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1-03 10:25 原文鏈接: 干熱巖開發亟待“破冰”

      儲量巨大,開發過程幾乎無污染,但我國干熱巖資源開發及其技術研究薄弱,成本高昂。專家呼吁——

      擁有巨大的儲量,能源開發過程中幾乎無污染……被視為未來能源支柱的干熱巖開發潛力巨大。然而,與國外已較為成型的技術相比,我國干熱巖的開發還處在起步階段。

      “如果現在我們還不開始干熱巖的開發,工作永遠會是零。”在近日召開的干熱巖開發戰略研討會上,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地熱研究室主任王貴玲表示,要重視干熱巖的開發利用,在干熱巖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加強技術研發,追蹤國際技術。

      多位專家也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強調,我國干熱巖的開發利用若想破冰,需要從多方面努力。而當務之急是要做好干熱巖資源的勘察評價以及關鍵技術體系的研發,并進行重點示范工程建設。

      技術未成型

      干熱巖是指地層深處(地下3~10千米)普遍存在的沒有或僅有少量流體、致密不透的熱巖體。其儲量非常豐富,比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熱能總和還要大。

      與此同時,干熱巖系統的排放幾乎為零,無廢氣和其他流體或固體廢棄物,可維持對環境最低水平的影響,最大程度地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壓力。

      目前,美國干熱巖的發電裝機量已達到300千瓦,在新墨西哥州等四個地方進行了開采工作,預計2030年達到商業化水平。

      然而,我國干熱巖資源開發及其技術研究十分薄弱,成本高成為干熱巖開發的困擾。

      “現在要做的是形成技術、降低成本。”王貴玲表示。

      推進有疑慮

      據初步估算,我國干熱巖在3000~10000米范圍內的儲熱量相當于860萬億噸標準煤釋放的能量。按照2%的可開采資源量計算,相當于我國2010年能源消耗總量(32.5億噸標煤)的5300倍。

      不過,有一點讓專家們很是擔憂:作為地熱資源的一種,干熱巖的開發是否會面臨地熱資源同樣的困境。

      在我國,利用地熱供暖和供熱水發展非常迅速,但利用地熱發電一直止步不前。

      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認為,缺乏相關方面的政策扶持是重要原因。作為清潔能源,風能發電和太陽能發電有國家政策補貼,但地熱開發沒有。

      今年年初,由國家能源局等四部委發布的《促進地熱能開發利用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對地熱發電給予電價補貼。

      對此,有專家表示,文件沒有具體的條例保證,只是提了一句,和“空頭文件”無異。

      此外,在地熱供暖和供水上,地熱資源的開發也存在著利用層次低、浪費嚴重現象。

      同時,由于尾水回灌技術的不成熟,供暖尾水大多直接排放到城市污水管網。“這是非常大的浪費,但采取新技術、進一步降低尾水溫度,成本又很高。”王貴玲說。

      多管齊下

      干熱巖的開發該如何破冰?在王貴玲看來,當務之急是明確我國干熱巖資源的賦存特征與開采條件,彌補研究空白,而這正是開發利用干熱巖資源的基礎。同時,要進一步開展干熱巖關鍵技術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耀如則認為,干熱巖的開發要選擇一到兩個試點作為有利靶區,建立研究基地,完成從研究到開發的過程,穩步推進其在發電方面的利用。

      王貴玲也向記者強調了建立干熱巖示范工程的重要性。他認為,這對實現我國干熱巖的全面開發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們還認為,人才隊伍的建設以及數據的共享,對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有著重要作用。

      “僅有研究是不夠的,還要建設地熱資源開發隊伍。”盧耀如多次強調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并呼吁建立與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相對應的數據庫,且要涵蓋全國各地地熱資源的各種開發情況。

    相關文章

    2024中國特種車輛大會在長沙舉行

    10月10日,2024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越野車技術分會第十六屆學術年會暨特種車輛大會在長沙舉行。大會已舉辦16屆,本屆以“匯智、融通、協創、勇拓”為主題,設置高峰論壇、展覽展示、論文證書頒發等環節。大會......

    “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重大研究計劃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通告

    關于征集“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重大研究計劃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的通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芯片前沿技術科學基礎”2025年度項目指南建議征集已通過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印遇龍等:基因編輯并不違背自然選擇規律

    在生命科學領域,基因編輯技術尤其是CRISPR/Cas9系統的出現,為科學研究帶來革命性突破。這項技術改變了人類對基因的認知,重新定義了自然選擇與人工干預間的界限。老百姓眼中,基因編輯可能也是類似于“......

    2024年數智水電技術交流論壇召開

    9月26日至27日,國家能源水電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024年數智水電技術交流論壇在長沙舉辦。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論壇以“數智水電,賦能發展”為主題,圍繞數智水電前沿技術及發展趨勢進行研討,包括5場主旨報......

    第二屆國防科技高地論壇聚焦無人智能制勝未來

    9月27日,國防科技大學聯合湖南省人民政府、軍事科學院、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舉辦的第二屆國防科技高地論壇主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現場。王昊昊攝論壇由國防科技大學牽頭發起......

    專家研討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項目

    9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主持召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C類)《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建議研討會。會議現場。......

    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周年成果發布

    9月9日在長沙舉行的2024互聯網岳麓峰會上,發布了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一周年成果報告。長沙發布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周年成果。主辦方供圖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表示,去年的互聯網岳麓峰會提出把長沙打造成......

    科學家成功展示核鐘所有關鍵技術

    科技日報北京9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近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封面故事帶來一項新突破: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聯合成立的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領導的國際團......

    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揭曉

    9月3日,湖南省科技大會暨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會上宣讀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含光召科技獎)的決定。獎勵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

    共60家市場監管總局擬批準一批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

    8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一批擬批準建設的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擬批準建設重點實驗室40個、技術創新中心20個,涉及食品微生物檢測、食品接觸材料安全、石油化工產品檢測與質量控制、材料、......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