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2-25 00:00 原文鏈接: 污染場地系列環保標準發布 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環境保護部近日批準發布了《場地環境調查技術導則》(HJ 25.1-2014)、《場地環境監測技術導則》(HJ 25.2-2014)、《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 25.3-2014)、《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導則》(HJ 25.4-2014)和《污染場地術語》(HJ 682-2014)等5項污染場地系列環保標準(以下簡稱五項標準),旨在為各地開展場地環境狀況調查、風險評估、修復治理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為推進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提供基礎支撐。

      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污染場地又稱污染地塊,指因從事生產、經營、處理、貯存有毒有害物質、堆放或處理處置潛在危險廢物、從事礦山開采等活動造成污染,經調查和風險評估可以確認其危害超過人體健康或生態環境可接受風險水平的場地(地塊)。長期以來,我國工業化快速發展,各地化工、農藥、冶煉、電鍍等工業企業和加油站、化學品儲罐、固體廢物處理等設施數量大、分布廣,不少企業設施生產時間長、產品種類多、生產工藝復雜、環境管理措施不到位,所在場地積累了多種污染物,包括各類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等毒性強、危害重的污染物。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退二進三”、土地整理等政策的逐步實施,大批工業企業新建、停產、關閉或搬遷。在農業、工業、居住等用地類型變更過程中,要有效預防新污染、整治老污染、控制環境風險,就必須科學、嚴謹地開展場地環境狀況調查、監測、評價工作。鑒于現行的《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 14848-93)適用范圍小、項目指標少,而《工業企業土壤環境質量風險評價基準》(HJ/T 25-1999)的適用范圍窄、暴露途徑少、技術路線舊,對具體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管理支撐作用不足,環境保護部于2006年啟動了場地環境管理配套標準制定工作。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由于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管理具有上位法不健全、地域差異大、環境影響因素多、作用機理復雜等特點,其環保標準的作用定位、制定原理與大氣、地表水環保標準有重大區別,是環保標準制修訂工作的重點、難點領域。經過多年探索、反復研究、廣泛征求意見,五項標準充分借鑒國外相關法規標準,結合近年來我國污染場地環境調查、評估、修復工作實踐,提出了適合我國國情的場地環境管理技術原則、模型和路線圖,規定了開展場地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調查、場地環境監測、健康風險評估、污染場地土壤修復技術方案編制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程序、工作內容、技術要求,規范了相關術語定義,初步形成涵蓋污染場地環境管理主要環節的國家環保標準體系。自五項標準實施之日起,《工業企業土壤環境質量風險評價基準》廢止。

      這位負責人同時告訴記者,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保護或污染防治目標的確定,首先應執行其環境質量標準。對于環境質量標準未規定的項目指標,可以根據五項標準確定土壤和地下水環境風險控制值,作為具體場地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環境管理的目標參考值。鑒于相關法律尚不健全,五項標準以技術性規定為主,未規定相關管理要求;其監督、實施應依據《環境保護法》確立的相關原則和《近期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安排》(國辦發〔2013〕7號)、《關于保障工業企業場地再開發利用環境安全的通知》(環發〔2012〕140號)等規范性文件進行,待相關法律、法規、規章進一步明確后依法進行。

      這位負責人強調,除法律保障外,當前實施五項標準還面臨3方面制約:一是專業人才缺乏,擁有場地環境調查、風險評估和修復治理知識以及經驗的從業人員少;二是基礎資料缺乏,污染場地風險評估關鍵參數的取值本土化還不夠充分,場地環境檔案和歷史資料少,已有的檔案資料往往也不規范;三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污染場地監測、評價、治理、修復技術裝備缺乏,相關專業設備受國外制約。

      針對上述問題,環境保護部將積極聯合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土壤、水環保行動計劃,完善政策、建立激勵機制,同時加大環保科研項目支持力度,并鼓勵各地積極探索相關管理措施、制度,為有序推進土壤、地下水環保法規標準體系建設、提高實施效果夯實基礎。

    相關文章

    研究發現決定狗狗性格的因素遠遠不止品種

    人類與狗之間的紐帶已經存在了數千年之久。狗主人選擇羅威納犬而不是吉娃娃犬的決定通常是根據性格做出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雖然品種是一個重要因素,但狗的個性是由遺傳和環境之間的復雜互動決定的。一條狗的個性......

    安捷倫與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共建前沿技術實驗室

    ——專注于生命科學和環境科學交叉學科的前沿課題研究2023年5月23日,廣東珠海——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今日宣布與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合作共建前沿技術實驗室(下稱“實驗室”)。雙方將依托北......

    杭州質譜大會系列專訪——江桂斌院士

    ——江桂斌:抓住機遇,共謀發展見證中國質譜40年成就導讀:2020-2023年中國質譜學術大會將于2023年6月9-13日在杭州舉辦,本次大會是中國質譜界的一次盛會,旨在促進學界團結進步、和諧發展、共......

    抗生素耐藥性的隱藏熱點

    根據瑞典哥德堡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廢水中抗生素抗性進化的效力被大大低估了。該研究顯示,廢水具有獨特的特性,允許抗性基因開始從無害的細菌到導致疾病的細菌的旅程。早在人類利用抗生素作為藥物之前,微生物就已......

    重磅!首個GCMS/MS環境標準正式頒布,助力新污染物檢測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土壤和沉積物毒殺芬的測定氣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法》(HJ1290-2023),適用于土壤和沉積物中3種指示性毒殺芬同類物的測定,填補了土壤和沉積物中毒殺芬分析方法標準空白。在......

    最新!生態環境部公布!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

    名稱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索引號000014672/2023-00128分類其他生態環境管理業務信息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3-05-16文號部令第30號主題詞生態環境行政處罰辦法《生態環境行政......

    日本民眾舉行集會反對七國集團廣島峰會

    七國集團(G7)峰會即將在日本廣島舉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當地時間13日到廣島視察峰會準備情況,民眾當天在廣島舉行集會,強烈反對此次G7廣島峰會。當天,約200名日本民眾冒雨參加反對此次峰會的演講集會。......

    防治污染,讓微生物“吃掉”有害氣體

    常用的生物大氣治理技術主要有生物過濾、生物滴濾和生物洗滌3種。與其他有機廢氣處理技術相比,生物大氣治理技術具有安全性好、無二次污染等優點,對處理低濃度或生物可降解性強的有機廢氣效果較好。隨著我國工業的......

    審議通過《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

    中國環境報報訊4月13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和《排污許可證質量核查技術規范》《排污單......

    中國環境報:到二○二五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

    近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和信息化廳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四川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要著重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