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氣象臺于1月7日8時40分將霾黃色預警信號升級為霾橙色預警信號。目前,菏澤、聊城、德州、濟南、濱州、東營、淄博、濰坊8市出現了重度霾。圖為市民在霧霾籠罩下的濱州市街頭出行。
1月5日上午9點半,浙江省杭州市首次發布了大氣重污染Ⅲ級預警。不少有晨練習慣的市民對此有些不解: “預警發布時,早就過了晨練的時間了。政府部門難道就不能提前一點發布預警嗎?”
“按照預案規定,經監測預測,杭州市區未來兩天空氣質量指數(AQI)在201~300之間,就應該發布Ⅲ級預警。”杭州市環保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說,按照其他城市的做法,1月3日如果預測到1月4日的AQI會超過201,而1月4日當天監測顯示AQI確實超過201,且能預測1月5日AQI仍將超過201,就應該在1月4日啟動預警。
但實際上,1月3日的AQI預報出現了誤差。
“上周末一股弱冷空氣開始影響杭州市區。在環保、氣象部門原本的預測中,周末的這股冷空氣可以有效吹散盤踞杭城上空的污染物,AQI指數將回落到201以下。” 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洪盛茂說,但事與愿違,雖然氣溫下降了,但由于風速太小,污染物并沒有被吹散。因此,霧霾情況沒有明顯改觀。1月4 日實際監測到的0~24小時AQI平均值遠超過了201,且預測到1月5日AQI仍將超201。
1月5日一早,環境監測人員發現杭州的空氣質量已經達到連續兩天為重度污染的啟動底線后,立即與杭州市氣象臺的值班人員聯合會商。隨后他們將此情況上報杭州市政府,并由杭州市大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在最快時間內發布了首個預警信息。
因此,1月5日上午9點半發布的首個預警,可以說是一次緊急應對發布,也可以說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初次嘗試。“預案中并沒有規定發布預警的時間,具體方案又還在細化中,所以對于我們還是一種探索。”環保部門工作人員說。
1月6日,浙江省氣象臺、杭州市氣象臺均繼續發布霾黃色預警。浙江省環保廳門戶網站顯示,從1月5日下午兩點到6日下午兩點,杭州市的AQI日報指數為233,達到重度污染。在全省11個地級市中排名倒數第三。
而1月6日傍晚5點,杭州的實時AQI仍達223,相比周邊城市上海的45,嘉興的75,寧波的137,舟山的77,更讓人揪心。
明明前幾天,這些城市也都陷在霾中,空氣呈重度污染狀況,怎么一省之內,空氣質量差別咋這么大呢?
“主要還是擴散條件不同導致的。”洪盛茂說,上海、寧波、舟山等城市都靠海,擴散條件好,所以空氣質量改善速度相對比杭州快。而杭州風速很小,像1月6日上午8點的市區風力為0,也就是短時間出現了靜風,其余時段的風力也都在2級以下,屬于微風(3級以下的風),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1月8日,杭州市下起蒙蒙細雨,空氣質量明顯好轉。
據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和杭州市氣象臺聯合發布的空氣質量預報顯示,1月8日下午2點,杭州市空氣質量狀況為優。
“提前一天預報霧霾情況,以便市民采取防護措施。”湖北省武漢市環保局日前透露,從2014元旦開始,武漢環保局官網對PM2.5濃度進行預報。
據了解,武漢市各城區已著手準備統一設置“霧霾監測站”,主要收集每日的SO2、NO2、PM10、CO、PM2.5等數據和氣象條件等相關資料。此外,遇到霧霾天將連續采樣,監測PM2.5濃度,分析PM2.5中重金屬和類金屬元素、多環芳烴、陰陽離子等含量。
武漢空氣質量監測站副站長胡世祥介紹,PM2.5預報具有一定難度,因為霾的成分復雜,形成條件受水平靜風、垂直逆風、空氣污染影響較大。由于武漢市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監測霧霾,相關數據積累還不充分,所以預測模型的構建、相關參數的確定有待時日。
武漢市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開始,預報精確度或許欠佳,但“霧霾監測站”收集和監測的數據將有助于對PM2.5濃度進行預測,隨著時間漸長,預報精確度會提高。
什么是AQI?
AQI,即空氣質量指數(Air Quality Index),是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無量綱指數。
如何看懂AQI?
AQI的數值越大、級別和類別越高、表征顏色越深,說明空氣污染狀況越嚴重,對人體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公眾看AQI時,不需要記住AQI的具體數值和級別,只需要注意優(綠色)、良(黃色)、輕度污染(橙色)、中度污染(紅色)、重度污染(紫色)、嚴重污染(褐紅色)等6種評價類別和表征顏色。當類別為優或良、顏色為綠色或黃色時,一般人群都可以正常活動;當類別為輕度污染以上,顏色為橙色、紅色、紫色或褐紅色時,各類人群就需要關注建議采取的措施,在安排自己的生活與出行時作為參考。
空氣質量預報是怎樣“煉”成的?
——訪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工程師孫峰
近日,浙江省杭州市空氣質量指數預報發布延遲,并且預報指數與實際指數有出入,引發了市民的不滿和質疑。其實類似這種情況其他地區也時有發生。是什么原因造成空氣質量指數預報遲報或數據有出入?空氣質量預報是怎樣生成的?記者近日采訪了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孫峰。
孫峰告訴記者,空氣質量指數預報主要是技術手段,一是診斷分析,包括污染水平、污染狀況、污染特點等,還要考慮到是否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二是氣象條件分析,如未來幾天地面、高空的形勢,污染物的擴散條件等,看會是怎樣演變,由空氣質量預報員給出預報數據。
孫峰說,空氣質量指數預報還有客觀預報技術,就是統計模型和數值模型。每天由電腦自動運算這兩個模型,產生預報結果,作為重要的輔助信息。統計模型結合擴散形勢和污染物變化之間的關系,積累了很多案例,用過去形成的規律預測未來。數據模型綜合考慮污染物的排放強度、初始濃度、擴散條件、大氣物理化學過程。另外還有本地區和周邊地區的污染相互影響,多個模塊銜接,綜合運算,得出預報結果。
孫峰介紹說,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預報人員每天都要進行內部會商。參加預報的工作人員都對未來幾天內的空氣質量變化趨勢,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預報結果出來后,還要和氣象部門進行會商,氣象專家從氣象條件對空氣污染物擴散的影響方面進行分析、判斷,最終雙方共同確認預報結論。
“為什么空氣質量預報常常會出現不準確的現象?”記者問。
孫峰說:“首先,空氣質量預報本身就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它需要一套完善的技術體系支撐。如果沒有強大的技術支撐,很容易出現漏報、遲報等問題。另外,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增加了兩個監測項目,也為空氣質量預報增加了難度。”
孫峰還介紹說,空氣質量預報準不準受限于其他條件。
一是污染物清單要非常全面,但現在有些地方的基礎數據不健全。即便數據全面也還會有偏差,畢竟監測過去的排放和預測實際的排放難免會有差距。
二是預測需要結合氣象預報,而氣象預報本身也有失準的時候,且對霧霾天的氣象預報目前也還不夠成熟。因此,基于氣象預報得出的空氣質量預報數據可能就會有偏差。
春季氣溫回暖,又到了鼠類、蟑螂、蒼蠅等害蟲危害食堂食品安全的活躍時節,校園食堂除“三害”——生物防治這一校園食品安全的難點問題也擺到了監管面前。為徹底解決鼠患等有害生物侵入校園食堂問題,近期浙江省金華......
人腦中有一個“弱點”,這是一個特定的高階區域網絡,不僅在青春期后期發育,而且在老年時也表現出較早的退化。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這個大腦網絡特別容易受到精神分裂癥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影響。......
記者2月2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徐集賢團隊揭示了空氣環境中制備鈣鈦礦的退化機理和全過程穩定劑設計原則,實現了常規空氣環境中(25℃至30℃,相對濕度30%-50%)一步法制備高效p-i-n反......
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向媒體公布了2024年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總體情況1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78.5%,同比上升4.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
近期,市場監管總局組織春節節日市場食品安全專項監督抽檢,采取現場抽樣和網絡抽樣方式在全國隨機抽取樣品1500批次,檢出14批次樣品不合格。對抽檢發現的不合格食品,有關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已組織開展核查處置......
日前,河南省召開2024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總結2023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分析當前形勢,安排部署2024年重點任務。河南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李哲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過去一年,全省......
荷蘭科學家研究顯示,到2050年,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次盆地預計將嚴重缺乏清潔水源,或使額外30億人受到影響。中國南部、歐洲中部、北美和非洲的許多次盆地由于氮污染水平很高,預計會成為水資源短缺的熱點地區。......
主要內容二氧化碳去除技術(CarbonDioxideRemoval,CDR)將“凈”變為“凈零排放”。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評估,所有將全球變暖限制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2℃......
截至2023年底,我國已全面淘汰短鏈氯化石蠟等8種類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生產、加工使用和進出口,這是首批重點管控新污染物清單印發后取得的重要進展。相關企業、協會、生態環境部門目前正在全面推進新污染物的管......
不久前,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獲省政府辦公廳通報表揚,并給予資金獎勵。截至目前,市本級、黟縣、歙縣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歙縣創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