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約每4500名女性中就有1名女性患有先天性子宮陰道缺陷綜合癥(醫學上簡稱MRKH,即沒有子宮)。
35歲的Lise Gimre是一名MRKH患者,并在挪威成立了MRKH綜合癥組織,她認為如果子宮移植試驗被證明是安全有效的,許多MRKH患者會對該手術感興趣的。她說,如果我再年輕一點,毫無疑問我會更加感興趣一些。 Gimre說MRKH患者希望孕育寶寶的唯一途徑是通過代孕,但在包括挪威和瑞典的許多歐洲國家,法律明確禁止代孕。對于那些患有MRKH或因宮頸癌等婦科疾病被移除子宮而又極度渴望求子的女性來說,幾乎是走投無路。
幸運的是,近日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有9名女性采用親屬捐贈的活體子宮成功進行子宮移植,這無疑點燃了那些先天不能生育或因子宮癌癥失去生育能力的女性想孕育寶寶的希望。
圖為子宮移植手術過程
一位負責該項目的醫生表示:通過子宮移植技術,女性的新子宮很快就可以懷孕。參與本次實驗的女性普遍年齡30多歲,她們有的是先天性缺乏子宮,有的因宮頸癌等婦科疾病被移除子宮,且大多數是首次實驗來測試自己是否可以進行移植子宮來生育自己的孩子。
來自哥德堡大學的Mats Brannstrom博士作為婦產科部門的主席,是這個項目的主導者。“這是一種新型的手術”,Mats在一次采訪中告訴美聯社的記者Goteborg。 “我們的該項技術中是走在世界科技的最前端,算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下個月,他和他的同事們將研討如何執行子宮移植手術,并計劃將它們的科學報告發布給公眾。
為患者帶來福音的同時,手術也迅速引起了社會倫理道德主義者的關注。與肝臟、腎臟的移植不同,采用活體子宮進行移植手術并不能拯救生命,部分專家據此質疑該項成果是否有違背倫理道德。但曼徹斯特大學生物倫理學專家 John Harris表示:只要捐助者充分了解它們捐獻子宮的用途,這并不是什么問題。他還說,一開始捐獻腎臟進行科學試驗也不是用來拯救生命,但其目前被廣泛推廣為先進的醫學治療手法,并且醫生們都積極鼓勵人們冒險捐獻腎臟。
英國慈善機構子宮移植項目組正在募集500000英鎊(823000美元)在英國開展五個臨床試驗,其項目負責人 Richard Smith 博士表示“盡管Mats已做的事情讓人如此驚訝,我們也深刻理解為什么他這條路線,但是對待這項技術我們仍然需要持謹慎態度。”他認為子宮移植技術就像一個根治性子宮摘除手術,同時需要子宮周圍的龐大的血管以確保充足的血流量,從而提高了捐贈者產生并發癥的風險。目前官方僅從道德倫理學角度認為:讓子宮捐獻者進行該項手術并不能拯救生命。其實這項技術的背后,如何讓受體者成功的受孕才是目前科學技術的重大難題。他還表示,對于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首要關心的問題是如何在保證母體的血液足夠充分流動下,嬰兒從胎盤獲得足夠的營養。
生育專家為該項技術的誕生而雀躍和歡呼,但是這項技術能否生育出健康寶寶的未知性使其阻力重重。與其他器官移植技術相類似,所有接受子宮移植手術的婦女都需要服用抗排斥藥物。有數據表明:曾經接受腎臟移植女性并不建議患者在使用藥物的情況下懷孕,她們認為這樣會增加嬰兒因母體藥物作用而患疾病的風險。
哥德堡大學的新聞發言人Krister Svahn說:試驗項目自2012年9月開始,捐獻者一般是受體者的母親或者其他親戚。項目嚴格要求子宮捐助者確保捐贈子宮功能良好,以及沒有和沒有類似 HPV感染的疾病。團隊最初計劃進行10移植,但其中1個患者由于醫療原因,不能繼續試驗。Mats Brannstrom博士表示目前9個子宮接受者狀態良好。早期跡象表明,接收子宮移植的6周后,除1位女性出現了受體和自身小的排斥,其他受體者身體健康和器官功能反應良好。MatsBrannstrom博士說,所有的子宮受體者和捐獻者手術后都無需重癥監護,幾天內都可以離開醫院。
在移植過程中,沒有連接輸卵管的子宮,自然不能懷孕。但所有擁有卵巢的受體在接收子宮移植后具有生育能力。在試驗之前,患者已經通過體外受精來創造新的胚胎。醫生將胚胎冷凍并計劃將其轉移到新的子宮,這樣使得子宮受體者生育的胎兒在生理學上遺傳了自己的基因。MatsBrannstrom博士說他和他的同事們預期在未來的幾個月內,就有可能將胚胎轉移到患者體內。在懷孕后的最多兩個月內,子宮后將被切除,這樣受體可以停止服用那些會導致高血壓、腫脹和糖尿病以及可能提高某些癌癥發病率的抗排斥藥物。
在瑞典,使用活器官捐助,具有較大的爭議。
在英國,醫生們也計劃進行子宮移植,但其供體僅限于已經死亡或者瀕臨死亡的患者。
土耳其醫生也進行類似試驗使得受體成功受孕,遺憾的是病人懷孕后兩個月,胎兒在腹中死亡。
沙特阿拉伯的醫生在2000年第一次使用活體捐贈進行了子宮移植,但其在三個月后因血塊凝結而被移除。
瑞典研究人員和其他人員之前就有報道成功的子宮移植,試驗動物包括老鼠,羊和狒狒等靈長類動物,但是受體動物能否繁殖后代未見報道。
倫敦蓋伊圣托馬斯醫院人工輔助受孕中心未參與任何的子宮移植項目,其中心主任Yacoub Khalaf博士表示,在目前有限的試驗條件下,該技術能否繼續深入研究仍然有待觀察。
Mats Brannstrom博士也表示盡管子宮移植技術未必能使患者成功受孕,但其市場前景十分樂觀。
他說“這只不過是一個研究,這可能會導致(女性)有孩子,但沒有保證……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對科學技術的進步做出巨大貢獻。”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公布全國工業領域電力需求側管理第六批參考產品(技術)目錄的通知工信廳運行函〔2024〕204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為貫徹落實......
記者4日從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獲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李蓉教授團隊在女性患者子宮內膜中發現了微塑料,進一步研究顯示,微塑料侵入子宮是女性不孕的高風險因素。該研究6月3日晚發表于《環境科學與技術》。“我們對女......
54歲的麗莎·皮薩諾是全球第二例豬腎移植患者,但她接受的卻是“全球首例人工心臟和豬腎活體移植聯合手術”。今年4月,這項手術成功完成并在世界范圍內引發轟動。然而在美國時間5月31日,醫生團隊宣布,這只豬......
海能技術近日公布了其2023年的財務報告,2023年的營業收入達到了3.41億元,較2022年的2.87億元增長了18.72%。營業總成本3.13億元,其中研發投入0.552億元,占總收入的16.2%......
近日,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CSIG)頒獎典禮在西安舉行。頒獎典禮上頒發了2023年度CSIG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青年科學家獎、石青云女科學家獎獲獎證書,并授予2023年度CSIG會士、......
對網絡安全而言,每一次新的信息技術浪潮都蘊含著巨大機會,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挑戰。這是因為,新技術必然帶來新的安全問題和新的需求,而“黑客”往往能快一步利用新的漏洞并發起攻擊,“防守方”則需要更快的響應......
近日,美國麻省總醫院宣布,全球首例接受轉基因豬腎移植的活體患者在手術50天后去世。該醫院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斯萊曼先生將永遠被視為全世界無數移植患者的希望燈塔。我們對他所給予的信任,以及他對推動異種移......
5月12日,據媒體報道,人類首例豬腎移植患者RichardSlayman在術后不到兩個月去世,享年62歲。據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同濟醫院器官獲取組織(OPO)首席顧問陳忠華透露,他......
近日,第二屆(2024)動物基因編輯抗病育種專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研討會現場。主辦方供圖研討會上,《“動物基因編輯產業促進”倡議書》發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
文|《中國科學報》記者張思瑋5月12日,據媒體報道,人類首例豬腎移植患者RichardSlayman在術后不到兩個月去世,享年62歲。美國麻省總醫院(MGH)研究團隊于5月11日正式宣布了此消息。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