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純堿生產主要分為氨堿法和聯堿法,但不論是氨堿法純堿還是聯堿法純堿,都是耗能型產品。2003年聯堿能耗平均為310千克/噸,2013年平均為206 千克/噸,10年間聯堿能耗下降了33.5%,可見聯堿工藝的技術進步是巨大的,而不冷碳化工藝的開發和應用就是其中一個典型范例。對于60萬噸/年的聯堿企業來說,與外冷碳化聯堿工藝相比,不冷碳化技術不僅可減少4000萬元投資,每年節約1.3萬噸標煤,還可以實現廢水零排放。
能效領跑者活動已經舉辦了兩屆,上榜企業除了實施節能技改,降低噸產品綜合能耗外,大膽創新,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也是他們實現節能降耗的重要法寶。連續兩年的聯堿法純堿企業標桿——河南金山化工集團,就是通過采用不冷式碳化塔這種新型變換氣制堿設備和工藝,取得了很好的節能效果。在不冷碳化技術等節能措施的作用下,其噸純堿綜合能耗已從2011年的168千克標煤下降到目前的159千克標煤,在能耗已經較低的情況下再度減少了 5.4%。
據了解,不冷式碳化塔是上世紀末期國內開發的一種新型設備。使用該設備后,碳酸氫鈉結晶粒徑大,液體在塔體內部貫通下降,物料不結疤,運行周期可達45天以上。河南金山化工集團通過使用不冷式碳化塔,采用不冷工藝流程,不僅從源頭杜絕了廢水的產生,還在降低能耗方面表現十分突出。
據金山化工集團副總經理霍小永介紹,1865年比利時索爾維公司的工程師建成第一套氨堿法純堿生產裝置,1941年我國科學家侯德榜博士研究發明了聯合制堿純堿生產技術。聯堿法分為Ⅰ和Ⅱ兩個過程,Ⅰ過程制取純堿,Ⅱ過程制取氯化銨。這種生產方法雖然已誕生了半個多世紀,歷經幾代科學家、工程師及生產經營人員前赴后繼的努力,聯堿法純堿工藝不斷取得突破,技術及操作控制發生了巨大變化。但由于索爾維制堿理論的權威性,制堿的心臟——碳酸化重堿結晶過程仍一直延續中下部冷卻、控制中部溫度的方法,塔內設置水箱換熱進行溫度控制成為塔內結疤的“元兇”。
金山公司擁有ZL權的不冷工藝,摒棄了傳統的“中部溫度”觀點,按照鹽類溶液工業結晶過程的觀點實施碳酸化重堿結晶過程操作,以獲得質地優良的重堿結晶,實現離心機直接分離重堿。這種改變簡化了工藝,降低了生產能耗。同時由于碳化塔內不再有任何形式的冷卻器,根除了結疤問題最嚴重的部位,塔內構件少而簡單,塔內容易造成結晶堆積的死角減少,延長了碳化塔的作業周期,使其實現長周期連續運轉而不必輪作清洗,大幅降低了洗塔次數,從而顯著減少了污水排放量。
中國純堿工業協會技術咨詢部部長齊玉娥告訴記者,不冷碳化技術除具備上述特點外,還有設備結構簡單,維修簡便、投資省,操作簡單,重堿結晶質量好,母液收縮等優點,可實現離心機分離,大大降低煅燒蒸汽消耗。與常規聯堿生產工藝比較,不冷碳化技術具有工藝先進、流程簡短、建設費用少、產品質量高以及原料和能量消耗低等優點,氣液調節異常簡單,為真正意義上的自控提供了條件。運用該工藝技術可從源頭杜絕洗塔廢水的產生,降低氨的消耗,節能顯著。
“聯堿不冷碳化技術用于聯堿法制堿項目中的碳化工序,替代了傳統碳化塔生產過程中必須使用的冷卻水箱,實現了不冷碳化。目前國內只有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一家企業擁有此項ZL技術并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因此有很好的推廣前景。對于60萬噸/年的聯堿企業來說,與外冷碳化聯堿工藝相比,該技術不僅可減少4000萬元投資,每年節約1.3萬噸標煤,還可以實現廢水‘零排放’。”齊玉娥強調。
據齊玉娥介紹,“十二五”期間,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成為協會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為逐步實現純堿行業清潔生產,促使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保護環境和人體健康,純堿協會制訂了《純堿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該《技術政策》包括原輔料選擇、生產過程、廢棄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二次污染防治、運行管理、監督管理及鼓勵研發與推廣技術7個方面,其中鼓勵研發與推廣的聯堿技術有:新型變換氣制堿術、聯堿不冷碳化技術等,目前此《技術政策》已編制完成并上報環保部。
9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主持召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項目(C類)《規模豬場種養循環農業創新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建議研討會。會議現場。......
9月9日在長沙舉行的2024互聯網岳麓峰會上,發布了長沙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一周年成果報告。長沙發布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周年成果。主辦方供圖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表示,去年的互聯網岳麓峰會提出把長沙打造成......
科技日報北京9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近日出版的《自然》雜志封面故事帶來一項新突破:由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聯合成立的實驗天體物理聯合研究所(JILA)領導的國際團......
9月3日,湖南省科技大會暨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會上宣讀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含光召科技獎)的決定。獎勵大會現場。主辦方供圖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
8月2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一批擬批準建設的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擬批準建設重點實驗室40個、技術創新中心20個,涉及食品微生物檢測、食品接觸材料安全、石油化工產品檢測與質量控制、材料、......
2023年度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中國太平洋學會評審組)初審工作已結束,共有20項申報成果通過初審。其中,科技進步獎10項,青年科技獎10項。根據《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章程(暫行)》有關規定,現將初審結果......
生豬生產在我國畜牧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大生豬養殖和豬肉產品消費國,但還不是養豬強國,特別是生豬遺傳育種工作落后于歐美國家,急需在新一代生物育種技術上加大投入,實現“彎道超車”。今天......
7月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下稱亞熱帶生態所)首席研究員印遇龍科研團隊與中科捷云(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在長沙舉行游離氨基酸檢測技術專利獨占實施許可簽約儀式。雙方將全力推......
7月3日,2024年全球數字經濟大會在北京舉辦,科技信息大數據成為與會者關注的熱點議題之一。會上,知識產權創新科技服務云平臺“八月瓜”宣布,其旗下“創新大腦”已收錄全球178個國家超過1.91億條專利......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如何讓“科技之花”綻放得更絢麗?一份由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的文件,首次明確了科技金融的“施工圖”。這份《關于扎實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