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飽含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理念和發展理念,為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應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這些重要論述,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突出抓好藍天、碧水、青山、綠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習近平同志強調:“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這揭示了一個樸素而又深刻的道理——生態環境也是生產力。
人們對生產力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的。生產力是人類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過去我們突出強調人類的“能力”,但實際上生產力也離不開“自然”,生態環境也是生產力。因此,馬克思主義生產力概念不僅包括人的勞動和創造力,還包括作為人類生存依托和勞動對象的自然界。特別是隨著人類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生態環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無不與生產力有關,生態環境越來越成為重要的生產力。
牢固樹立“生態環境也是生產力”的理念,就是要把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馬克思曾說過:“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復活”。我們只有更加重視生態環境這一生產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態的發展規律,保護和利用好生態環境,才能更好地發展生產力,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不是主仆關系、對抗關系,而是同呼吸共命運的關系。我們要克服把保護生態與發展生產力對立起來的傳統思維,下大決心、花大氣力改變不合理的產業結構、資源利用方式、能源結構、生活方式,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進一步提高生產力發展水平,走綠色發展之路。
可持續發展必須建立在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近年來,云南省良好的生態環境有效促進了群眾增收致富和經濟社會發展,許多產業就是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發展起來的,比如生物產業、旅游業的發展都得益于良好的生態環境。目前,云南省與生態環境相關的綠色產業增加值已占全省生產總值的3/5以上。我們要牢固樹立“生態環境也是生產力”的理念,大力改善生態環境,為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創造條件。
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推動了社會文明進步。但與此同時,生態破壞、環境污染、水資源短缺、氣候變暖等問題敲響了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警鐘。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習近平同志告誡我們,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我們要深刻領會這“兩個清醒認識”的重要論述,把環保優先的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落實到每一個工作環節,樹立生態觀念、完善生態制度、維護生態安全、優化生態環境,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在重大決策、區域開發、項目建設等方面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度,使各項決策更加有利于環境保護、更加有利于科學發展。
堅持以最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既要算經濟社會效益賬,也要算生態效益賬,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使有限的環境、資源得到永續利用。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使經濟社會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損害降到最低程度,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多贏。應堅持“既不欠新賬、又要多還舊賬”,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優化建設布局、優化人居環境,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堅持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一起抓、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質文明與生態文明一起發展。
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習近平同志強調,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這深刻揭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辯證關系。從我們目前的發展情況看,生態問題不能用停止發展的辦法解決,保護優先不是反對發展,其核心是要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在發展中保護生態環境,用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證可持續發展。事實證明,我們可以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與推動產業發展、群眾脫貧致富緊密結合起來。近年來,云南省發揮“山”的優勢,做好“林”的文章,著力培育帶動力強、影響面廣的木本油料產業,不僅綠了荒山,還為廣大山區農民增收致富找到了一條新路子。
堅持寧可犧牲一點發展速度也要守護好生態環境。習近平同志指出,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西方發達國家曾走過“先污染后治理、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道路,我國一些地方在發展中也付出了很大的生態環境代價。習近平同志強調,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增加考核權重,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我們要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寧可犧牲一點發展速度,也要保住良好的生態環境,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努力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新型發展路子。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云南省最寶貴的資源、最明顯的優勢、最亮麗的名片,也是云南后發趕超的最大潛力。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我們應進一步增強使命意識,以對國家、對人民、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彩云之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人與自然更和諧,為人類保護和建設好一個珍貴的綠色寶庫,奮力書寫無愧于歷史的云南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爭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
著力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支撐體系。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劃要求,細化主體功能區定位和發展方向,調整區域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打造現代莊園農業,調快調特第一產業;加速新型工業化,改造提升優勢傳統產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調快調強第二產業;提升旅游業發展水平,加快發展物流、金融、信息咨詢、科技服務等現代服務業,調快調優第三產業;加快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發展,推進循環經濟試點,創建一批循環經濟企業和生態園區;制定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標準和審核技術指南,形成技術支撐體系。
著力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環境安全體系。深入推進“森林云南”建設,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及陡坡地生態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城鄉綠化、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低效林改造、石漠化治理、農村能源建設“八大工程”,力爭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60%。加大以滇西北、滇西南為重點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加強云南九大高原湖泊和江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確保達標湖泊水質穩定,確保被污染湖泊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實施大江大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確保重要江河流域監測斷面達到三類以上水質標準。推進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把生態理念融入城鎮建設,加快推進中小城市污水、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建設。
著力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文化道德體系。建設生態文明,除了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還要依靠文化道德的力量。應深入開展保護生態、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在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入手,宣揚親近自然的生活理念,提倡勤儉節約、保護環境的社會風尚,建立生態文明的道德規范。推廣可持續發展的消費模式,實行環境標志認證和政府綠色采購,提倡綠色出行。完善綠色消費激勵政策,完善綠色消費體系,以綠色消費帶動綠色生產。
著力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制保障體系。習近平同志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應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的綜合評價體系,把資源能源節約指數、生態環境治理指數等納入各級黨委、政府政績考核內容,落實責任,嚴格獎懲。嚴格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將規劃環評列為項目環評的前置條件,依法對各類專項規劃、重大決策和建設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執行環境準入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杜絕國土資源惡性開發和破壞環境的事件發生。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加快資源型產品價格改革,形成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體系。探索建立環保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健全環境民事責任,進一步明確政府、企業、公民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法律責任。
(作者為中共云南省委書記)
9月11日,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湖北省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研究”在湖北武漢召開院士建議書專家咨詢會。該項目在中國工程院和湖北省科協的大力支持下進展順利,已進入成果總結階段。項目研究助理、......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當日,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館開館。 揭牌開館。周翔宇攝該館分為“五岳獨秀”“萬物共生”“走進自然”三個版塊,充分結合南岳衡山的自然資源和人......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2024年8月20日至21日,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向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慶、云南等7省(市)反饋督察情況。反饋會由相關省(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督察......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2024年8月20日至21日,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向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慶、云南等7省(市)反饋督察情況。反饋會由相關省(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督察......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
生態環境部近日向媒體通報了2024年7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一、總體情況7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1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7%;PM10平均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
近日,國內多所高校陸續發布公告,對本科專業進行調整。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31日,已有19所大學發布相關公告,撤銷或暫停招生的專業共計99個。高校為何批量撤銷專業?為了深入了解各高校撤銷專業的情況及其背......
“大模型不是萬能的,不能過度神話它。”這句話,《中國科學報》記者今年在不同場合聽到多次。最近一次,是在“CCF太原大模型賦能文物古建保護與傳承論壇”上。自2022年底OpenAI推出大語言模型產品Ch......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主題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攜手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