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中國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生物質資源總量每年約4.6億噸標準煤,目前已利用量約2200萬噸標準煤,還有約4.4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
河北省曲周縣王莊村應該是當地第一個“告別煤炭”的村莊。“我們家從前年開始,冬天取暖就再也不用蜂窩煤了,都改燒這種生物質燃料秸稈塊,上火快、火勁大,并且干凈方便,燒飯和取暖一起都可以解決。”村民王懷義高興地向記者介紹著家里取暖的新“裝備”。
他告訴記者,這個生物質燃料秸稈壓塊是用棉花、玉米、小麥秸稈壓縮制造的,然后利用配備的生物質爐具來燃燒。測算下來,不僅比燃煤爐能提高室溫,相比一年3噸左右的用煤量,使用生物質燃料每年至少可以節省1600元。再算上賣秸稈的收入,還可以節約600多元。“更重要的是,燒生物質秸稈塊,不僅合理利用了廢棄農作物的秸稈,杜絕了焚燒秸稈和煤炭燃燒的空氣污染源,村前屋后的環境也干凈整潔多了。”村支部書記王懷珍感慨地說。
王莊村的生物質燃料只是河北省改善農村環境、調整能源結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隨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不斷增加,造成大量農作物秸稈剩余。除還田、青貯外,大部分秸稈被就地焚燒,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曲周縣科技局局長顧愛云說:“生物質燃料就是為了節能減排,緩解能源日益緊張的矛盾,從而讓這些剩余秸稈‘變廢為寶’的有效技術途徑。”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雷廷宙表示,我國生物質能多樣化利用已經取得較大進展,生物質發電、液體燃料、燃氣、成型燃料等多種利用方式并舉,技術不斷進步,呈現出規模化發展的良好勢頭。
早在我國生物質工程興起之初,就有人測算,充分利用生活垃圾與有機廢棄物,每年可產生1000億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氣,相當于2010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利用好每年約6.9億噸的可收集秸稈資源量,亦可產生相當于6座三峽發電站的生物質電廠
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高速發展期,然而快速的經濟發展也帶來了日益增大的能源缺口和嚴峻的環境問題。
2013年以來,我國北方多個城市頻繁出現霧霾天氣,嚴重的空氣污染給我國“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工業發展模式敲響了警鐘。同時,隨著國家能源政策的調整,“煤改氣”工程不斷實施,導致天然氣需求量激增,供需缺口隨之擴大。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300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將超過50%。
對此,生物質燃料技術領軍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北京農業大學教授石元春表示,要減少污染物,特別是污染氣體的排放,就必須改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盡量減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對外依存度,大力發展國內可再生清潔能源刻不容緩。
事實上,生物質能源得到如此高的肯定并不是“空談”,是有據可依的。據中國工程院可再生資源發展戰略咨詢報告顯示,我國生物質能源的資源量十分豐富,且是一種有效利用各種有機廢棄物的理想方式。
當然,近年來國家相關部門對生物質能源的發展高度重視,也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2007年頒布的《國家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07-2020)》提出目標,要求到2020年,生物質成型燃料年生產和利用量要達5000萬噸,沼氣年利用量達440億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1000萬噸;國家發改委出臺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明確表示,將農作物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秸稈纖維素燃料乙醇等列為鼓勵類產業,予以重點支持。
可再生資源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特別是生物質成型燃料還在探索發展,原料的收集還有難度,產業化、專業化和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高
“從目前來看,發展生物質能是替代化石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戰略措施。”農業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可再生資源處處長李景明表示,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將會成為我國應對氣候變暖、解決環境問題、緩解能源危機的奇兵。
“原料收儲難度大,是制約生物質成型燃料產業規模的關鍵因素之一。”河北天太生物質能源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小亮分析說,一方面由于農作物機械化程度低,秸稈量多且較為分散,收集、裝車、運輸都需要人力才能完成;另一方面,由于秸稈隨季節性產出,收購時間短,而儲存周期長,不僅給收儲運增加了難度,而且也提高了廠商的生產成本。
“原料保障能力是決定生物質成型燃料產業規模的主要因素。”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雷廷宙表示,生物質能源產業要發展必須建立從原料收集、儲藏、預處理到成型燃料生產、配送和應用的整個產業鏈的技術體系和產業模式。
雷廷宙認為,首先,各地政府部門要加強原料資源管理,建立科學的原料收集運輸儲藏和生產體系,實現生產加工與原料供應之間的合理銜接,鼓勵生產企業和收運散戶或農戶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形成集約式原料收儲運運行模式;其次,要在不同區域制定有條件的限煤禁煤措施,提高工業生產中、居民生活中生物質成型燃料的消費比例,培育發達、正常、穩定的生物質成型燃料市場;還有,構建結構優化、層次清晰、數量合理的標準體系,規范生物質成型燃料項目,使生物質成型燃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此外,針對核心技術大多集中在科研院所、與企業沒有形成有效結合的現狀,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要加強交流、合作,加大原料收集等關鍵設備的研發力度,提高產業技術水平,促進生物質能源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電力市場建設的加快推進,虛擬電廠作為電力系統新業態、新模式,作用日益顯著,需求日益增長,發展條件日益成熟。為落實《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發改能源......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進虛擬電廠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25〕357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遼寧省工業和......
4月10日,在寧夏靈武市臨港產業園區,伏圖拉(銀川)科技有限公司太陽能一體化基地及大型電站項目破土動工。“項目不僅符合全球能源轉型的大趨勢,更是中歐攜手推動綠色發展的典范工程。項目將以鈣鈦礦技術的規模......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公開征集2025年先進充電設施示范項目的通知各市有關單位、相關區發展改革部門:為加快培育智慧能源發展新動能,促進先進充電設施示范項目建設,加快構建高水平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體系......
近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全球能源評估》最新報告,針對2024年全球能源行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全面分析。報告系統梳理了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新能源技術應用態勢,以及能源領域碳排放情況等核心議題。報告顯示,2024......
墨西哥索諾拉州利伯塔德港被譽為“鯨的田園詩般的安靜區域”。現在,科學家擔心,寧靜將被墨西哥有史以來最大的能源項目之一——將在利伯塔德港建造的大型液化天然氣(LNG)終端打破。據《科學》報道,該項目耗資......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專項項目資助、廣東工業大學主辦的“生物質化工學科發展”專題學術研討會在廣州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布興,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天偉、楊為民等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生物質化工......
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2025年全國發電總裝機達36億千瓦以上,新增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2億千瓦以上,推動抽水蓄能裝機容量達6200萬千瓦以上;......
3月10日,記者從國家能源局官網獲悉,為進一步完善我國石油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提升行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石油天然氣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簡稱《辦法》)。這是......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印發《2025年能源行業標準計劃立項指南》的通知各能源行業標準化管理機構、能源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