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已經知道,蛋白錯誤折疊介導的神經退行性疾病與衰老有關。但科學家們還不清楚衰老對神經退行性變的具體影響。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李曉江研究組,在本期neuron雜志上發表文章,闡述了衰老對17型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的影響。參與這項研究的還有Emory大學的李世華教授。
17型脊髓小腦共濟失調(SCA17)是一種多聚谷氨酰胺病,在這種疾病中發生突變的致病基因負責編碼TBP蛋白(TATA box binding protein)。
研究人員建立了一種SCA17小鼠模型,并在不同年齡的小鼠中誘導突變TBP表達。他們發現,與年青小鼠相比,老年小鼠體內聚積的突變TBP更多,疾病癥狀出現更早,浦肯野細胞(Purkinje cell)的退化也更為劇烈。文章指出,隨著小鼠年齡的增長, Hsc70和分子伴侶活性逐漸減少,這一現象與突變TBP的聚積有關。
研究顯示,發生突變的TBP與XBP1s互作減弱,導致MANF(mesencephalic astrocyt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的轉錄減少,而浦肯野細胞富含MANF。研究人員發現,Hsc70的表達可以改善TBP-XBP1s相互作用和MANF的轉錄。而MANF的過表達可以通過蛋白激酶C信號傳導,減輕小鼠模型的浦肯野細胞退化。
文章總結道,衰老會導致伴侶蛋白活性減弱,影響多聚谷氨酰胺蛋白功能,而這樣的功能對于某些神經元的生存非常重要。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又稱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它是研究分子吸收190nm~750nm波長范圍內的吸收光譜,是以溶液中物質分子對光的選擇性吸收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一類分析方法。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產生是由......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最新一期《自然》雜志發表了一項抗衰老研究重磅成果:科學家首次報告了促炎蛋白IL11在動物中的衰老效應。研究發現,抑制該蛋白能改善老年小鼠的健康狀況,顯著延長小鼠的健康壽命近25%。目......
中新網北京7月18日電(記者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衰老研究論文稱,研究人員發現了促炎蛋白IL-11(一種介導炎癥的信號傳導蛋白)在小鼠中的衰老效應。這項研究結果表明,抑制該蛋白能......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揭示了分選轉運蛋白SNX25通過氧化還原依賴的方式調控內涵體GPCR-G蛋白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Redox-ModulatedSNX25asaNovel......
項目概況蛋白質譜儀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上海中世建設咨詢有限公司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4年07月16日10:00(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310000000240205......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開展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可以通過增強Trio蛋白的表達來抵消果蠅與年齡相關的運動能力下降。相關論文發表于最新一期《細胞報告》雜志。隨著年齡的不......
5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王蘭研究組在《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Cell)上在線發表了題為SMARCA5reprogramsAKR1B1-mediatedfructose......
DNA的發現是人類研究地球生命遺傳本質的里程碑。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從病毒、單細胞微生物、低等真核生物、動植物、哺乳動物,乃至人類都使用DNA遺傳物質進行細胞復制和生命繁衍。而mRNA的發現也是同樣重......
近日,我國科學家突破性研究揭示了干擾素誘導的跨膜蛋白1(IFITM1)通過關鍵氨基酸位點競爭性抑制EB病毒(EBV)表面糖蛋白與上皮細胞感染受體-酪氨酸蛋白激酶受體A2(EphA2)的結合,形成“鉗形......
5月3日,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袁小兵、副研究員潘逸萱團隊對先天恐高反應開展研究,意外發現小鼠大腦中的非成像視覺系統誘發了恐高反應。相關研究發表于《自然—通訊》。尋找大腦中專門處理高度威脅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