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2-04 09:43 原文鏈接: 歐核中心測試反引力結果有望革新物理學理論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2日(北京時間)報道,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學家正在對反引力進行測試,測試結果有望革新物理學理論并改變我們對宇宙的理解。

      反引力一直是包括《星際迷航》在內的科幻電影和科幻小說的“常客”。不過現在,科學家們相信,最新實驗或許讓他們朝著厘清反物質和反引力理論更近了一步。

      反物質很難研究,因為理論研究表明,只要與空氣接觸,反物質就會爆炸成能量,所以必須將其存儲在特殊的由磁場“Hold住”的容器內。在最新實驗中,研究人員使用一種特制的磁瓶來產生并存儲反氫原子(反物質原子)。

      接下來,研究團隊計劃慢慢關閉磁場并觀察瓶內的反氫原子是下降還是上升。如果這些原子上升,而非在引力的作用下下降,那么,科學家們將可以發現反物質引力的新屬性,而且,整個物理學理論都將被改寫。

      理論表明,反物質會制造一個反引力場,將周圍的事物全部推開,《星際迷航》中的聯邦星艦“進取號”就是在此反引力的作用下,不使用任何燃料就可以在恒星之間流暢自如地行進;同樣,這一作用力也可被用來讓航空器在不使用任何燃料的情況下發射升空。

      歐核中心阿爾法(ALPHA)-2實驗項目的負責人杰弗瑞·漢格斯特表示:“簡而言之,如果我們將反物質放入與地球的引力場類似的引力場內,它上升還是下落呢?”

      假如該研究小組設法發現了氫原子和反氫原子的引力差異,對于試圖弄明白為什么宇宙大爆炸所產生的反物質幾乎都消失殆盡了的物理學家們來說,這不啻為一個意想不到的福音。

      物理學理論表明,宇宙大爆炸之后制造出了同樣數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當物質原子和反物質原子相遇時,它們會相互湮滅。但科學家們認為,物質原子和反物質原子之間,一定存在著細微的差異,使物質能夠“干掉”反物質,并最終形成我們現在所賴以生存的宇宙。

      而且,諸如暗物質和暗能量的性質等重大的未解之謎,引力似乎也脫不了干系,所以,最新研究或許也能為科學家們提供關于暗能量的“蛛絲馬跡”。

      總編輯圈點

      “星際迷”對于曲速飛行一定不陌生,它被認為是這部科幻作品的各種虛擬科技中,又一項將有希望變為現實的技術。當然,如果有朝一日真正化解了關于反物質的種種疑問,超光速飛行將只是其中一種應用而已。反物質更大的意義,是幫助我們了解宇宙的生成。而且一旦能夠對其利用,目前關于能源、武器,甚至人類發展步伐的各種認識,都可能會發生顛覆性的改變。《星際》中,人類在2063年制造出了曲速飛船。還有50年時間,看看科學家是否能再次“跑贏”科幻。

    相關文章

    反物質和普通物質受到的引力相同么?歐核中心首次發布實驗結果

    磁阱底部掉落反氫原子示意圖。圖片來源: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當你扔下反物質時,它會飄浮還是下落?甚至有沒有可能逆向上升?《自然》雜志27日發表一項粒子物理學研究稱,歐洲......

    光合作用和第五物質狀態

    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光合作用和激子凝聚體之間的聯系,這是一種允許能量在沒有摩擦的情況下流動的物理學狀態。這一令人驚訝的發現,通常與遠低于室溫的材料有關,可能為未來的電子設計提供信息,并幫助解開復......

    反物質恒星或是破解謎題的關鍵

    反物質和正物質的質量和電荷數是一樣的,但電荷的符號不一樣,是相反的。通常,原子核帶正電,電子帶負電。反物質則是正常物質的鏡像,它們擁有帶正電荷的電子和帶負電荷的原子核。李祖豪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

    首次觀測到電子漩渦

    理論學家曾預測,電子能夠像水分子般集體流動并產生渦流、湍流等流體現象。但現實是,電子在流經普通金屬和半導體時,其動量和軌跡會受材料中雜質及原子振動影響,很難呈現流體狀態。只有在特殊材料或特定條件下,電......

    首次觀測粲介子在正反物質間“變身”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3日報道,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分析了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第二輪運行產生的數據,首次捕捉到粲介子從物質“變身”到反物質的過程,這一發現有助于理解現在的宇宙為何由物質而非反物質組成......

    物理界巨星隕落!著名中科院院士馮端與世長辭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官網發布信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研究生院首任院長馮端先生,于2020年12月15日19時41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8歲。馮端馮端,凝聚態物理學家,1923年6月1......

    正—反物質不對稱性有了新證據

    近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宣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LHCb實驗發現了D介子的正—反物質不對稱性,并表示這項發現“絕對會被寫進粒子物理的教科書”。這一發現被CERN研究和計算主任Eck......

    拓撲物理學即將迎來爆發嗎

    拓撲物理學領域可能即將迎來它的爆發。2月28日凌晨,來自中科院物理所、南京大學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3個研究組分別在《自然》雜志發布了最新相關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表明,數千種已知材料都可能具有拓撲性質,......

    “墨子號”成果入選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

    近日,美國物理學會下屬《物理》網站公布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進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

    “墨子號”成果入選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

    12月22日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潘建偉院士團隊主導完成的“墨子號”衛星完成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物理學會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美國物理學會《物理》網站以“衛星量子密碼”為題報道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