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為無家可歸的人分發食物
在Steve Cole讀博士后的時候,他有一個不尋常的愛好:為購買藝術作品的人們推薦他們可能喜愛的藝術家。這項工作使得他在熱愛藝術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更多的快樂。“其實我還有其它的目的,那就是幫助一個有潛力的藝術家得到人們的欣賞,“他說。
那個時候,在人們看來這不過是一個奇怪的副業。但是現在身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Cousins中心心理神經免疫學教授的Cole想要知道之前他的那種為人們介紹藝術作品的使命感是否勝過了單純的對藝術的喜愛。而這一切都可能源于他的免疫系統。
曾經一度,大部分分子生物學家都會嘲笑這個想法。而到了今天,許多研究證據表明,心理狀態,如壓力會影響健康。除此之外,這一說法已經在分子水平上得到了證實——主觀情緒是如何與神經和免疫系統相聯系的。
為上述說法提供科學解釋的研究領域,被稱為心理神經免疫學(PNI),常被批評缺乏嚴謹性。Cole的目標就是解決這個問題,他選擇了全基因組轉錄分析:研究細胞內基因的表達模式。Cole 說:“我的工作就是追蹤這些精神狀態如何到達身體的其他部位。”
Cole 已經和其他同事已經發表論文證實消極心理狀態,如壓力和孤獨可以導致免疫系統的反應,從而驅動基因的表達并形成我們抵抗疾病的能力。如果他是真的,那么人們看待事物的方式可能會影響很多東西,無論是糖尿病和心臟疾病等慢性病的風險,還是艾滋病和癌癥疾病的發生條件。現在Cole將研究對象從負面情緒轉向了快樂領域。但是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冒險的在想法,許多人批評他的工作沒有什么實際意義,無外乎是尋找一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免疫學家Stephen Smale說:“許多高級的神經生物學家和免疫學家聽到這個研究項目,可能都覺得可笑。但這并不意味著該主題將被永遠忽略。總有一天,我們需要面對它,并試著去了解免疫系統和神經系統的交互方式。”
快樂是最好的藥?
1964 年,某雜志主編Norman Cousins被確診為強直性脊柱炎,這是一種危及生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每500個人只有1個人能夠恢復。Cousins拒絕了他的醫生的預后,走上了自己的快樂療法之路,這些治療包括Marx兄弟電影(喜劇),他相信是這些電影引發了他奇跡般的恢復。隨后,他成立了Cousins中心,專門研究心理因素是否真的能影響市民健康。
大腦是直接連接到免疫系統——部分的神經系統與免疫細胞胸腺和骨髓等器官和免疫細胞對神經遞質受體,這表明有相聲。
當時,主流科學否定了這個想法——任何心理狀態,無論積極的或消極的,都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但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有研究發現,大腦直接連接到與免疫相關器官的部分神經系統,表明大腦對免疫有干擾作用。
這種關聯似乎具有某種臨床意義,至少可以解釋壓力對人體的影響。第一個發現這種關聯的是現為俄亥俄州立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主任Ronald Glaser。“我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那時候包括我在內,都不太相信壓力會對認得免疫系統起作用,” 他回憶說。他和同事從醫學院學生中采集血液樣本,發現在緊張的考試期間,他們抵抗病毒的免疫細胞活性較低,常見的EB病毒抗體水平也較高,這說明壓力破壞了他們的免疫系統,使得病毒重新活躍。
從那以后,心理神經免疫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世界范圍內許多高校都設置了相關的專業。現在,身體對壓力的應激反應可以部分抑制免疫系統,并在長期內導致有害水平的炎癥。包括心理神經免疫學在內的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自1967年以來一直在關注成千上萬英國公務員的健康。結果顯示,長時間的工作壓力會增加一些疾病的患病風險,例如冠狀動脈疾病和2型糖尿病。社會經濟地位低則會增加患各種傳染病的幾率,而且有相當多的證據表明,壓力會加快艾滋病毒的發展速度。但是,研究人員在搞清楚來自大腦的信號究竟是如何被輸送到人體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焦慮引發疾病
心理神經免疫學研究大多傾向于測試個人的免疫細胞類型或分子信號的水平——如應激激素皮質醇和免疫信使蛋白質,或某個相關基因的表達。但Cole希望了解的是整個系統的工作機制。
他的第一次嘗試,是針對孤獨情緒的。社會隔離是已知導致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的最強大心理因素,但是它是否會導致健康問題一直尚未確定。此外,第三方因素可能帶來的影響也一直沒有得到驗證,例如孤獨的人可能吃得不好或者不常常去診所看病。
Cole 和他的同事檢測了6個長期孤獨(這些人堅持稱自己在過去的幾年里感到孤獨,害怕與人接觸)的人白血細胞的基因表達水平,并以8個自認為有廣泛社交圈的人的樣本作為對照。在人類基因組中約22000個基因中,研究人員發現這兩類人群有209個基因差異:這些基因要么上調表達產生更多的個體蛋白,要么下調表達,減少蛋白的產生。想要查看這些基因中的任何一個的表達變化時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如果要同時監測全部,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在孤獨組人群中,表達水平上調幅度最高的基因竟然是參與炎癥反應的基因,而下調的基因通常與抗病毒相關。善于交際的一組人中,正好出現相反的現象。正是這個小小的研究,把基因表達和心理因素變化結合了起來。
研究人員后來又將這樣的實驗結果在93個人身上進行了復制。Cole說,他還發現處于各類逆境的人群中,基因表達有類似的轉變。
結果對于人類進化有很大的意義。早期人類密集群體所面臨病毒感染的危險性較高,因此抗病毒基因會使他們從中受益。相比之下,獨立的個人所面臨的細菌感染風險更大。因此需要通過提高與炎癥相關的基因表達水平,以幫助傷口愈合并擊退那些感染。但現代壓力所導致的慢性炎癥對人毫無益處,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會損害機體組織,增加慢性疾病風險,如動脈粥樣硬化,癌癥和糖尿病。
在傳統免疫學家Smale看來,Cole的結果是“有趣,精彩的發現”,但還不能完全令人信服。他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看到情緒—免疫的生理途徑得到明確解釋。也有人評價Cole的研究是“讓你覺得社會困境的后果可能會是什么樣的,但是為什么會這樣,他并沒有解釋清楚”。喬治亞技術研究中心主任Greg Gibson希望能夠看到更深入的研究,但是他也認為即使不是每個細節都能弄清楚,大方向的研究還是有必要的。不可以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不要擔心,快樂起來
在2010年,Cole收到一封來自老友Barbara Fredrickson的電子郵件:“還記得我嗎?”她對積極情緒狀態引發的生物反應非常感興趣,提議與他合作。經過多年獨自研究的壓力和阻礙,Cole非常贊同這個主意,他說:“我已經厭倦了那種地獄般的痛苦。”
心理神經免疫學研究的可信度,研究快樂情緒似乎更加困難。因為情緒快樂與否沒有相應的生物標志物,因此無法通過實驗室測量定性,只能通過問卷調查收集模糊的數據。
一種解決方法是,測試是否可以扭轉因壓力引發的基因表達變化。Cole在三個小量的隨機群體中進行了測試。研究涉及45名壓力較大的護理人員和40名感到孤獨的成年人。結果發現,禪修課程學員的白血細胞基因表達圖譜顯示他們的炎癥基因和病毒對抗基因表達量很低。另一個實驗,佛羅里達大學的心理-腫瘤學家 Michael Antoni研究了患有早期乳腺癌的200名婦女。她們中的一部分人被安排參加了一個為期十周的壓力管理訓練,與只參加了一天該課程的對照相比,她們的炎癥相關基因表達明顯下調。同時,I型干擾素響應基因(對抗腫瘤)也相應上調。Antoni總結說:“我們的結論是情緒問題,可以平行地改變我們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Cole和Fredrickson渴望在這條研究道路上走的更遠。不僅僅是告訴然們減輕壓力的好處,她們更希望了解當人們感到愉悅時,體內所發生的變化。為此,他們要求80名志愿者回答14個問題,例如在過去的一周里,他們感到幸福和滿足的頻率或是感到自我價值的頻率。這個問題的設計是基于幸福的兩種形式:享受型(身體上的快感,例如吃得好)和自我價值實現型(例如追求知識,社交提升或慈善工作)。研究人員驚奇地發現,兩種形式的幸福影響基因表達的方式不同。第二種層次的幸福有良好的基因表達圖譜,而享樂型幸福與面對逆境時的基因表達圖譜相似。
一種解釋是,價值實現型的愉悅感與免疫功能直接相關。但Cole更喜歡從壓力的角度進行解釋。他認為,幸福與否取決于個人情況。當一個人面對困難時,他可能會感到非常大的壓力。但是當他關心例如社會,政治,藝術等其它的東西時,也許不會過分關注生活壓力。換句話說,一些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有助于緩沖我們感受到的威脅或不安全感,對我們的健康也許有幫助。
各界聲音
Cole的工作也收到了各種批評的聲音。費城大學的健康心理學家、名譽教授James Coyne認為Cole和 Frederickson的愉悅感研究不足以產生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他還指出,兩種層面的愉悅感在本質上根本就是一回事。Coyne說,研究的早期結果被過度包裝,“他們聲稱,如果你做出正確的選擇,你會很健康。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就會死。他們把研究結果變成書和各種研討會,指導人們如何生活。”
Fredrickson 是兩本健康通俗讀物的作者,其中就包括Positivity 。這本書一直飽受批評,例如著名的心理學家Daniel Goleman和Martin Seligman。紐約大學的物理學家Alan Sokal也曾撰文揭露該書缺乏嚴謹性,但是他也說,書中所描述的基本原則“似乎有足夠的證據表明,情緒有助于健康” 。
Cole 和 Fredrickson也承認這是一個小型的研究,需要重復驗證。但他們表示,用于調查問卷的快樂感的兩個層次劃分,是根據前人的大量研究而設定的。他們還指出,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并不一定意味著兩種情緒是相同的。
事實上,該領域的創始人用極情緒對抗強直性脊柱炎的故事也受到了質疑。免疫學家認為,Cousins并沒有患強直性脊柱炎,而是可以自愈的風濕性多肌痛。因此他的康復可能只是一個巧合。
盡管受到了批評,但Cole認為他早期的工作還是足以證明積極的情緒可以恢復逆境生物學效應的損傷。雖然他不再有時間去從事藝術品交易,但是這已經變成了能夠幫助他塑造良好情緒的業余愛好。
10月21-24日,大連海洋大學和亞洲發育與比較免疫學會、中國水產學會水產動物免疫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亞洲發育與比較免疫學大會在大連召開。來自美國、瑞典、加拿大、荷蘭、日本、泰國、新加坡等國家......
由LMU和HelmholtzMunich免疫學家VigoHeissmeyer和TakuIto-Kureha組成的研究小組揭示了T細胞中m6A修飾的基本功能。甲基化是核酸的化學修飾,不僅存在于DNA上,......
免疫學研究源于人類希望抵抗傳染病,也與人類對輸血的實際需求有關。經過迷信、迷惑、試錯等多個階段,步履艱難、甚至犯過錯誤,堅持探索的嚴肅研究者逐漸從現象到本質,到1898年確定:抵抗傳染病和輸血涉及相同......
美國司法部周四(7月9日)稱,57歲的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風濕病和免疫學專家鄭頌國(SongGuoZheng)于5月22日抵達阿拉斯的泰德·史蒂文斯安克雷奇國際機場(TedStevensAnchora......
免疫學是研究生物體對抗原物質免疫應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醫學科學。免疫應答是機體對抗原刺激的反應,也是對抗原物質進行識別和排除的一種生物學過程。隨著生物醫學的研究進展,免疫學以其獨特的優勢有力的推動了醫......
病毒免疫逃逸和宿主免疫耗竭是導致慢性病毒感染建立的重要因素。HCV(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慢性化比例大于70%,但機制尚不清楚【1】。長期以來,臨床上缺乏對HCV急性感染期肝臟原位免疫病理的觀察,基礎研......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免疫學系教授詹姆斯·艾莉森(JamesP.Allison)與日本京都大學免疫學系教授本庶佑(TasukuHonjo)通過發現兩種負向免疫調節分子、創建了“負負得正”的新型......
你的免疫力如何?你知道免疫學嗎?你知道嗎?目前認為,細胞能量代謝影響許多免疫細胞通路,能夠指示和調控免疫細胞功能和譜系定向。安捷倫在AAI2018展示了新海報,了解如何輕松簡便地運用安捷倫Seahor......
記憶T淋巴細胞的名字源于它能夠使免疫系統獲得免疫記憶——幫助機體獲得機體內發生過的感染或接種過的疫苗的相關記憶。但是為了成為記憶T細胞,這些細胞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退化,并逐步退出免疫步兵行列。這個突破......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美國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Immunosuppressivecelldeathincancer”的文章,提出了腫瘤免疫新觀點,即死亡腫瘤細胞可能會協助腫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