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采訪發現,雖然長江生態瀕臨崩潰之說過于夸張,但長江魚類資源衰退卻是不爭的事實(詳見本報2月25日《長江生態 發展與保護須并舉》)。目前長江魚類保護現狀如何?又存在哪些困難與問題?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記者在長江中上游的宜昌、重慶等地采訪發現,在生態薄弱地帶建立專門的自然保護區,成為沿江地區采取的重要生態保護舉措。例如,針對長江流域著名的珍稀魚種中華鱘,湖北省政府在1996年4月就批準建立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強化各部門的統籌與協調。保護區成立了受傷中華鱘救護、救治專家組,使受傷中華鱘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救治。2000年以來,保護區共救治中華鱘42尾,胭脂魚47 尾,救治成活率達到61%。
為消除水電建設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我國還采取了多種魚類保護措施,主要包括魚類增殖站、魚道、生態調度、分層取水等。其中,魚類增殖放流措施被廣泛應用。專家們介紹,目前,我國已先后建成烏江索風營、大渡河瀑布溝、金沙江向家壩、瀾滄江糯扎渡、雅礱江錦屏等近20座魚類增殖站,并相繼開展了大規模的放流活動,使部分魚類實現了批量生產。
不過,據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趙依民介紹,增殖站短期內難以實現設計要求的生產規模。到目前為止,仍有相當數量物種的人工繁殖問題沒有解決。
農業部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實驗室主任危起偉認為,目前增殖放流存在盲目性。“必要的河流生態空間是確保魚類增殖放流效果的前提,但隨著梯級開發,魚類棲息空間被壓縮,棲息地質量下降,增殖放流效果可能難以保障。”危起偉說。
為降低下泄低溫水對魚類的影響,我國已有糯扎渡、錦屏一級、光照、三板溪等一批水電站設置了分層取水疊梁門。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副所長陳大慶認為,疊梁門確實對水溫改善有效,但升溫效果不佳。“尤其是一些高壩大庫,通過分層取水,可能費很大的勁才能改變1—2度,但實際需要升溫5—6度左右,因此收效甚微。”
在生態調度方面,2011—2013年,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連續進行了生態調度,即為四大家魚的產卵制造人造洪峰。試驗初步證明生態調度對四大家魚繁殖產生了促進作用。
“應該說生態調度人造洪峰有一定效果,但是現在處于起步階段,效果達到好的狀態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還需要不斷試驗改進跟蹤。”陳大慶表示。
專家介紹,在法律法規的建設上,我國有《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環境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漁業法》等,對包括魚類在內的水生生物保護有所涉及,但鮮見系統地針對水生生物保護的可操作性法律規范。
危起偉告訴記者,水生生物的管理“太過復雜”。“以魚類為例,《漁業法》是從保障魚類蛋白質供給的角度考慮的。《野生動物保護法》雖然規定了水里的歸農業部、岸上的歸林業部,但農業部屬于生產型部門,保護作為其一項職能,并不是核心業務,因此在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上都缺乏足夠重視。”
“我國對長江的管理涉及防洪、發電、生態、航運、漁業,各個歸口管理又分屬于水利部、電網、環保部、交通部、農業部,他們協調起來很困難。”陳大慶說。
專家們介紹,國外一般都有流域管理機制。比如歐洲的一些河流流經好幾個國家,就由這些國家聯合成立流域管理機構。在美國,有密西西比河流域漁業管理委員會,針對魚類保護提出對策,比如航道維護開挖,要經過詳細論證,哪個地方能挖,哪個地方不能挖要保留。
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呼吁,成立專門的長江漁業資源管理機構,在原有行業主管職能之外,增加執法職能。
曹文宣院士建議,應該實行生態補償。“修水電站要建保護區,但保護區沒錢怎么保護?對一些作出了貢獻和犧牲的貧困地區,應從每度電里面抽取1—2分錢作為基金專門管理,作為給予這些地區的生態補償。”
針對過度捕撈的問題,許多專家表示,應實施長江全流域休漁十年的特別措施。陳大慶提出,可借鑒美國經驗,控制捕撈、發展游釣。“美國是不允許商業捕撈的,但可以提供娛樂化的垂釣。”
2012年6月5日,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如何準確評估水電建設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有專家表示,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的某些成功經驗,例如瑞士和歐盟的“綠色水電”認證制度和美國“低影響水壩”評估。
據了解,美國“低影響水壩”評估主要針對小水電開展,每五年論證一次,取得認證資格的電站允許其價格上浮,通過宣傳綠色電力,鼓勵消費者購買。“這種利益導向的政策比較容易調動企業積極性。”陳大慶說。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國家發改委工作人員則對該制度是否適宜我國表示了憂慮:“首先如何界定低影響,標準并沒有建立;再者,上浮的價格誰來買單?消費者的購買積極性如何調動?”
據記者調查,目前水電定價機制仍然是采取成本加成的審批電價模式,而且水電價格比火電平均低了0.2元。有專家表示,應逐步放開作為清潔能源的水電上網電價,實現“水火同網同質同價”。
10月9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總干事格蕾泰爾·艾吉拉博士簽發致信,祝賀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正式入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綠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綠色名錄是全球首個自然保護區的最佳實踐標準,聚焦“良......
9月20日至22日,第六屆青年生命科學論壇在長沙舉辦。論壇由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生命科學分會發起。開幕式現場。主辦方供圖此次論壇設置了開幕式、大會報告、邀請報告、口頭報告等環節,來自中國科學院亞熱......
9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主持召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C類)《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建議研討會。會議現場。......
9月11日,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湖北省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研究”在湖北武漢召開院士建議書專家咨詢會。該項目在中國工程院和湖北省科協的大力支持下進展順利,已進入成果總結階段。項目研究助理、......
進入9月,我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博斯騰湖迎來秋捕的黃金季節,湖面上人歡魚躍,盡顯豐收景象。在位于新疆博湖縣境內的博斯騰湖的湖面上,漁工們正忙著拉網捕魚、分揀、裝運,一派繁忙。新疆博湖縣農貿市場商戶林......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當日,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教育館開館。 揭牌開館。周翔宇攝該館分為“五岳獨秀”“萬物共生”“走進自然”三個版塊,充分結合南岳衡山的自然資源和人......
記者8月22日從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獲悉,該局工作人員近日在公園內金童山自然保護區發現資源冷杉結出數百顆果實,數量為歷年之最。結出碩果的資源冷杉。劉平甫攝資源冷杉,松科冷杉屬,常綠喬木,系珍稀瀕危國......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2024年8月20日至21日,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向上海、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重慶、云南等7省(市)反饋督察情況。反饋會由相關省(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督察......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
8月18日上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簡稱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發布會在西藏拉薩舉行。第二次青藏科考是新時代的一項重大標志性科學工程。國家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相關領導、第二次青藏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