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2-11 10:21 原文鏈接: 申城居民能源結構調整明年底告別煤氣包

      今年晚些時候,位于上海市金沙江路的3座“煤氣包”將開始拆除,而到明年底,隨著人工煤氣被天然氣完全替代,市內大部分“煤氣包”將會成為“歷史記憶”。事實上,上海告別“煤氣包”的背后還傳遞了更深的含義,近年來在居民能源結構中,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時,也有利于城市的環保。據統計,截至去年底,上海天然氣用戶已達550萬戶,人工煤氣用戶則降至33萬戶,其他還有逾200萬戶液化氣用戶。清潔能源用戶占大多數。

      曾讓市民不再用煤球爐

      高50米至60米、直徑50米的鋼質圓柱形建筑,習慣被人們叫作“煤氣包”,它的學名叫“煤氣儲氣柜”。上海第一座“煤氣包”建于1864年,容量為1700立方米,最早的用戶不足100戶。“煤氣包”的大擴容發生于上世紀70年代人工煤氣開始規模化推廣時,申城最多共建22座,在高層建筑鮮見的年代一度還成為城市地標,比如西藏中路的那座,曾引來無數市民游客駐足觀看。不僅如此,“煤氣包”還是城市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見證人”。

      上世紀60年代,大多數市民家里燒的還是煤球爐。家住歐陽路的居民貢民寶回憶說:“過去,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生煤球爐,真麻煩,不僅每次要備紙屑、木柴,還要用扇子扇二三十分鐘,直到把爐子引燃為止。”那時候的上海,每天清晨,街頭巷尾的一大風景就是家家戶戶都在生煤球爐,煙霧繚繞。

      從上世紀70年代起,上海開始大規模普及人工煤氣,“煤氣包”便“閃亮登場”。到了90年代,像貢民寶家一樣用上人工煤氣的家庭已達237萬戶,全市人工煤氣供應量達18.7億立方米,最高煤氣日用量超過800萬立方米,基本告別了煤球爐。

      清潔天然氣成“替代物”

      但很快,人工煤氣又有了替代物。上世紀末,天然氣開始走上“舞臺”。環保專家表示,天然氣是一種潔凈環保的優質能源,幾乎不含硫、粉塵土和其他有害物質,能減少近100%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排放量,減少60%二氧化碳排放量和50%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能從源頭上改善城市環境質量。而且天然氣熱值是煤氣的2.5倍,燃燒效率更高。

      年逾六旬的謝韋興是浦東本地居民,1999年4月他家率先用上了天然氣。他清楚地記得,以前用人工煤氣燒開一壺水,大約需要10分鐘,用天然氣后,只要約4分鐘。不僅如此,家里轉用天然氣后,燃氣灶具、熱水器等也進行了改裝,加了熄火保護裝置,更安全了。

      隨后,全市開始逐步推進人工煤氣轉換天然氣。一系列數字可以明顯地反映這一進程:1999年,本市天然氣供應量為1.1億立方米,到2004年已增至10.7億立方米,2006年突破20億立方米;去年,這一數字則達到68.1億立方米,近10年增長了近6倍。可以說,這是申城居民能源結構的一次大調整,符合能源清潔化的大趨勢。

      城市“印記”能否保留

      2011年,服役了26年的楊高路儲氣柜成為全市首個被拆除的“煤氣包”。截至目前,本市已先后拆除了西藏中路等處共7座“煤氣包”,余下的大部分將陸續拆除。

      據市北燃氣銷售公司副總經理俞群援透露,之所以要拆除“煤氣包”,一方面是因為2015年底人工煤氣將退出上海,被清潔的天然氣全面取代;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這些“煤氣包”基本上無法改造或者再利用。當然,據記者了解,燃氣市北公司目前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看能否對其中兩座“煤氣包”進行改造,將來用來儲備天然氣,作為本市天然氣調峰手段之一。

      也有人提出,雖然“煤氣包”將和市民道別了,但作為城市發展的一個“印記”,能否以適當的形式加以保留。

    相關文章

    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氣源成因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研人員在南海北部天然氣水合物氣源成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發現深部熱成因烴源能為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提供氣體。相關成果發表于《海洋和石油地質》(MarineandPetrole......

    海關總署:2024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5.7%

    據海關統計,2024年前4個月,我國貨物貿易(下同)進出口總值13.81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同)增長5.7%。其中,出口7.81萬億元,增長4.9%;進口6萬億元,增長6.8%;貿易順差1.81萬億......

    中國石化川西氣田建成投產天然氣年產能20億立方米

    3月12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的第三個千億方海相大氣田——川西氣田全面建成投產,年產能20億立方米天然氣、13萬噸硫黃,為我國西南地區及川氣東送沿線提供更多清潔能源。四川盆地......

    理化所等在低溫壓縮膨脹一體機樣機研制方面取得進展

    天然氣在世界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份額。通過船運輸液化天然氣(LNG),是天然氣在全球流動分配的主要形式。LNG在運輸和輸送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蒸發氣(BOG),造成經濟損失和安全隱患。當前,亟需開展國產化船......

    探明儲量1330億立方米!“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再獲突破

    1月17日,記者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再獲突破,由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提交的位于四川盆地的合興場氣田1330.12億立方米探明地質儲量通過自然資源部專家組審定,標志著......

    全球規模最大|我國成功建設年產量60萬噸的乙醇生產裝置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基于我國自主技術建設的年產量達60萬噸的乙醇生產裝置12月28日啟動試生產,該裝置以焦爐煤氣為原料,成功產出合格無水乙醇。這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乙醇工業生產裝置。該裝置依托中國科......

    首套國產氣質分析儀投入運行,中國計量院提供測評驗證服務

    近日,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管網集團”)自主研制的國產化氣質分析關鍵設備系列儀器,首次在國家管網集團黑河首站、深圳某液化天然氣(LNG)公司投入使用并平穩運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

    全球首套含氦煤層氣提取99.999%以上高純氦氣裝置一次開車成功

    近日,由中國煤炭科工集團煤科院承建的全球首套3.6萬Nm3/d含氦煤層氣提取高純氦氣裝置在窯街煤電集團甘肅科貝德煤與煤層氣開發技術有限公司實現一次開車成功,順利產出99.999%以上純度的高純氦氣。這......

    科學家首次通過原位實驗證實天然氣水合物可到達海表

    記者齊芳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基于自主研制的深海原位拉曼光譜探測系統,構建了天然氣水合物上升時隨水深變化的演化模型,并通過深海原位實驗首次證實了天然氣水合物可攜帶冷泉氣體到達海表。相......

    國內首次摻氫天然氣管道燃爆試驗獲得成功

    11月13日從國家管網集團獲悉,由該集團組織開展的國內首次摻氫天然氣管道泄放噴射火試驗與封閉空間泄漏燃爆試驗日前成功實施,填補了我國長輸天然氣管道摻氫泄放燃爆驗證試驗的空白,為實現天然氣長輸管道摻氫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