再到市和省,落地可能相對容易。但從下往上劃,地方政府的決心大小會成為影響落地的重要因素。而這正是學者們心存疑慮的地方。
此外,生態紅線劃定還涉及到不同的部門。
在環保部之前,國家林業局已啟動了生態紅線保護行動,國家海洋局近年來也在推行紅線制度。因此,生態紅線劃出來后,就面臨著和其他部門“爭”土地的問題。如何與其他的“紅線”和諧共處,專家們也是看法不一。
“起初我們曾建議,讓國土部門劃出生態用地。”歐陽志云說,在生態用地的基礎上劃紅線,可以說是順理成章。
不過,對此,高吉喜有不同的看法。
他認為,其他部門的紅線僅是在既有規定和措施的基礎上,借用“紅線”剛性約束概念,以強調其嚴肅性,與環保部劃定的紅線不是同一個概念。相關紅線未來都應包括在生態紅線內。
步步推進
盡管爭論不斷,專家們仍一致認為,與后面的具體實施和管理相比,劃線僅是在走第一步。
“落地是劃紅線的關鍵,也是最大的難題。”金鑒明強調,落地就是要將紅線落實到生態文明的制度建設上,這需要法律的保障。
此外,相應的配套管理措施如果跟不上,紅線很可能成為一紙空談。
“補償和管理的措施一定要跟上。”歐陽志云建議,生態補償要和紅線面積掛鉤,多劃多補,少劃少補。
李俊生也多次強調,各個部門的參與協商以及共同研究是紅線劃定和落地的重要保障。
鑒于我國的地域類型比較復雜,很多學者也在擔心如果紅線推進速度太快,就無法實現真正落地。
曾有專家組成員表示,紅線的劃分與其追求速度,不如保證質量,鋪開劃線在時間上過于倉促。
對此,金鑒明認為,生態紅線的劃分、推進切忌“一刀切”,“紅線落地要步步推進,試點先行。各地要在借鑒和結合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有序跟進”。
已發布的”新污染監測體系標準“合集分析測試百科網整理了已發布的新污染監測體系標準,需要的可以下載使用序號標準名稱1水質有機氯農藥和氯苯類化合物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法(HJ699-2014)2環境空氣指......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財政部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財庫〔2020〕10號)等有關規定,現將本單位2024年03月至2024年04月采購意向公開如下:號采購項目名稱采購......
記者2月2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徐集賢團隊揭示了空氣環境中制備鈣鈦礦的退化機理和全過程穩定劑設計原則,實現了常規空氣環境中(25℃至30℃,相對濕度30%-50%)一步法制備高效p-i-n反......
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公布了2024年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總體情況1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5%,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
近日,在江蘇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工作推進會上,中國科學院與江蘇省政府簽署了《中國科學院江蘇省人民政府加快推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合作協議》。推進會由江蘇省省長許昆林主......
日前,財政部發布關于印發《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原文如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為加強重點生態保護修復治理資金管理,我們修訂了《重點生態保護修復......
——中關村材料試驗技術聯盟《工業綠色低碳技術評價通則》、《工業綠色低碳產品評價通則》審定會順利召開2024年2月2日,中國材料與試驗團體標準委員會碳排放領域委員會(FC95)在線組織了標準審定會,會議......
據“浦東發布”,日前,由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1400TEU無艙蓋集裝箱船獲得來自比利時船東CMB.TECH的訂單。該型船是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其成功簽約標志著全球航運業在清潔能源領域又取得了重要......
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科技部始終注重把代表委員的關注關切、真知灼見充分吸納、深度融入到具體工作中,轉化為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實招硬招。全球運力最大固體運載火箭引力一號在我國山......
2024年2月2日,全國環境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07)2023年全體會議在京召開。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院士、自然資源部科技發展司何凱濤副司長、原環保部政策法規司李慶瑞司長、中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