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PhysicalSociety)網站公布了2014年“詹姆斯·C·麥高第新材料獎”(JamesC.McGroddyPrizeforNewMaterials)評選結果,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院士榮獲這一世界級獎項。
美國物理學會2014年春季年會將于2014年3月3-7日在美國丹佛舉行,屆時“詹姆斯·C·麥高第新材料獎”(JamesC.McGroddyPrizeforNewMaterials)頒獎儀式將同期舉行,王中林院士將在頒獎式上作特邀大會報告。該獎項由IBM資助并創建于1997年,專門獎勵那些在新材料科學應用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
美國物理學會“詹姆斯·C·麥高第新材料獎”是一年一次的材料領域的高級別獎項,歷屆獲獎名單包括多位新材料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或化學獎得主,他們為新材料學科的奠定和重大研究突破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詹姆斯·C·麥高第新材料獎自創立以來的獲獎者包括:奠定了凝聚態物質相變動力學定量研究的基礎使材料科學得以跨學科發展的科學家DavidTurnbull;著名華裔物理學家、半導體物理、材料科學與器件等多科性交叉形成的前沿領域——半導體量子阱、超晶格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張立綱院士(LeroyL.Chang);因準晶體(Quasicrystals)的發現而曾震動了凝聚態物理學界的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的DanSchechtman教授;198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因發現陶瓷材料中的超導電性所取得的重大突破的美國IBM蘇黎世實驗室教授J.GeorgBednorz;華裔物理學家、提出用纖維材料傳達光束訊號,以建置通信的第一人的“光纖之父”高錕;發現巨磁阻效應的德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PeterGrünberg等,這一獎項是對新材料領域前沿帶頭人極大的殊榮和鼓勵。
“詹姆斯·C·麥高第新材料獎”頒獎詞充分肯定了對王中林院士這些年來在新材料領域的杰出貢獻:“鑒于您在氧化鋅納米結構的綜合應用于傳感、能量收集和壓電電子學方面開創性貢獻頒發此獎項”。王中林教授是氧化鋅納米結構研究的領軍人物,他在電子顯微學和納米科學方面有多項國際重要影響力的原創性和開創性研究成果和貢獻:包括納米發電機的發展,氧化鋅納米材料的合成、表征、生長機理和應用,納米線在能源、電子學、光電子學和生物科學等方面的應用。他還創立并開拓了壓電電子學和壓電光電子學這一新的領域。
王中林院士數十年來在新材料領域的累累碩果獲得了國際社會廣泛一致的認可并獲得一系列重量級獎項:王中林院士榮獲了美國顯微鏡學會1999年巴頓獎章﹐佐治亞理工學院2000和2005年杰出研究獎﹐2005年SigmaXi學會持續研究獎,2001年S.T.Li獎金(美國)﹐2009年美國陶瓷學會Purdy獎,2011年美國材料學會獎章(MRSMedal),2012年美國陶瓷學會EdwardOrtonMemorial獎,2013年度美國化學學會(ACS)NanoLectureshipAwards。
王中林院士的獲獎聲明將刊登在2014年3月第三期的美國物理學會新聞。
美國物理學會〔AmericanPhysicalSociety,APS〕成立于1899年,是世界第二大物理學組織,并發表以上十余種科學期刊,每年舉辦20多項科學會議,約有四萬多會員。
(a)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共混膜中形貌與(b)光物理路徑圖 山東大學供圖近日,山東大學前沿交叉科學青島研究院物質創制與能量轉換科學研究中心教授高珂在有機光伏電池的分子晶態與雙生......
近日,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與澳大利亞、加拿大兩國的研究團隊合作,實現了迄今最靈敏的測量光偶極勢的方法,通過氦原子的精確計算和精密測量,在三百萬分之一水平上驗證了量子電動力學(QED)這一基......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教授葉芳偉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將Thouless泵浦推進到非線性范疇,并發現了分數階Thouless泵浦現象。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物理評論快報》。在一些特定的周期系統里,波......
日本稀少放射性核素儲存環(Rare-RIRing)圖源: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及合作者利用日本稀少放射性核素儲存環(Rare-RIRing,R3),成功測......
近日,韓國忠南大學的一個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金屬鉍粒子在不同基體上的成核和結晶過程,相關成果4月18日發表于《納米通訊》上。在研究中,科研團隊采用原位透射電子顯微鏡(TEM)研究了鉍顆粒在結晶硫......
北京譜儀III實驗上首次發現Λc到nπ+信號(紅色虛線部分)蘭州大學供圖作為“標準模型”的基本組成之一,粲夸克(c)領域的科學研究一直是我們探索無窮小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作為最低質量的含粲夸克重子(粲......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21790372,21822606,22033005)等資助下,清華大學徐超副教授團隊與李雋教授團隊合作在錒系元素镅的分離化學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基于價態調控......
新華社武漢4月14日電(記者譚元斌)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高克林研究團隊成功研制105億年偏差不到1秒的鈣離子光頻標。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應用物理評論》。記者14日從......
摩擦起電是揭示摩擦磨損本質起源極具潛力的研究手段。摩擦起電可作為一種“探針”來反映摩擦副狀態與摩擦狀況,在智能潤滑監測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它在能源收集、自驅動傳感等領域也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如何......
4月6日,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印發《安徽省“十四五”新材料產業發展規劃》(以下檢測《規劃》)。《規劃》提出產值年均增速保持20%以上,力爭2025年產值規模突破1萬億元,初步形成產學研結合緊密、產用協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