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馬燕合3日表示,我國已在珠三角建立了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示范區,組建了覆蓋區域的大氣環境質量監測預警網絡,形成了區域空氣質量管理體系等運行機制。
馬燕合表示,該示范區是繼美國加州和歐洲之后,全球第3個類似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示范區,可實現對珠三角地區大氣環境質量變化的監測預報及快速反應,支撐實施了珠三角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工作,為其他地區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借鑒。
科技部3日召開霧霾治理科技工作情況新聞通氣會。馬燕合及有關專家在會上介紹了科技部開展大氣污染與霧霾治理相關科技工作進展情況。
馬燕合說,發達國家城市霧霾治理經驗表明,霧霾可治,國外基本消除霧霾現象一般用了30年左右的時間。在更加嚴格有效的環境管理要求、良好的國際經驗借鑒及現代科技支撐下,下定決心,我國治理霧霾會更快更好。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張遠航表示,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科技支撐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科學界基本對 PM2.5成分及來源的認識基本一致。我國已經建立起針對大氣復合污染基礎研究監測預報、預警技術、決策支持三大支撐體系,形成了針對主要污染源減排技術研發體系,現有研究成果支持了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重大決策的及時出臺及實施。
專家同時也表示,實現我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國家的堅實行動,科技支撐還面臨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等許多挑戰。
中新網記者郭佳在合成化學領域,分子篩的生成過程一直被認為是“黑匣子”,其定向設計合成極具挑戰性。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于吉紅在這一領域潛心研究已有30余年,探尋解開“黑匣子”的秘鑰。分子......
宇宙浩瀚,有一道星光被冠以北京理工大學之名。9月24日,“北理工星”命名儀式舉行。這顆星的名字,是為了表彰紀念北理工研制了新中國第一臺大型天象儀,并為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的預研發揮了......
9月23~24日,第一屆中國科技青年論壇世界科技前沿專題分論壇在京舉辦。經過層層選拔,來自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交通能源、生態環保、先進材料等領域的40名左右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從500余位選手中脫穎而出......
2022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之第六屆粵港澳真空科技創新發展論壇暨廣東省真空學會學術年會于9月23日至24日在廣州科學城舉行。同期舉辦先進微納制造技術與前沿應用高峰論壇。特邀十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和行業......
9月23~24日,第一屆中國科技青年論壇世界科技前沿專題分論壇在京舉辦。經過層層選拔,來自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交通能源、生態環保、先進材料等領域的40名左右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從500余位選手中脫穎而出......
在健康管理中,個人雖然是第一責任人,但卻難以控制外部環境的影響。大氣污染是一類致癌物,數據顯示,每年因大氣污染而過早死亡的人數約有700萬,其中因PM2.5死亡的人數有400多萬。整體而言,空氣污染具......
近日,江蘇省蘇州環境監測中心發布《2022年環境監測儀器設備采購》中標公告,采購智能煙塵采樣儀、氨氮/硫化物連續流動分析儀、液相色譜-三重四級桿質譜儀等儀器。詳細信息如下:一、項目編號:SZJX202......
一、項目基本情況1.項目編號:JSZC-320000-JADX-G2022-00482.項目名稱:江蘇省南通環境監測中心2022年能力達標建設-氣相色譜質譜儀等儀器購置項目3.預算金額:220萬元,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打造美麗鄉村,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田園風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10年來,我國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
近日,應廣大女性帶頭人的需求,由中國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主辦,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培訓交流中心支持的“智愛媽媽·科技助力鄉村振興”首場沙龍活動舉行,旨在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宣傳陣地的作用,幫助各位女性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