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3-07 14:51 原文鏈接: 張曉芳代表談鋼鐵行業深化改革和節能環保

      “現在,老的國有企業已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本鋼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曉芳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改革怎樣才算成功?最終讓企業運營質量提高了、員工收入增加了、社會貢獻大了、股民收入增加了,這就是改革成功。”張曉芳對改革成果的詮釋,正是她計劃在本鋼實施的一系列改革的最終目標。

      改革改的是什么?

      張曉芳認為,作為一個鋼鐵產能在2000萬噸、員工有十幾萬人的復雜“大家庭”,本鋼這個老國有企業在改革中所面臨的困難很有代表性。據她介紹,無論是否盈利,本鋼每年的工資支出約為70億元,每年的供暖、供氣費用約為3億元;與其他新興企業相比,本鋼的勞動生產率相對較低……這些問題,簡單地靠混合經濟或者剝離等方式來解決都有難度。

      面對困難,本鋼選擇的路徑是先易后難。張曉芳給《中國冶金報》記者列舉了本鋼計劃在今后的改革道路上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在大的方向上,首先從管理流程進行梳理,使其扁平化,從而縮短流程,讓決策更快一些、操作性更強一些。其次是化整為零,對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通過靈活運行機制、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搞活放權;對一些歷史包袱比較重、欠賬多的企業,通過分散化解矛盾使其生存下來;對無論如何投入都不會再發展的企業,按照遼寧省國資委的相關要求,將其解散或者進行合并重組。

      從具體層面來看,在員工的考核方式上,借鑒民營企業、合資企業的一些方法進行調整,與績效掛鉤,采取“員工得小頭、集體得大頭”的方式為企業注入活力。

      在人員使用上,實現“能進能出”。“不過,這對于像本鋼這樣的老企業來說難度比較大。尤其是在本溪,無論多困難,大家都希望留在本鋼。”張曉芳介紹說,“今后本鋼在員工能進能出上還要采取一些具體措施。”

      在干部的使用上,本鋼將通過社會招聘,引進高級專門人才,實現“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人盡其才,讓每個人都能站在合適的崗位上。

      此外,從外面“取經”也是本鋼深化改革的一個主要路徑。據了解,本鋼選取了國內外同行和相關行業的幾家企業作為標桿,深入對標挖潛。“當然,并不是與一個企業的所有指標都對標。”張曉芳說,“我們只選擇幾個世界排名靠前的單項指標,作為挖潛學習的目標。”

      產品和產業鏈“組團出海”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面臨的出口形勢嚴峻,壓力很大,僅僅依靠普通產品很難在出口市場上“立足”。張曉芳表示,今年,本鋼調整了出口工作的思路。

      一是繼續在世界各地布局,健全銷售網絡,特別是對新興市場加大投入力度。

      二是調整出口品種結構,進行“捆綁式”出口。在調整出口品種結構上下功夫,有助于避免日益增多的國際貿易摩擦。“只要你的鋼材品種專業化、不賣‘大路貨’,就可以避免貿易摩擦。因此,本鋼出口將逐漸向汽車板、管線鋼、高強鋼、家電板等品種調整比例。”張曉芳說。同時,比較齊全的出口品種為本鋼實現“捆綁式”出口提供了條件,并有助于解決價格問題和貿易摩擦問題。

      三是從內部全方位降成本。張曉芳說:“如果我們的產品價格和其他企業相差1美元,客戶可能就流失了。但如果成本比別人有10美元~20美元的優勢,那么一旦出現競爭,我們也有實力應對。”

      四是從傳統供應商向服務商轉變,給用戶提供高質量、有特色的材料和解決方案,幫助其降低成本、提高品質。

      五是實現產品和產業鏈“組團出海”。與北營鋼鐵重組后,本鋼把兩家鋼廠的產品“組團”出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年,本鋼還要和下游企業、分銷商、配送商等整個產業鏈一起“組團”,推動產品出口。

      打造“青山、碧水、藍天”

      據統計,2013年,本溪的空氣良好天數提高到352天。張曉芳說:“這與本鋼打造的‘青山’、‘碧水’、‘藍天’三大工程密不可分。”

      在“青山”工程方面,除了在廠區內建設花園工廠、提高綠化植被覆蓋率外,本鋼還在歪頭山礦下盤排土場二期實施了300畝青山植被恢復工程和北營公司礦山青山工程,今年就能看到效果,后期還要對礦山尾礦庫進行綠化。

      在“藍天”工程方面,入爐焦比的變化效果最明顯。“原來,小爐子的入爐焦比在400千克/噸以上。現在,大爐子的入爐焦比為330千克/噸~350千克/噸。僅此一項,每年可減少的標準煤消耗量就非常可觀,而且少耗煤就意味著少排放。”張曉芳說。此外,本鋼還實施了板材煉鐵廠360平方米和北營公司300平方米、360平方米燒結機脫硫工程,項目完成后,年可減排煙粉塵3780噸、二氧化硫8500噸、氮氧化物1480噸。

      在“碧水”工程方面,本鋼推進污水源頭減排和污水“零排放”攻關工作,加強對特殊廢水水質的監測、監督管理和考核,保證廢水處理設施持續穩定正常運行。“本鋼的噸鋼耗新水量已低于4立方米/噸。下一步,我們將與國外企業開展對標。他們的噸鋼耗新水量能夠達到2立方米/噸,我們還有潛力。”張曉芳對進一步優化環保指標信心十足。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