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一洗昨日霧霾,北京迎來了藍天。
“今天見到幾位同行,都十分關注治理霧霾,大家都在探討一個問題:如何出臺更具針對性、更有效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莊煉化分公司總經理畢建國認為,污染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治霾不能急功近利,要從源頭抓起,對癥下藥,但不能期望畢其功于一役。據了解,北京、天津和石家莊三個城市的污染源解析工作將于6月底完成。
“空氣和水是流動的,誰都很難獨善其身,只有開展區域合作,聯防聯控,才能有效應對。”
談到霧霾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包景嶺說,“同霧霾,共命運”已成為當前京津冀地區不可回避的現實。正因此,區域聯防聯控成了應對霧霾的不二選擇。包景嶺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認為在霧霾防治上三地完全可以信息資源共享,對癥下藥,“各地大氣污染物構成比例的差異原因在于污染源不同,三地充分合作,可以通過聯動協調為各地個性化的大氣治理方案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避免‘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尷尬。”
“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新機制的建立,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一個重要契機。”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生態學研究所所長張大勇認為,霧霾的出現,令各地政府認識到區域協同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聯手治霾為契機,形成倒逼機制,大力推動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統籌規劃產業布局和功能定位,統籌區域環境容量,統籌科技資源配置,健全利益決策和協調機制,建立資源補償和生態補償機制,形成淘汰落后產能、節能減排的有效激勵機制,使京津冀實現綠色高效發展。
【政策背景】
2013年6月,國務院出臺大氣污染防治“國十條”,將“建立環渤海包括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聯防聯控機制”作為單獨一條措施列出,進一步明確了區域聯防聯控在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的地位。作為“國十條”的配套措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細則》要求強化污染物協同減排,防治機動車污染;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組織實施環評會商、聯合執法、信息共享、預警應急等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等。2013年10月23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在北京實質性啟動。
大氣重污染的成因來源與控制是社會熱點問題之一。在春節和疫情管控期間,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深入分析重污染過程的特征和規律,為2020年打贏藍天保衛戰提供持續的科技支撐。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
近日,北京師范大學與美國得州農工大學開展合作研究,揭示了區域霧霾形成的新機制。該成果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對我國及世界發展中國家合理制定減排措施以治理霧霾、改善空氣質量及應對氣候變化具有切實有......
近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北方地區霧霾頻發的“怪現象”。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間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區先后出現了兩次持續性區域重污染過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
近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北方地區霧霾頻發的“怪現象”。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間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區先后出現了兩次持續性區域重污染過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
今年春節比較特殊,車停駛了、工廠停產了,甚至連餐廳都不營業了,但京津冀等地依然出現了多次重度霧霾天氣。對此,有人把近期出現的霧霾主要成因指向了“白煙”,也就是火電廠濕法脫硫后排放的濕煙氣,進而希望能夠......
當前正處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作為抗疫戰疫的“第二戰場”,大城市的“菜籃子”穩產保供同樣重要。與此同時,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雨水將近,又到了春耕備耕的關鍵階段。“我們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戰斗的春......
今年春節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多次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和有關專家就網友關心的重污染成因和變化趨勢等問題進行了解讀。問題一:春節以來,假期又逢疫情,社會活動水平很低,為什么還有重污染......
記者從國家衛生健康委獲悉,國家衛生健康委進一步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力度,強化應對處置措施,全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是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
在黑色的夜幕中,一束激光如同一根閃亮的金針直插天空。“這就是我們的‘大氣探針’,可以實時監測從地面到10公里高空范圍內的霧霾分布并分析其成分。”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環境光學研究中心專家張天舒說......
霧霾從何而來,怎樣漂移、消散?搞清楚這些問題才能真正治霾。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探霾”激光雷達取得新進展,可消除傳統探測技術的“盲區”,更加精確、清晰地對從地面到500米高空的“近地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