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12-25 13:48 原文鏈接: 中國三大口糧凈進口如何構筑大國糧食安全閥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14年敲定的六項主要任務中,保證糧食安全被置于首要位置,還特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指標。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201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億多噸,同比增長2.1%,也是中國糧食第10年連續增長。

      如此喜人的產量并沒有改變中國"豐年缺糧"與糧食進口比率不斷提高的尷尬--過去十年中,除2008年、2009年外,其余年份的糧食生產都是產不足需,而且缺口日益增大。截至2013年7月底,我國今年進口稻米、小麥和玉米等"三大口糧"達1143.9萬噸,創下同期歷史新高,而且被官方視為"口糧"的稻米和小麥的進口量日漸增大。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表示,中國2013年超越埃及之后,成為全球最大小麥進口國,進口量達650萬噸;同期中國將超越尼日利亞,首次成為全球最大的大米進口國,進口量達300萬噸。

      中國"三大口糧"凈進口的局面,在短期甚至長期內可能均會處于"不可逆"狀態。

      進口的增加意味著國內糧食自給能力的下降,目前我國糧食自給率不足86%,與官方95%的目標相去甚遠。利用國際市場資源來平衡國內糧食供求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但將糧食安全系在別人腰帶上的難度系數將越來越大。自1990年以來,全球糧食產量只增加了2.3%,人口卻增長了10%,人口增速大大快于糧食增產速度;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到90億,全球糧食產量必須提高50%以上才能滿足需求。目前世界糧食總產量一直徘徊在18億噸到20億噸之間。目前世界糧食庫存已由10年前消費量的30%下降到不足15%,處于近30年的最低位置。FAO的研究報告顯示,未來20到50年間的農業生產將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沖擊,全球超長期糧食安全難免不受重大影響。如果再加上日益泛起的農產品貿易保護浪潮,中國未來糧食進口的風險會逐步加大。

      糧食供求的長期緊平衡是徘徊于國內糧食市場上空的巨大陰影。據《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預測:到202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4.3億,糧食總需求量將達到58487萬噸-59202萬噸,屆時國內糧食(不含大豆)的供給缺口將在4000萬噸-5000萬噸。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的調查,2013年農民工年人均糧食需求比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分別高119.14和51.04公斤,人均日消費糧食增加20%;動態預測顯示,到2030年,中國至少有2億農民移入城鎮,糧食供求矛盾將日益加劇。

      中國糧食安全的基本保障條件還十分脆弱。目前,中國耕地保有量為18.18億畝,人均耕地不足1.5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根據聯合國耕地警戒線標準,當人均耕地少于0.8畝時,會發生生存危機,目前中國2000個左右的縣有600多個縣的人均耕地面積低于0.8畝。按照未來"兩橫三縱"的城市化戰略格局,到2020年建設占用耕地用地3萬平方公里(即4500萬畝),減少的糧食產量不低于2000萬噸。如果耕地下降到18億畝以下,加上土壤污染、自然災害等因素,糧食總產很可能下降至50000萬噸--屆時中國需要8000-10000萬噸的糧食進口量,占到目前全球糧食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

      食以土為本。按照中國農業科學院的規劃,到2030年,如果實現糧食95%的自給率,則2030年需要18.5億畝耕地。在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基礎上,提高糧食單產量就成為必然選擇。中國糧食增產大約三分之二依賴于單產水平的提高,這方面未來還有一定提升空間。提升糧食單產的同時,通過改造中低產田,使其成為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增效的高標準農田,也是一種增產的有效路徑。

      在向土地尋找糧食增量的同時,糧食存量空間更值得深挖。目前中國每年因災損失的糧食產量約1000億斤,如果每年能通過良種良法、病蟲害防治、節水灌溉、防災減災和避災等科學技術手段將災害損失減少兩成,那就相當于增產200億斤。另外,全國每年糧食產后損失和浪費約為8000萬噸,相當于糧食總產的 15%,如果能通過控制非食品工業用糧需求、發展節糧型養殖業、節約用種和加強糧食儲存和保管等措施堵住產后損失漏洞,就相當于每年能新增約2億人的糧食供給。

      開源節流之外,通過制度性再造即轉變農業經營方式應當是提升糧食安全系數的最核心環節。當前,在引導農民流向城市的同時,政策還應全力引導和支持城市工商資本向農村尤其向糧食種植業領域逆向流動,以在置換農業經營主體的同時提高土地的規模化產出程度,在更深層次上實現土地生產效率對勞動生產效率的替代。

    相關文章

    9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涉及農獸藥殘留、微生物污染問題

    2月15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3年第6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通告,檢出不合格食品9批次,不合格項目涉及微生物污染、農獸藥殘留超標、質量指標不達標。5批次食品檢出農獸藥殘留超標5批次食品檢出......

    內蒙保障牧區零售藥店藥品質量安全有效可及

    自治區藥監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關于加強農村牧區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聚焦質量安全、規范經營和供應保障等方面,針對農村牧區醫療資源相對緊缺、老年人等脆弱群體相對較多以及春節務工返鄉人員增加流動......

    糧食安全潛存危機,如何向科技要糧?

    “貧困人口已經脫貧,米、面、油的價格一直都很平穩,但中國的糧食安全了嗎?”2月9日,在第737次香山科學會議上,會議執行主席、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翟虎渠如是發問。當前,我國糧食供需總體形勢持續向好,糧......

    四部門部署保障春季學校食品安全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安部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春季學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各地有關部門保障春季學校食品安全。《通知》要求,要堅決落實食品安全“四......

    專家:警惕不道德使用ChatGPT的潛在威脅

    作為一款基于文本的問答式機器人(或稱聊天機器人),ChatGPT因廣泛應用先進的AI技術而備受關注。從準確修復編碼錯誤、生成烹飪食譜、創建3D動畫到制作完整的歌曲、撰寫小說和學術論文,ChatGPT展......

    核安全行政處罰決定書(李光躍)

    名稱核安全行政處罰決定書(李光躍)索引號000014672/2022-00514分類核設施安全監管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2-12-14文號環法〔2022〕59號主題詞核安全行政處罰決定書(李......

    第二屆糧食儲運與安全國際研討會在南京召開

    12月5日至6日,第二屆糧食儲運與安全國際研討會在南京舉行。本次活動由南京財經大學、中加生態儲糧研究中心、江蘇省糧食流通與安全國際聯合實驗室、江蘇高校現代糧食流通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主辦,江蘇科技大學、......

    通知|用藥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藥水平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為進一步加強用藥安全管理,提升合理用藥水平,保障醫療質量安全和人民健康權益,現提出以下工作要求。一、降低用藥錯誤風險,提高用藥安全水平(一)......

    解讀|“十四五”食品安全規劃的“四個最嚴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解讀如下:一、《規劃》起草背景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用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

    解讀|醫療網絡安全管理要實現“三位一體”

    隨著高質量發展縱深推進,全國衛生健康領域迎來重要機遇期,信息化發揮著關鍵的支撐作用,在此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健康數據不僅是重要的生產要素,更是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因此網絡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此背景下,......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