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核事故引發了世界性核恐慌。2011年3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立即部署對全國核設施開展綜合安全檢查。通過歷時9個月的檢查,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發布了《關于全國民用核設施綜合安全檢查情況的報告》。針對檢查發現的問題,近期與中期整改要求已基本落實。
據了解,此次大檢查的結論很明確:我國核電站基本滿足已有的核安全法規要求,但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
“我國對能源的剛性需求大,因此,我們必須要切切實實地做改進,提高核電站的安全性,使公眾真正能接受核電。”日前,環境保護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總工程師柴國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明了我國保障核電安全的堅定決心。
“安全首要責任在于業主,我們主要是按照法規要求業主達到標準,業主的自覺性也很高。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如果沒做好,一旦被核安全局發現違規現象,可能停堆或者被吊銷執照。”
而經濟上的影響更是促使業主自覺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單獨一個1000W機組停堆一天,損失就達到100萬美元,單從這個角度來說,核電站對自身的管理也必然要很規范。”柴國旱解釋說。
據了解,我國法律規定核設施營運單位承擔全面安全責任,要求在核設施的選址、設計、建造、運行和退役必須貫徹“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方針,營運單位有足夠的措施保證質量,保證安全運行,預防核事故,限制可能產生的有害影響。
“我國核電事業起步較晚,在核電廠設計、建造和運行方面較好地吸收了國際成熟經驗,具備一定的后發優勢。”柴國旱介紹說,1984年國家核安全局成立,參照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有關安全標準,制訂了比較完備的、與國際接軌的核安全法規標準體系,對民用核設施實施了獨立的安全審評和監督。
我國核安全究竟達到了什么樣的水平?針對這一問題,柴國旱給出了一個具體的解釋,世界核電運營者協會(WANO)每年都開展同行評估,對核電站的安全性及經濟性等都有一些指標。根據WANO主要性能指標,我國運行核電機組普遍處于國際較好水平,部分機組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些機組名列前茅。比如大亞灣核電站的能力因子在國際上就是名列前茅的。
秦山核電廠于1983 年開工建設,廠址標高定為5 米,采用設置防洪堤的方式應對極端情況(最大風暴潮疊加最大天文潮)下可能出現的水淹問題。在國家核安全局開展追溯性安全審評后,秦山核電廠按照9.51 米的設計基準洪水位,加高防洪堤,同時在堤頂設置擋浪墻,總標高達到9.7米~9.9 米。
然而,根據杭州灣目前的圍墾狀況,以及今后20 年的圍墾規劃可能引起的岸形和水深變化等因素評估,圍墾規劃完成后,廠址的設計基準洪水位應為10.01米。根據這一新的結論,現有防洪措施將難以應對極端情況。
“此外,嚴重事故的預防和緩解方面也存在一些小問題。”柴國旱介紹說,福島核事故以前,大亞灣核電廠和秦山第三核電廠已在對超設計基準事故全面評估基礎上制定和實施了嚴重事故管理指南,但秦山核電廠還沒制訂嚴重事故管理指南,秦山第二核電廠、嶺澳核電廠、田灣核電廠僅具有可以應對某些特定嚴重事故的規程。”柴國旱說。
據了解,在事故情況下,對核電站來說,最重要的是導出堆芯余熱。福島第一核電廠之所以發生嚴重事故,正是因為導出堆芯余熱的措施喪失了原有功能。本應將堆芯余熱導入海水的系統遭到破壞,導致堆芯余熱無法導出。
“我們的設計要多樣化。”柴國旱認為,“不僅要能通過海水系統導出余熱,還要有空氣系統冷卻。比如,廣東陽江5&6號項目,這一項目專門設置了一個空冷塔系統(安全殼及乏燃料水池事故后中長期排熱系統)。雖然投資上億元,但為了安全,絕不吝惜。”
同時,我國已經投入掌握了作為世界第三代核心技術的AP1000,其與國內一般電廠的不同之處,在于其采取了非能動的安全理念。
“所謂非能動,指的是這種安全系統不需要動力電源的供應,只是依靠高度差、溫度差和蓄壓,就能把安全系統調動起來,將相關的冷卻劑注入到堆芯中。與常規二代核電廠依賴動力電源供應調動安全系統的方式不同,安全性能有了很大改進,AP1000已經不依賴于應急電力供應。
目前,世界上比較容易理解且普遍接受的核電廠的安全目標是“兩個千分之一”:一個是反應堆事故對核電廠附近的個人或居民群體可能產生的急性死亡風險,不應超過由于其他事故而普遍受到的急性死亡風險的0.1%;另一個是反應堆事故對核電廠附近的個人或居民群體可能產生的晚期(癌癥)死亡風險,不應超過由于其他原因產生的癌癥風險的0.1%。
在核電廠幾十年的運行壽期內,國家核安全局地區監督站派遣監督員常駐核電廠現場,對核電廠的運行狀況,運行活動等實施24小時監督,對監督中發現的核電廠異常狀況和違反運行規程的情況,提出核安全要求或必要時采取執法行動。
2012年公布的《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提出了核安全的2020年遠景目標:運行和在建核設施安全水平持續提高,“十三五”及以后新建核電機組力爭實現從設計上實際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的可能性。
“所謂的‘從設計上實際消除大量放射性物質釋放的可能性’,指即使由于極端事件導致核電廠發生了堆芯熔化的嚴重事故,放射性也不會大量釋放到環境,事故影響范圍不會超出核電廠廠區范圍。這是我們對核電‘絕對安全’的一種理解和解決途徑。”柴國旱說。
廣島原子彈爆炸讓人觸目驚心,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令人心有余悸。由于核能的特殊性,核電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我國核電站是足夠安全的,完全滿足國際上各安全監管機構對新建反應堆的安全要求。”中......
5月28日17時50分許,嘉禾縣龍潭鎮興隆煤礦發生一起瓦斯傾出事故,造成6人被困。事故發生后,省政府高度重視,有關領導相繼作出批示,省應急廳、湖南煤監局和郴州市、嘉禾縣有關負責人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應......
4月15日晚,齊魯天和惠世制藥有限公司門口聚集了不少人。據新華社報道,4月15日15時37分,齊魯天和惠世制藥有限公司凍干車間地下室,在管道改造過程中,因電焊火花引燃低溫傳熱介質,產生煙霧,致使現場作......
2019年4月1日晚8點左右,云南昭通威信縣宜畢高速在建項目威信段羅布鎮簸箕村扎西隧道發生疑似瓦斯事故,導致2人死亡,還有隧道外附近2人受輕傷,截至4月2日上午7點,還有5人失聯。事故發生后各部門緊急......
日本福島核事故已經過去8年,這期間,日本經歷了“減核”“零核”“啟核”的反復,國際組織和各核電國家也積極開展事故研究分析,提出進一步提升核安全的改進建議,開展具體的改進行動。鑒于此,客觀總結和探討福島......
中國目前所有的商運核電站都建設在沿海地區。內陸要不要發展核電?關于這一問題的探討多年來從未停息。《中國科學報》多篇文章涉及了這一有關國計民生的話題,傳達了權威理性的聲音。科研從未停止其實,我國關于在內......
包容燃料芯體的燃料元件包殼是核反應堆中的第一道安全屏障,因此確保包殼的密封性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俄羅斯國家核研究大學“莫斯科工程物理研究院”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一整套可在不破壞燃料元件包殼的情況下對其進......
日前,我國大型先進壓水堆重大專項“CAP1400蒸汽發生器研制”課題通過國家能源局組織的正式驗收,標志我國形成了第三代核電主設備的國產化能力。其中,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李華科研團隊與上海電氣核......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核電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7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是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核電標準化是支撐我國核電安全和......
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的推動下,全球可再生能源支出正在趕超煤炭,天然氣和核電廠的電力投資。根據國際能源機構IEA的數據,近年來全球增加的發電能力中有一半以上來自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圖片來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