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2-28 10:08 原文鏈接: 國科大楊佳教授:拐過彎迎來生命輝煌

      一個人可以看不見道路,但絕不能停止前進的腳步。

      見到楊佳之前,給記者印象最深的是她在電話里悅耳的笑。除了笑,還有抱歉:“對不起!采訪的時間我實在確定不下來,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滿滿的。”

      楊佳的確是忙。她的正式身份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此外,她的肩上還層疊著一副副社會重擔:全國政協委員、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全國婦聯執委、中國科學院青年聯合會常委、中國盲協副主席、北京市殘聯理事……肩負如此多的重擔,她也只能過著比蜜蜂還要忙碌的生活。

      約了許久,楊佳終于在周末擠出了時間。一見面,她那悅耳的笑聲就真實地響起在記者耳邊,與之相伴的是她臉上甜美的笑容。她戴著一副精致的眼鏡,衣著得體,舉止優雅。看著她鏡片后面那友好的“目光”,記者不由自主伸出手去。她依然盈盈地笑著,并沒注意到記者伸出的手。那一刻,記者突然反應過來:哦,這是楊佳。難怪她的許多學生在聽了一學期的課后,竟然不知講臺上那位熟練使用教具、寫一手漂亮的板書、有著充滿關切眼神的老師是一個什么也看不見的人。

      雖然楊佳的眼前不再有色彩,但她卻把人生演繹得絢麗多彩。

      轉折

      從小到大,楊佳在周圍人眼里,就兩個字——“奇才”。楊佳生活的路是從故鄉長沙開始的,岳麓山是定格在窗前的風景。她就讀的湖南師大附中,是人才輩出的百年名校。楊佳是這所中學那屆實驗班的學習委員和外語課代表,并在長沙市中學生數學、外語競賽中名列前茅。

      1978年,全國剛剛恢復高考,老師建議正上高一的楊佳也去一試,不料,這一試居然提前把她送進了大學的門——鄭州大學英語系。

      在大學里,15歲的楊佳成了大哥哥大姐姐們學習的追趕對象。可怎么趕,也無法望其項背。學校也十分看重“奇才”學生,讓她提前半年畢業留校任教。

      3年的教書生涯一帆風順,但楊佳的內心深處還深埋著一個夢。徐遲的《哥德巴赫猜想》對她影響至深。1985年,楊佳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中科院研究生院,終于圓了自己7年之久的夢想。

      1987年,楊佳再一次留校教書,24歲的她成了研究生院最年輕的講師。

      “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楊佳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這句話感悟頗深,她也因此身體力行,每天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看書和備課。

      因為用眼過度,所以二三年后當楊佳感到自己視力有所退步時,并沒多想,以為是近視加深罷了。然而,眼睛怪怪的感覺還是漸漸多了起來,也重了起來。1994年夏末,老父親陪著楊佳一起去了北京的同仁醫院。一系列檢查之后,醫生把老父親叫到一邊,悄悄告訴他:你女兒這種病很厲害,發展趨勢就是失明。

      在眼睛逐步失明的一年多時間里,楊佳一邊治病,一邊堅持教書。她不愿請假,怕誤了學生的課,總是把看病時間安排在假期或休息日,幾乎沒耽誤過一節課。

      不可逆轉的病情發展終于使楊佳知道了真相。她知道自己患的是一種罕見的眼病,也知道迎接她的將是另一個世界——一個沒有光明的世界。

      這一年,楊佳29歲。

      重生

      看不了書,楊佳開始聽書。從此,她家里出現了各式各樣的錄音機,又出現了成箱的錄音帶。原聲帶是聽各種有聲讀物的,空白帶是收錄電臺的英語廣播的。磁帶一天天多了起來,一箱一箱的,從門口到過道,再從過道至臥室至陽臺,長城似的蜿蜒著。

      中斷了半年的教學之后,楊佳的笑聲再次響起在講臺上。 為了適應新的生活,她每天早起收聽當天的英語新聞,晚上睡得更晚。很快,她尋找到更好的交流方式,即運用語音系統軟件上網收發郵件、批改學生的電子文本作業。同時,她還要轉換閱讀的方式,學會用指尖去觸摸點狀的盲文。

      重新掌握生活主動權的楊佳開始了她新的征程。編著《研究生英語閱讀》,幫助研究生渡過英語閱讀的難關,那是她失明前就想寫的一本書。為了寫書,她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起床,晚上一直工作到12點以后。父母心疼她,卻沒有阻止。他們知道,女兒生活里除了事業再沒有別的了。

      失明一年后,30歲的楊佳被評上副教授,出版的《研究生英語寫作》深受好評,被一些大學定為博士生寫作教材;另一部著作《研究生英語閱讀》被導師李佩先生稱之為“一部非常好的令人起敬的著作”。

      “29歲之前,我是在超越別人;29 歲之后,是在超越自我。”楊佳如此總結自己。

      絢爛

      磨難沒有壓垮楊佳,反而使她的人生脊梁挺得更堅實了。 “殘疾人和健全人一樣,沒有什么可以限制你,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到,關鍵是一定要有追求。”楊佳對記者說。

      2000年,楊佳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考試,進入美國著名學府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攻讀公共管理碩士(MPA)學位。

      楊佳攻讀的這個專業當時在國內還沒有,而肯尼迪政府學院的MPA專業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都是排名第一。“常常想起小時候背的‘春江水暖鴨先知’這首詩,我覺得,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應該有一種‘先知’的能力。”

      在哈佛攻讀學位,對正常人來說都非易事,更何況一位失明者!楊佳最大的遺憾就是時間不夠用,她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在學習。白天,她要在課堂里聽課,用計算機記筆記;課后,又要把老師指定的幾本書進行掃描,靠計算機讀、聽;晚上,她幾乎每天都要學習到深夜兩點以后才能休息。

      取得肯尼迪政府學院的MPA學位,需要8個學分,而一門功課往往只有0.5學分。楊佳不僅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拿到了10個學分,而且各門成績都是優秀。

      一年之后的畢業典禮上,當主持人念到楊佳的名字時,在場的幾千名師生全體起立,為哈佛歷史上第一位盲人MPA熱烈鼓掌。

      時隔十年,楊佳再次回到這里,迎接她的是更加熱烈的掌聲——她成為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校友成就獎2011年度唯一的得主。在過去的14年間,僅有18人獲得此項獎勵,獲獎的18人中15位是美國政府官員。

      從哈佛學成后的楊佳在研究生院開設了《經濟全球化》和《溝通藝術》兩門新課,創院里空中課堂點擊量最高紀錄。而這兩門課在哈佛大學都是頂尖級教授所開設的課程。在研究生院建院三十周年之際,楊佳榮獲“杰出貢獻教師”的殊榮,和她一起獲得這項榮譽的大多是德高望重的院士。

      除了教課,楊佳把大把精力投入到殘疾人事業。連續4年,她擔任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委員會副主席,此外,她還投身于各種社會活動,不久前她還榮獲了“2013北京榜樣”這一稱號。

      楊佳告訴記者,她目前正忙于即將召開的兩會,她為此準備了好幾份提案。

    相關文章

    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應“點亮”哪些技能

    當下,教育的時代背景已發生深刻變化。在歷史上,前三次工業革命分別以蒸汽、電力、信息等單一技術為特征,第四次工業革命則體現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技術、納米技術等群體技術涌現和融合的特點。因此,在全球范......

    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紅利持續釋放

    近日,《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發展研究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發布。《報告》研究結果顯示,和2018年一樣,我國保持了世界最大規模科技人力資源的優勢。同時,10余年來,我國科技人力資源年齡結構......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線研究生教育板塊

    300門研究生課程,8.5萬個案例,30余萬條產學研需求信息……近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2.0正式開通上線,并新增了研究生教育板塊。該板塊立足研究生和導師需求,突出“研”和“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于今年......

    研究生教育:造就高層次人才大軍

    “嫦娥”飛天、“蛟龍”入海、高鐵飛馳、航母入列……一系列國家重大工程的背后,有中國自主培養的研究生的卓越貢獻,他們已經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研究生教育在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0年來,中......

    上海女研究生寢室廁所自殺,沒有人愿意被臍帶栓一輩子

    上海海事大學,24號宿舍樓506寢室衛生間。楊元元背對著洗手臺半蹲著,一條毛巾和一條枕巾捆扎的繩子,一頭勒在她的脖頸間,另一頭套在她身后的水龍頭上。她以這種極端痛苦的方式結束了生命。同學說,洗手臺離地......

    研究生就業需“人盡其才”

    教育部信息顯示,2022年博士招生人數突破13萬,在讀博士將達到56萬,每年畢業博士人數在7萬人左右。在疫情的影響下,就業市場的格局及業務模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同時隨著研究生學歷教育普及以及招生規模的......

    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須理順內外因關系

    在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我們需要解決好兩個核心問題,一是研究生從何處獲得什么樣的創新資源,二是研究生能否成為以及如何成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作為國民教育序列中的最高層次,研究生教育在我國創新人才培養......

    教育部:我國十年培養700多萬名碩博研究生

    今天,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部先后實施兩輪綜合改革。十年來,全國800多個研究生培養單位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輸送了60多萬名博士和650多......

    學碩停招!多所頂尖高校官宣!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最新通知:自2023級開始,不再招收法學學術學位、新聞傳播學學術學位、英語筆譯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中科大此番停招兩個學術學位研究生,又引來考研圈的震蕩。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停......

    產教融合培養研究生,勿只重“深度”而忽略實質

    近年來,特別是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召開以來,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已經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政策之一。但在當下,產教融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內涵卻并不明確,在實踐中也缺少指南,由此也引發了很多問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