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03-26 15:22 原文鏈接: 北京基因組所合作揭示腎癌發病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學與信息重點實驗室劉江課題組與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在腎癌發病機制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揭示在低氧的生理條件下,核蛋白SPOP(speckle-type POZ protein) 的過表達和錯誤定位是引發腎癌產生的核心因素。

      腎癌是泌尿生殖系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約占成人惡性腫瘤的3%左右,死亡率占癌癥死亡的2%。目前腎癌最主要治療方法是腎根治性手術切除,然而腎癌起病隱匿,往往缺乏早期臨床表現。大約30%的腎癌患者在診斷時已經發生轉移,未轉移的腎癌患者在進行切除術后,還有大約40%的患者會復發。并且腎癌對放療、化療均不敏感。因此,急需深入探索腎癌發病的分子機制,找到腎癌早期診斷和治療的分子靶標。

      腎透明細胞癌是腎癌最常見的病理學類型,占腎癌的75%,SPOP是泛素連接酶E3 家族成員Cul3 與底物結合的橋梁蛋白(adaptor),通過介導許多核蛋白的泛素化而促進它們的降解,從而參與調控細胞的多種功能。劉江博士過去的研究發現,SPOP在99%的腎透明細胞癌的腫瘤組織中過表達,而在對應的正常腎組織中表達很低,還發現轉移性腎透明細胞癌SPOP仍過表達,闡明SPOP是透明細胞癌的標記分子。

      課題組近期的研究結果顯示,核蛋白SPOP 在腎癌組織中過量表達并錯誤定位在細胞質里。腎癌中,過度活化的缺氧誘導因子HIF可以轉錄調控SPOP表達。低氧微環境可以驅使過表達的SPOP蛋白在腎癌細胞質中大量累積。與核定位SPOP 的促凋亡功能不同,胞質型SPOP 能加速細胞增殖。通過生物信息分析和實驗驗證,發現胞質中的SPOP與腫瘤抑制因子PTEN 和ERK 磷酸酶DUSP7 相結合,并通過泛素化通路使其降解,從而激活了PI3K-Akt和ERK信號通路。此外,腎癌中SPOP還通過降解Daxx和Gli2來抑制細胞凋亡和促進細胞增殖,從而導致腫瘤產生。相反敲除SPOP后能特異性殺死腎透明細胞癌,但對正常細胞影響較小。

      以上結果闡明了SPOP在促進腎癌形成中的重要機制,即作為一個關鍵樞紐蛋白連接了低氧應激反應和泛素化降解腫瘤抑制因子。該研究揭示了腎癌中SPOP的原癌基因功能,為SPOP作為潛在分子探針或藥物靶標提供線索,同時也為腎癌診斷和治療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等有關項目的資助。

    相關文章

    植物免疫受體蛋白可“雙重免疫”

    當植物免疫系統監測到有病原菌入侵時,植物免疫受體蛋白就像“哨兵”一樣活躍起來,調動機體啟動免疫反應。但是,植物免疫受體蛋白究竟是如何被激活的,一直成謎。9月21日晚,南京農業大學王源超教授團隊和清華大......

    研究首次發現氣候變暖引起鰻草地理分布南界北移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子刊iScience在線刊發了中科院海洋所研究成果,該研究首次發現了氣候變暖致使鰻草地理分布南界北移的現象,揭示了全球氣候變化對海草床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為確定鰻草地理分布北......

    中科院研究發現磷在植物根冠間分配的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雷明光團隊發現,一個控制根系發育的轉錄因子SHR通過控制木質部磷裝載關鍵因子PHO1的蛋白穩定性,調控磷在根冠間的分配。北京時間2022年9月1日23時,Nature......

    遭受入侵時,植物中重新編程蛋白質機制是什么?

    北京8月30日,植物經常受到細菌、病毒和其他病原體的攻擊。當植物感知到微生物入侵時,其細胞內的蛋白質化學湯,也就是生命的主力分子中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在發表于《細胞》雜志的一項新研究中,美國杜克大學研......

    研究顯示氣候變化加劇颶風“哈維”災害

    新華社休斯敦8月26日電(記者徐劍梅)25日是四級颶風“哈維”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登陸5周年。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當天發布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假設沒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在颶風“哈維”肆虐得克薩斯州哈里斯......

    溫室氣體高排放或影響近九成海洋生物生存

    英國《自然》雜志22日刊載的加拿大達爾豪西大學一項研究成果說,若是持續高能耗溫室氣體排放,那么到2100年,將有近九成海洋生物面臨生存危機。研究人員分析了動物、植物、細菌等約2.5萬種海洋生物,綜合考......

    研究顯示頻繁的人類活動讓瀕危獸類急劇減少

    日益頻繁的人類活動,已成為當代物種消亡的主要推手。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蔣學龍研究員帶領的獸類生態與進化學科組開展了人為干擾下哺乳動物夜間行為功能多樣性喪失與變化等研究,認為人類活動正加劇瀕危......

    VQ蛋白平衡水稻抗病性與生長分子機制獲揭示

    8月16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和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精準育種技術創新團隊合作,報道了VQ蛋白OsVQ25通過OsPUB73-OsVQ25-OsWRKY53層級......

    沒有學懂大學課程,能否做出好研究

    不久前,在一次和學生的交談中,幾位已被錄取讀研的本科生說,他們曾圍觀過一次專家學者針對某科學理論的爭論,感覺參與爭論的老師們都非常厲害。相比之下,他們覺得自己一無所知,完全聽不懂老師們的爭論。甚至有學......

    淀粉不夠,蛋白來湊:另辟蹊徑“做”好米飯

    新時代“干飯人”對米飯的需求逐漸由吃飽向吃好發生了變化。如何才能讓“干飯人”吃到更“好”的稻米,其中蘊藏著很多學問。近日,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嚴長杰團隊在國際期刊《植物學報》(JournalofInte......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