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布朗大學與中國清華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發現元素周期表中5號化學元素硼也可能形成類似石墨烯的單層平面原子結構,并將其稱之為硼墨烯。該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通信》雜志。
石墨烯被譽為神奇材料,其碳原子排列成六邊形,呈蜂窩環狀結構,因其強度比鋼還要大,導電性能比銅好,引起人們高度重視,認為其能夠徹底變革納米技術和電子技術。
隨著石墨烯的發現,科學家開始探索在周期表上與碳相鄰的硼是否也能形成單原子層平面結構。由于硼比碳少一個電子,因此不可能像碳一樣形成蜂窩狀的類石墨烯。理論上,硼若形成單原子層平面結構,其原子須排列成為三角形,中間并會形成六邊形的空穴。不過這個理論推測尚未有人證實。
布朗大學王來生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光電子能譜技術研究硼原子團簇的性能。研究人員首先利用激光來轟擊硼靶,以產生硼原子蒸氣,然后利用氦氣冷卻硼原子蒸氣,形成了微小的原子團簇。隨后再利用另外一束激光從團簇上打出光電子,讓其沿著被稱為“電子賽道”的長管飛行。電子沿著“電子賽道”飛行的速度,可用于確定團簇的電子結合能量頻譜,又叫光電子能譜,而光電子能譜可作為團簇結構獨一無二的電子結構特征。
研究人員發現,36個硼原子可形成對稱性相當高的六邊形單原子層平面結構,其正中間有一個完美的六邊形空穴。這表明,先前關于硼單原子層平面結構的理論計算是正確的。實驗表明,硼36團簇十分特別,相對于其他硼團簇,其電子結合能非常低。團簇的光電子能譜的形狀表明,它具有一個非常對稱的結構。
清華大學化學系李雋教授曾提出一種新穎的理論方法,可確定團簇的結構和穩定性。為此,布朗大學和清華大學合作,利用超級計算機搜索硼36的結構并計算其電子結合能譜,發現計算得到的具有六邊形缺孔的結構最穩定,其理論模擬的光譜與實驗發現非常吻合。
硼36結構的制備成功證實了六邊形空穴在穩定二維硼墨烯的重要作用,進一步說明這種硼墨烯可能在適當的條件下被制備出來。由于硼—硼鍵非常強,類似于碳—碳鍵,所以硼墨烯可能會有非常美好的應用前景。硼資源豐富,且原子量低、質量輕,經濟性好,而其電學性能可能更好。由于硼的特殊電子結構,科學家預計硼墨烯會是金屬,因此硼墨烯可能會是一個很好的導體。科學家認為,這一發現有可能開發出一種全新的納米材料。
總編輯圈點
石墨烯又多了一個兄弟和競爭者。硼礦物的“華麗變身”,顯示出當今化學家的大能:根據已有材料的表現,在元素周期表的啟發下,一番計算后,就能勾勒出未知材料的草圖。接下來,人們巧施計策,將硼原子拉出傳統秩序,排列成前所未有的陣列。當然,用激光操縱硼原子仍然太麻煩,但它驗證了猜想,為發展新材料推開了一扇門。另外讓我們高興的是:在科學前沿,中國和華裔學者的名字是越來越多了。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高鵬、陳基、王恩哥院士課題組等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劉磊等課題組合作,首次實現了在原子尺度上對同位素界面的研究。該研究成果以《同位素界面上的聲子轉變》為題于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
奧地利科學家將105個帶電鈣原子冷卻到極低溫度,使其排列成二維晶體,得到了迄今最大的同類二維晶體,這一新晶體可用于研究量子材料或構建量子計算機。相關研究刊發于最新一期《PRX量子》雜志。一些晶體會表現......
——第七屆全國原子光譜及相關技術學術會議順利召開2023年4月12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原子光譜專業委員會主辦,東北大學、遼東學院、遼寧省分析測試協會、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
3月17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黃慶研究員等人在國際學術雜志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Chemicalscissor-mediatedstructuraledit......
澳大利亞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快報》雜志上撰文稱,他們借助由一個普通的銫原子和名為繆子的基本粒子組成的一種不尋常的原子,通過理論研究,提高了對銫原子核的磁性結構、在銫原子中的作用以及繆子效應的理解......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組(509組)鄧德會研究員團隊與鄭州大學張佳楠教授團隊合作,通過界面化學工程將二維2H-MoS2納米片組裝在氮摻雜碳限域......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與環境小分子催化研究組(509組)鄧德會研究員團隊與鄭州大學張佳楠教授團隊合作,通過界面化學工程將二維2H-MoS2納米片組裝在氮摻雜碳限域的鐵原子催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納米與界面催化研究組(502組)包信和院士、傅強研究員和寧艷曉副研究員團隊在負載納米團簇催化劑的結構控制和微觀表征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金屬—氧化......
恒星在形成的過程中會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產生可以被觀測到的動力學現象,如外向流(outflow),分子氣泡(molecularbubble)等。恒星形成反饋是分子云的主要能量來源之一,這對星際介質的演......
自然貝殼中的珍珠層具有高度規則的“磚塊-灰泥”微結構,是天然的抗沖擊盔甲,被視為新型抗沖擊防護材料研發中的微結構設計模板之一。前人的研究工作表明仿貝殼結構在準靜態或低速沖擊加載下,可通過規模化的“磚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