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自然—通訊》報道指出,全球約有30%的糧食作物,包括水稻和小麥等,其產量潛力可能已到達極限。最近有數據顯示,糧食作物的產量已趨于穩定,甚至有急劇下降的趨勢。
對未來糧食產量進行預測,將有助于確保全球糧食安全,但是過往的分析都是建立在產量只增不減這一基礎上,而這一情況已被證明是不可能發生的。一直以來,預測未來糧食作物產量,及其滿足全球食物需求能力的主流方法都是基于歷史趨勢。但是過往的產量提升,大多依賴革新技術,而有些革新技術只屬一次性,因此大部分的預測都過于樂觀。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Kenneth Cassman及其同事,分析了全球最大谷物生產國的谷物、油、糖、豆類、水稻、小麥和玉米產量,并發現了一個令人擔憂的情況。數據表明,世界上許多過度種植地區,包括亞洲東部、歐洲西北部和美國等,其主要谷物產量近期不是出現減少,就是發生飽和。
根據研究人員推算,產量停滯將影響全球大約33%的大米生產國和27%的小麥生產國。而且這一減少在各國對農業科研、發展、教育和基礎設施等作出了大量投資后仍然會發生,這表明許多種植地區的生產潛力可能已經到達了極限。
作者警告稱,要進一步維持糧食產量,就必須微調生產農作物的不同因素。但這往往是難以實現的,當農民需要考慮到相關成本、勞動力需求、風險和環境影響時尤為困難。
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安全生產視頻會議召開,由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及局長劉煥鑫出席并發表講話。會議由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錢毅主持,并由局督查專員李成毅通報相關情況。會議的......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29日表決通過糧食安全保障法。該法明確國家建立糧食安全責任制,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地方政府承擔具體責任,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協同配合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當前,中國糧食安全......
英國宣布建成全球首個公開資源的主要糧食作物微生物組低溫庫(UK-CMCB),將致力于保存栽培在英國土壤中的6種主要糧食作物的重要微生物組樣本,包括活性微生物、作物根部環境的基因組和DNA序列。UK-C......
近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糧油質量檢驗測試中心擬于近期組織開展糧食近紅外快檢方法及儀器行業適用性驗證評價工作,并發布相關公告。本次驗證測試評價的項目為糧食中的水分、粗蛋白質和粗脂肪含量,驗證......
10月15日,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縣邊昭鎮哈拉道村的鹽堿地示范田,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組織了高油高產耐鹽堿大豆品種“中吉602”的實收測產活動。來自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多家單位的20名專家......
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國夏糧產量14613萬噸,與去年相比,穩中略減,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實現了豐收。豐收變增收,收購環節是關鍵。眼下,夏糧由南到北陸續進入購銷旺季。近日,記者來到江蘇省揚州......
一般來說,水稻品種間親緣關系越遠,雜交優勢越明顯。據預測,如果秈稻和粳稻亞種間能育成超級雜交稻,可以比現有雜交水稻增產15%以上,因此,如何利用亞種間的超強優勢一直受到育種家的關注。7月26日,中國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各銀保監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政局、農業農村局: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和國務......
記者13日從財政部了解到,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日前聯合發布通知稱,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至全國所有產糧大縣。據悉,我國已在部分糧食主產省份的產糧大縣,針......
人們日常吃的小米,又名谷子,是起源于我國黃河流域最早被馴化和栽培的作物之一,也是我國干旱貧瘠地區的重要糧食作物。豐收的谷子。中國農科院供圖數十年來,通過育種家的不懈努力,谷子產量逐漸提高,但和水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